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总结报告
|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与创新 |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总结报告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概述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指出“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 2.0 建设行动计划”,因此,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作为浙江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契合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借助信息化 2.0提升工程,开展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通过“强帮扶、重激励、抓考核”等措施,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信息素养明显提升。
今年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获教育部二等奖;教师开发线上课程,搭建空中丝路课堂,技能出海服务一带一路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学校荣获信息化2.0省级示范校。
二、研训方案
(一)课程名称
基于提升工程2.0的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与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使之与时俱进,深刻理解信息化手段是提升精准教学的重要助力;
2、深入解读新课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核心素养内涵,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教学环节。
3、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的数据素养,读懂教学数据,学会数据采集、分析数据;
4、通过教学实践,在摸索中寻找适合学情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5、完成一堂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下的展示课;参加一次校级以上的信息化教学比赛
6、探索职教新的育人模式,培养“有态度、会技能、能发展、懂生活”的侨中人,完善“一体、一技、一艺”的侨中新课程体系。
(三)课程模块
模块(一)理论引领
专题1 数据驱动下的教与学
专题2 教师数据素养提升办法
模块(二)观摩实践
专题1 数据与课题研究
专题2 教学数据建模
专题3 信息化大赛技巧
专题4 数据驱动学习策略
模块(三)任务达标
专题1
专题2
模块(四)课堂运用
专题1 文化组信息化教学展示
专题2 专业组信息化教学展示
模块(五)展示分享
专题1“信息化教学”主题教研
专题2 案例、论文、课题等科研作品集
三、项目特色
项目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学校教师为主体,分项目、分任务分批开展实施,遵循“理论-技能-实践-分享”的模式组织开展培训
四、主要举措
为了打造和深化“基于提升工程2.0的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项目,有效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做到分解详细,责任到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研训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训融为一体,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精准施教提升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升我校教师的数据素养和数据处理能力。
(一)引智入校,做优“辅导力”。
1.量身定制信息化2.0整校推进式培训项目。与华东师大专家团队,围绕 “信息技术优化常态课堂”、“微课应用助推高效课堂”、“数据驱动促进精准教学”为培训要点,以教研组为单位设计,实施校本研修活动。把专家请到校内,让教师和专家面对面,指导教师基于教学数据,做好学情和教情分析,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地辅导与干预,开展有效教学和评价,推动数据驱动“教与学”,并且指导教师们将学习成果转化成实践成果。
2.组建了高校专家智囊团,助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了使本学期的项目更加有效的得到落实,为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素养以及教科研能力,实施“引智入校”工程,通过成立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教授团队的专家流动

指导站和定期开展讲座专题指导、专业座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3.深化项目实施方案,提升教师信息“融合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多种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熟练使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实施精准教学,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开展订单式、主题式培训项目2项(温州市中职教师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学材料开发与课堂教学改革能力提升与温州市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二)规划引领,提升“生命力”
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为了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我校通过教师制定五年专业发展规划,细致分析这些中青年教师的实际发展状况,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帮扶,努力为她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促进中青年教师又快又好地发展。
1.名师引领,破解疑点。我校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晓晨老师,开展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和指导,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

3.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细化省市级教学比赛要求,推行青年教师校赛培养制度,通过抓教学基本功、信息化课堂教学、多彩课堂、教学能力等校级比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
师赶学比超的热潮。通过赛教活动推动教改,为高效课堂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年青教师教学水平,巩固了校本研修成果。
各教研组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实验、示范、达标等交流听课活动和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主动听课,主动诊断,主动请教,主动发展的良好学教氛围。

(三)团队合作,培育“长效力”。
1.组建了“规范有序、问题导向、数据驱动”校本研修共同体。为每个教研组配备2-3名骨干教师,2-3个教研组对接1个合作高校以及省里专家指导,以教研组为基础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围绕课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课程标准修订、磨课备赛、数据分析等集体备课、信息化教学技术分享等主题教研活动,针对真实问题开展真实研讨,以信息技术为抓手,,融入并运用到自己学科上,深度交流,共同进步。

2.组建骨干教师信息化创新团队,领航智慧教学。着力加强教研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落实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和课堂教学优胜者培养规划,按照“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标准,遴选二十余名教学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教师组成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努力造就支能支撑学校未来发展的名优教师群体,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研修成果
(一)教师赋能,成果丰硕。借助提升工程2.0的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项目的实施,学校以项目化任务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组织13个教学团队参加省、市级教学能力比赛和“多彩课堂”评比,6个团队入围省赛,烹饪团队入围全国教学能力国赛决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有效推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我校国家、省级、市级以上信息化教学竞赛等获奖达170多人次、教科研成果丰硕,展现“科研力”。
(详见列表)

(二)多元联动,辐射区域。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我校各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通过开展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专业能力。我校教师受邀在市教研活动、市骨干研修班等平台上做学术交流、公开课展示、信息化说课等经验推广达60多人次,获得同行一致好评;开展“温.阿”两地的线上教学交流活动,深受当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侨中人将不断学习、研讨,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基点,以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立足校情,在实践中摸索,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有侨中特色的研修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