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进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活力

(2015-10-07 20:43:27)
标签:

班级管理

专业成长

分类: 轻言慢语——班级管理

引进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活力

——班级合作竞争分组教育管理

     □守望的鹰

 

一直以来,怎样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怎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我期盼着就像围棋中“只要投一子,满盘皆活”局面的出现。于是,我开始尝试在班级教育中引入小组合作竞争机制,以期激活班集体建设这“一大盘棋”。

目的:培养合作,促进更好竞争;有利于激发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班集体向良性方向发展。

一、科学分组。

以前带班时,我没有意识到或充分重视利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来教育管理班级,因而分组时往往只单纯考虑到收发作业需要按传统方式来编组,如高个子同学坐后面,调皮孩子不能坐在一起等。现在尝试小组合作竞争,因此首先就必须在分组上“大做文章”。

分组策略:

总原则:利于合作竞争;利于活动开展;“异质同组,组间同质”。

1、全班竞选加民主评选出15个常务组长。

首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评选常务组长的标准:

①热情、乐于为大家服务;②能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③有一定组织领导号召能力。……

为什么要先有这一环节呢?我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常务组长人选的确立很重要,因为很有可能你将来就在这样一位常务组长的“麾下”学习生活。同时,设置这一环节,也是为常务组长在上任伊始就树立威信。结合实践也证明:常务组长就是一个组的“灵魂人物”,有什么样的常务组长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小组来!

最终,经过竞选演说加民主投票,选出的15位常务组长是:

方正华  王志运  汪波  杨玉琪  徐胜宏 

朱国娜  许欣雨  赵雨生  徐睿  高瑛瑛

许欣月  陈民兰 李晓蕊  孙海燕  刘杰

2请全体同学(15位常务组长除外)填写选择小组去向志愿书。如:

刘文武:第一志愿(方正华组);第二志愿(汪波组);第三志愿(朱国娜);第四志愿(孙海燕);第五志愿(高瑛瑛);第六志愿(陈民兰);第七志愿(许欣月);第八志愿(刘杰);第九志愿(赵雨生);第十志愿(许欣雨)。

3、依据开学语数外三科检测总分将班级同学分成三个战队:

第一战队:(学习能力强,基础好)

方正华  王志运  汪波  杨玉琪  徐睿 

刘楠  孟运  徐胜宏  陈民兰  崔宾龙

刘文武  王静  刘杰  许欣雨  赵雨生

第二战队:(学习能力和基础中等)

第一方面军:陈许诺  刘伟  许欣月  朱国娜  李湘湘

赵倩倩  张杰  高瑛瑛  潘裕玲  孙海燕

季强  李晓蕊  杨兴成  巴胜杰  周薪

第二方面军:陈龙  吴昌武  荣强  周悦  赵志强

卫玉婷  孙成超  徐蕊言  周齐  杨苏杰

孙锐  顾浩  何龙雨  沈悦  武兴艳

第三战队:(学习能力较弱和基础较差)

陈昌蕾  戚云云  解明玉  李欣源  吕静

张豪  韩璐璐  黄辉  杜文萍  田娜

李孝宝  陈磊  胡中志  胡婷婷  程旭航  梁俊 

415位常务组长依据《选择组去向志愿书》选择组员。

具体来说:先是各位常务组长抽取选择顺序签,然后在班主任主持下从三个战队中选择组员。

提醒常务组长:依据学科实力均衡、男女均衡、动静搭配、性格互补、才艺均衡等原则。

最后肯定会有“双向选择”不成功的同学,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出面做具体工作。

如李阳同学最终“双向选择”不成功,那咋办呢?我首先会私下跟李阳聊:“李阳啊,卫老师告诉你,很遗憾你在班级双向选择分组中没有成功,你觉得是否跟你自己有很大关系呢?”李阳想了想会说,“噢,我知道,我平时上课听课不认真,作业爱拖拉……”“那这样,我再跟十五位常务组长好好说说,我会努力在他们面前例举你的种种的好,比如爱读书啦,责任心强啦等等,看有没有常务组长愿意接收你!”这样,李阳会在感激中等待着。然后,我再凭借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常务组长,终于有组长松口了,表示愿意接收李阳,但有三个条件。我说那好,我给你向李阳转达。于是乎,当我兴奋地逮住李阳向他通报这一好消息时,他当然忙不迭地同意啦,哪管三个条件,就是十个条件也愿意啊。这样,带着歉意和感激进入新组,他会更加认真努力,为他进步提高奠定基础。

最终编排座位:

 

 

胡婷婷

 

朱国娜

 

 

巴胜杰

 

高瑛瑛

杨苏杰

陈许诺

武兴艳

 

 

杜文萍

杨兴成

 

赵倩倩

方正华

王志运

陈昌蕾

李晓蕊

 

孙成超

许欣雨

李欣源

何龙雨

吴昌武

徐蕊言

崔宾龙

 

李孝宝

卫玉婷

戚云云

赵雨生

徐胜宏

赵志强

许欣月

 

 

杨育琪

 

 

 

 

 

胡中志

 

潘裕玲

韩璐璐

陈民兰

 

程旭航

孙海燕

刘文武

 

嘉奖座

李湘湘

 

 

 

 

解明玉

二、下放权力。

十五组常务组长和组员确立后,班主任要及时给常务组长召开会议,使其明确职责和工作方法:

(一)常务组长职责:

1、常务组长须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全权管理好本组同学在学习、文明、卫生等工作。

3、团结本组同学,积极关心和帮助本组同学。

4、执行班主任、班委及课代表传达和布置的任务。

5、做好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有事自己能解决的解决之,不能解决的及时向老师或班委、课代表反映。

6、每周检查组员笔记、数学错题集、数学英语物理资料完成情况等;每周集中一二次交流讨论不会的题目,讨论不出来的问题统一报给课代表或授课老师帮忙解决;每天须认真督促检查组员语文英语背诵默写任务等。

(二)其它具体工作:

1、拟写本组组名(含意义)。

2、设计组徽、确立组歌。

3、拟定本组奋斗目标和组规。

4、确立本组管理机构: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等。

5、依据一切有利于学习、合作和成长的原则,负责编排好本组组员座位。

(男女搭配、动静结合、性格互补;常务组长须坐在后排;)

6、准备一大笔记本,小组成员轮流共写小组成长日志。

7、每周参与由班主任组织的常务组长工作交流会。

(彼此分享管理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温馨提示:小组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

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小组长是你选的,你必须尊重并支持他的工作。

单纯你的头脑,学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浪费时间等于是自杀。

只争第一!

三、全面竞赛。

1、学科竞赛活动。利用每次语数英物定时作业,单词大比拼、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学科竞赛活动。具体办法是:每次学科竞赛成绩出来,就用学习部协同课代表将15组平均分算出,三个竞争组进行比较,平均分最高组且优胜分数段(按100分算,80分以上)最多者为获胜组,荣获“优胜组”奖牌。同时,输的组须给获胜组送不少于4元的礼物。而且,荣获班级15大组一等奖(前五名组)班级奖励荣誉证书和一个精美笔记本或书籍。二等奖(前十名)班级奖励组员一次优先从图书馆借书机会。

2、量化管理竞赛。班级开展全方位竞赛活动,内容包含好人好事、课堂发言、纪律情况、勤学好问、作业情况、学科竞赛、环境卫生、文明仪表等。基准分是100分,实行加分制和减分制。由大家认可的做事公平公正的同学负责打分。(注:负责人不打本组分,打分时须写上加分、减分原因,并通知到本人,让其知晓,以利改进;涉及上课打分以不影响听课为前提。)

3、其他竞赛活动。如不定期评选“最勤学好问组”、“最文明守纪组”等。

当然,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来增强各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我会经常设计一些需小组合作探究性质的问题或活动,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再竞赛展示,看哪一组合作完成的最好。这样做不仅激发了组内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激发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

四、统一规则。

1、学科竞赛活动。开学初就在班级集体讨论确立规则:一是依据每次学科竞赛小组平均分和高分段人数评出优胜组。二、依据小组平均分和高分段人数评选出班级前五名组,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另:《班法》规定:在班级学科竞赛中,荣获班级一等奖的量化管理加10分,二等奖的加5分,三等奖的加3分。小组内110分或90分(含)以上,保持优秀者或新增加一个优秀者,获得加5分;100分或80分(含)以上,保持者或新增加一个,获得加4分;90分或70分(含)以上,保持者或新增加一个,获得加3分;72分或60分(含)以上,新增加一个及格,获得加5分;

2、量化管理竞赛。同样,开学时在班里经过讨论拟定相关竞赛规则,在班级展开全方位竞赛活动。比赛内容包含好人好事、课堂发言、纪律情况、勤学好问、作业情况、学科竞赛、环境卫生、文明仪表等。基准分是100分,实行加分制和减分制。由大家认可的做事公平公正的同学负责打分。

最后,一周一次由纪检委负责收取各负责人记录表统计出各组量化总分。凡是获胜组获得由得分低的组价值不少于4元的礼物一份。进入班级一等奖(前五名组)班级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学习用品或书籍,二等奖(前十名组)奖励优先从图书馆借书机会一次。后两名组须在周五为班集体服务一次(大扫除)。

3、其他竞赛活动。为了激发各小组活力,增强各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组织相关竞赛活动,如参与活动和课堂发言等可和班级量化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加减分制。

另:《班规班法》规定:在班级开展“让勤学好问、踊跃发言成为好习惯”活动中,凡获得前五名的组班级给予奖励(分发小组每人一学习用品),并且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末两名组为集体做好事一件。

五、严格监察。

规则一旦制定,便由班干部、纪检委和各常务组长严格监督检查。具体由纪检委和其他大家认可的负责任同学进行检查并记录。同时,要求各小组也应有自己的一本“账簿”,一方面以便及时查对,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时监控,动态把握进步和不足,以利及时改进。积分依据总分和均分评出优胜组和班级一二三等奖,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汇总。

六、客观评比。

1、组际学科竞赛活动,每次由学习部和科代表在《班级学科竞赛一览表》上统计,算出各组总分和平均分,依据均分和高分段人数评选出优胜组及班级一二三等奖,班级给予隆重颁奖。

2、量化管理竞赛活动由纪检委和其他认真负责同学担任计分、统分任务。最终竞赛情况做成图表在班级公布张贴。每周公布一次,每月汇总一次。

 

几点认识:

1、通过引入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在活动中使小组凝聚力不断加强。常务组长和组员非常注重团结互助,为在竞赛中取胜,想出了很多办法,互相督促、帮助;原先对班级学习和参与活动不主动的同学在组员的带动下,也开始主动学习和积极抓住机会去参与班级各项活动。

2、通过竞赛活动,带动了班风和学风向良好方向发展。比如,为了使小组获得荣誉,在组员的督促帮助下,原来不爱学习和学习不主动同学也积极主动起来,如课下主动问老师、同学问题,组员主动督促组员背单词,讲解疑难问题等。

3、通过竞赛活动,班级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班风逐渐形成,不良风气没有了“生存土壤”。

 

几点疑问、思考:

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小组合作竞争机制亦遭遇“拦路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一长,大家对量化管理竞赛或学科竞赛关注度开始下降,甚至出现少部分同学对小组减分表现出无所谓,甚至无视减分。

2)部分常务组长开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不太关心组员。

3)开始出现少数组员为一味获得加分而学习做事;有些组组员易怨恨个别总是“拖小组后腿”的同学。

4)学生的热情减退,积极性和主动性“锐减”怎么办?学生现在课业负担较重,进行这样的竞赛活动会否影响分散孩子们的精力和时间?怎样将外在动机转化成内在动机?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是否能完全替代其他一些德育措施、教育行为?

5)教学点这边学生底子薄,再加上初一时有很多学生在数学英语上落下太多,导致现在进行学科竞赛时每次核算各组平均分时那分数低得让我不忍看。此外,班里一些中等偏上的孩子因为分组被分散在各组中,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在一起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而且也稀释或冲淡了班级“勤学好问”浓郁学风。

原来也打算分层编排座位,即将中等偏上的学生在一起编排座位,而一批学习后进同学则在一起编排座位,但考虑那样做可能伤害部分后进同学的自尊心,就未实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