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看《茶花女》

(2011-07-30 09:00:11)
标签:

影评

杂谈

《茶花女》[小说] - 简介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小仲马看见,小仲马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小仲马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一些版本里,书的第一页就是小仲马为玛丽·杜普莱西写的一首诗,名叫《献给玛丽·杜普莱西》

 

《茶花女》[小说] - 作者简介

    小仲马(1825—189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是大仲马的私生子。私生子的身份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别人讥讽。成年后,痛感正是法国社会现实造成了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被侮辱和受伤的女人,决心从事写作,以改变社会道德。

    《茶花女》是其成名作,他于1852年将其改编为同名话剧,获得更大成功。其后,小仲马又写了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由于他自己的身世,发表了许多以私生儿为主题的“问题剧”。除《茶花女》以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奥勃雷夫人的见解》、《异国的女性》、《德尼兹》等。

 

《茶花女》[小说] - 作品背景

    《茶花女》是根据巴黎当时一个年仅20多岁就被社会迫害致死的名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真实故事写成的,关于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大·仲马。阿尔丰西娜的死深深地触动了小仲马。当他看到阿尔丰西娜的遗物被拍卖一空的场面之后独自一人在玛德莱娜大街上漫步的时候,心里便已经开始在酝酿《茶花女》这部小说的情节了。

    1847年6月,小仲马又来到他曾与阿尔丰西娜一起度过一段愉快岁月的乡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唤起了他对往日的回忆,也激起了他创作的冲动。于是他闭门写作,花了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写出了小说《茶花女》,可谓一气呵成。小说《茶花女》于1848年在巴黎出版,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就在小说《茶花女》问世后不久,小仲马立即尝试着手把它改编成话剧剧本。然而话剧《茶花女》的问世却经历了许多阻力和波折。当时法国的书报检查部门以“该剧不符合道德规范”为借口,进行无理刁难,阻止话剧《茶花女》上演。为此,小仲马不屈不挠地进行了近三年的努力争斗,直到1852年2月2日,话剧《茶花女》才获准在巴黎杂耍剧院演出。而这一天正好是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的五周年纪念日。

    当小说《茶花女》在巴黎引起轰动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即从这部小说里获得了启迪和灵感,他敏锐地感受到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可以搬上歌剧舞台,并立即开始构思它的音乐主题。而当1852年2月话剧《茶花女》公演之后,威尔第立即请他的好友皮阿威写出歌剧《茶花女》演出脚本,然后便以满腔热情投入了谱写工作。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一家著名的剧院——菲尼斯剧场首次公演。

    无论小说《茶花女》、话剧《茶花女》还是歌剧《茶花女》,它们都是成功的佳作。小说《茶花女》风靡整个世界,话剧《茶花女》历演不衰,而歌剧《茶花女》一直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茶花女》 - 个人感悟   

    《茶花女》是我很喜欢的小说之一,喜欢它源自两个方面的原因:1、小说本身。故事情节非常感人,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小说的主题很有时代意义;2、作者小仲马。最初在英语教材里看到《黑郁金香》这个故事,从而知道有个叫大仲马的作家,从大仲马知道他有个私生子叫小仲马,而《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之一。

    第一次读《茶花女》时我16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充满幻想,小说所描述的玛格丽特和亚杜.阿芒的爱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我对于小说最后以玛格丽特的死悲剧性地结尾很难接受,对于阿芒没有拆阅玛格丽特的信件没有及时去看望玛格丽特感到很愤怒。而今天当我再一次把这个故事细细品位时,我的想法开始偏于理性。小说中的玛格丽特是一名很勇敢的女性,为了阿芒的前途和未来,她放弃自己的幸福重新屈辱地委身于男爵,而在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时她放下自己的尊严勇敢地写信给阿芒向他表白。小说最后,虽然阿芒在经历了内心的矛盾、挣扎、纠结后终于去看望玛格丽特时,玛格丽特已经奄奄一息,他们终于还是能够放下一切怨恨、猜疑、戒备,向彼此表白了真诚的、没有任何伪装的、无需任何保留任何担心的爱情。最后一刻,真诚相对的一刻,瞬间已成永恒。

    再看《茶花女》,玛格丽特的一个朋友盖斯东给我印象深刻。从头至尾盖斯东给人的感觉,就像玛格丽特说的,爱玩会玩。刚开始我对他还有一个感觉:油头粉面、娘娘腔、喜欢混在女人堆里的小白脸,一起聚餐时他帮卜东施脱鞋,开party时他举着帽子让女人踢腿去够帽子等等。但是,从阿芒和男爵决斗时起,他对玛格丽特的真诚友情开始表现出来,他帮忙传递信件和信息,安慰开导玛格丽特。小说接近结尾时,盖斯东这个人物显得尤为突出,当玛格丽特其他的“朋友"奥兰普落井下石贱价收买她的珠宝、卜东施装腔作势向她索要欠款时,盖斯东所做的是他一个人静静地带着玛格丽特最喜欢的茶花去看望她照顾她守护她,他驱赶守在玛格丽特房间里催要债务的人,他偷偷地往玛格丽特空瘪的钱袋里塞钱,他隐瞒并阻拦卜东施让玛格丽特知道阿芒已经回到巴黎的消息,他哄玛格丽特吃药......这个时候,盖斯东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一个真正的绅士,一个真诚的朋友,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在弥留之际,混迹于声色场所见惯道貌岸然各色各样人的玛格丽特终于感到了慰藉。也许,作者小仲马不仅想把这种慰藉给予小说中不幸的人物,他更想把这种希望留给阅读他的小说的读者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