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剑明
蔡剑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4
  • 关注人气:1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慧安常用印欣赏(蔡剑明)

(2015-12-02 15:21:59)

钱慧安的人物画雅俗共赏,不仅称雄上海画坛,还影响了一代的艺术家。他是一位人物画家,目前看到的作品几乎多是他的画作,没有以纯书法创作的作品。但综合分析钱慧安留存的人物画作品来看,作品中的线条“多少有宋画之遗韵”(王树村语),“钱氏的用笔看来柔婉,实际是挺劲的”。“钱慧安最善于刻画女性的神清体态,用极细的白描线纹来刻画他们。有时细到比头发丝还细。他能够在一片月季花瓣那么大的脸形里控制并排的两条细线 ,描绘俊秀的双层眼皮,并且还要在眼梢上轻轻挂上几笔,勾出睫毛来”。(叶浅予语)钱慧安的许多人物画作品,常有这样的题句,有背抚唐六如,或临仇九州,或仿华新罗,可见他对继承传统相当看中,十分的重视。他用于画上的常用印章人们往往忽视,近日有幸赏之,也足以让人点赞。

钱慧安现存常用印有近四十方。这四十多方印章,从印面的风格上看大致有这几种:

1.      近战国古玺的: 贵昌(图一)、宝山人(图二); 

2.      近汉印的:锦(图三)、储锦(图四)、吉生、贵昌(图五);

3.      近浙派的:小桃庵(图六)、吉生父(图七)、饮酒(图八);

4.      还有近吴昌硕的:吉生(图九)。

钱慧安常用的“吉生”印有多方,无论是方的、长的,还是圆的,都各有特色。有三方印他利用古币铜钱的特色,巧妙地安置了“口”部。两方印章外形还采用圆形,与铜钱外形一致,真合了他的字:“(钱)吉生”(图十、十一);一方陶印:“吉生”(图十二)边框内侧略呈弧度,与文字的线条和谐。几方长方形的都是采用印面中心线垂直两边相对的笔画,如此对称的处理,是相对的两个部分就有了装饰的美。(图十三、十四、十五)最大的一方长形印“吉生”十分特别,很粗的横线条与极细的竖线条形成极其强烈的反差,这种新型的字法进入印章也是很有胆魄的(图十五)。吉生(图九)此印有明显的吴昌硕味道。不计工拙,加以破残的变化,使印面的效果古意盎然,郁郁勃发。

 “吉生父”(图七)采用扁形印面,该形式最早始于先秦,战国、秦、汉中有此类的形式。官印中很少见,姓名印中也极少采用,闲章中时有所见。此印取法汉印中工整平稳一路,以浙派的切刀刻来,笔意交待的十分清楚,提、按、顿、挫的变化,精妙而细腻。

“吉生 贵昌”(图五)是一方两面印,有汉印的印风。字法和刀法取向圆厚、淳润,追求一种苍茫的意趣。

 “识华”印总有三方,有两方印的风格比较接近,印章的布局也基本类似。这两方印(图十六、十七)布局吸收古玺及秦汉印的章法。布局时为了避免板滞,将印文的重心高挂,使印文集中起来,形成上实下虚,空白于一端,使人感到别致醒目,不落窠臼。另有一方识华(图十八),味道十分接近徐三庚风格,其态势没有如徐三庚那样的婀娜多姿,但他吸取了徐三庚独到的处理方式,强调印面的疏密关系,并适当地进行了夸张。

 “阿六”印有两方,一朱一白,有隶书的味道。白文印(图十九)似乎更接近随意自然,双面切刀刻就,线条的芒棱感不是太强烈;圆形的朱文“阿六”(图二十),刻的比较的随意,重心移至右边,且右边的边框又比左边的边框粗,但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印面重心不稳的感觉。

“小名阿六”(图二十一)章法取汉印一路,看似平常无奇,仔细琢磨,还是非常有变化的。四字自然排列,对角呼应;笔画少字线条略粗,字形端正,章法稳妥。

“贵昌”(图二十二)这方印特别有趣。全印两字居中,四面留有红边粗框。印文采用并字、并笔画的手法,局部笔画的左右、上下多次进行并笔,粘连成一处,使整方印疏密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

 小印“贵昌”(图二十三)与长方形“贵昌”(图二十四) 这两方印是仿汉凿印,印文追求爽利的刀味和笔墨书写的趣味,使刀如笔,有任其自然的态势,仿佛随意“写”出来,而非刻制而成的。可见他的篆书功底。

还有一方“贵昌”(图二十五)印,是战国古玺一路的印风,笔画醇厚、朴素、古雅,结字平和、安详、稳定,给人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朱文:“吉生翰墨”(图二十六)全印没有边框,字形的处理相应的也是十分简洁,“生”字与“墨”字上下弧度的处理超出人们的想象,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整体。

白文“吉生书画”(图二十七)全印以切刀刻成,刀法犀利。以单纯的直线条组合构成,线条以骨力胜;转折处呈直角,似直似圆,充分体现其间蕴含的强大张力。

“钱贵昌印”(图二十八)此印通过左右两边线条的粗细进行疏密对比,右边还逼边,通过“贵”字的斜笔运用使得全印有豁然开朗的局面。

“慧安长寿”(图二十九)一印章法源于古玺,布局作横向的两排,即左右靠近,上下之间留空。这种从古玺中吸收过来化为己有的,在秦汉印及明清流派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宝山人”(图二)采用了钟鼎文字的意趣,外形圆形而文字带有方势,从而产生强烈的力度感。

“清溪樵子”(图三十)是一方不规则的文字印,布局时将印文与印边多处相连,强化了文与边之间特有的美感,“溪”字的印文借用印边,使整体布局虚实有致,增加了奇特感。

 “储锦”(图四)近汉印风格。印依文字将每一行每一列的笔画及其纵横关系作了相近或相等的均匀处理,使印章的整体布局具有了平实稳重的美感。

 “锦”(图三)此印虽小,但刻的相当的自然平和,体现出十分地道的汉印风格。

 “风弄竹声”(图三十一)一印,以文字自然顺序排列,对印文作伸缩、穿插处理,将上面的笔画顺势延伸,一方面调整了全局的虚实,另一方面使印面构成一个紧凑而气势连贯的整体。

 “吟风”(图三十二)一印是从元押演变而来,篆隶相融,清新飘逸。“吟”字的延伸,“风”字的避让,“吟”字口部与“风”字虫部的紧缩,使整印的章法参差错落,特别有意趣。

“祸福无门”(图三十三)、“饮酒”(图八)、“小秋庵”(图六)这三方印在技法运用上属于典型的浙派风格,短小刀痕,首尾相接,时断时续,若即若离,而字形、章法则以方正平实为主,不事夸张。

 “寿芝”(图三十四)有浙派一路味道,章法取法古玺。线条拙朴、厚重,追求平淡直率的天真趣味。

 “听芝馆”(图三十五)此印三字居中,书写的趣味更加强烈,一种笔墨流畅的韵味自然而随意,一些笔画人为的破残,与印边相呼应,从而大大增强了古气。

钱慧安常用印虽然没有在传统上另辟蹊径,没有寻找到自己的篆刻艺术语言,但在方寸天地之间仍处处闪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http://s13/mw690/0026Doikgy6Xspq0dI0dc&690

http://s5/mw690/0026Doikgy6Xspq3kawc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