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工程2.0的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中期总结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与创新 |
我校2022年度实施项目的名称是《基于提升工程2.0的数据驱动融合教与学的专题研修》,该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预期效果,提升了我校教师信息化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的数据素养和数字处理能力,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精准施教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 组织有序的校本研修活动
在校领导指导下,在专家的引领下,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共同信息能力点和专业特点,深入开展听评课或集体备课的教研活动,以信息技术为抓手,融入并运用到自己学科上,深度交流,共同进步,参与率达100%。在理论的指导下,各组开始了数据驱动教育学的实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等。
2.专家引领促前行 数据赋能助教学
为了使本学期的项目更加有效的得到落实,我校特邀请温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员、浙江省首批正高级中学教师蒋莘老师进行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旨在落实精准测评实施途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把专家请到校内,让教师和专家面对面,给予教师理论的指导。
蒋教授以云阅卷信息技术平台的数据分析系统及一体机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探索数据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采集了信息技术平台分析的数据,如试题的得分率、各选项的错误率、典型错题分析、薄弱知识点推送、典型错误样卷及优秀试卷原卷呈现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信息技术的融入极大地提高了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对学生本次考试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讲解展示,依托信息化的力量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高效性。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化手段和设备为课堂互动提供了现实环境,用大数据和信息设备来辅助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师生“用数据读懂课堂” 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和课堂的高效化。
同时,以我校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晓晨老师为引领,助推项目的推进。
3.建立“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终评”精准考核机制
通过管理平台,对教师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和考核。另一方面,设置多层次的考核标准,按照学科、教龄等信息来设置,并将教师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关联起来。过程性考核数据及时进行公布,科学的数据反馈,既是指导又是督促,使工作开展更为顺利,终末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挂钩。
4.组建“规范有序、问题导向、数据驱动”校本研修共同体
为每个教研组配备2-3名骨干教师,2-3个教研组对接1个合作高校专家指导,以教研组为基础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围绕课堂,针对真实问题开展真实研讨,旨在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形式多样,如:课程标准修订、磨课备赛、信息化教学技术分享等。教务处定期对教研活动成果进行收集与整理,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5.提升普通教师信息化融合力,赋能“三教”改革
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能力,主动参与新型态教材、MOOC等数字资源库建设,以满足常态教学的需求与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实施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师多种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能对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进行伴随式的采集,熟练使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实施精准教学,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本次研修,教师课中依托智慧实训平台、智能实训设备、在线评测系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后利用“云阅卷”、“作业帮”等平台的批改作业、分析学情,形成学科数字画像和学业数据,制定后续教学计划。
能基于数据分析,做好学情和教情分析,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地辅导与干预,开展有效教学和评价,推动数据驱动“教与学”。
三、研训的凝练与升华
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成绩喜人。2021.9-2022.6年课题立项6项,信息化课题、教师教学比赛和论文等获得 37 项的荣誉和奖项(其中论文市级获奖12人,居温州市前列)。此外一组教学能力大赛在准备省赛,4组入围多彩课堂省赛




我们不仅把数据驱动应用到教学中,还将其应用到对学生实习的评价中,丰富了数据驱动的应用范围。当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诸多不足,我们会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以及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进一步做好下学年的项目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