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音版教材各册教学目标
(2011-03-09 15:16: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资源共享 |
《小学音乐第一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2.
3.
4.
5.
6.对一些简单的歌曲,学生在学会后能跟琴或老师唱唱名。
二、欣赏:
1.
2.
3.
4.
5.
三、音乐知识:
1.
2.
3.
四、乐器:
1.
2.
3.
五、创编:
1.
2.
3.能对一些歌曲进行即兴编唱(歌词)。
《小学音乐第二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2、
3、
4、
二、欣赏:
1、
2、
3、
4、
5、
三、音乐知识:
1、
2、
3、
四、乐器:
1、
2、
3、
五、创编:
1、
2、
《小学音乐第三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2.
3.
4.
二、欣赏:
1.
2.
3.
4.
5.
三、音乐知识:
1.
2.
3.
4.
四、乐器:
1.
2.
3.
4.
五、创编与探索:
1.
2.
3.
4.
《小学音乐第四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2、
3、
4、
二、欣赏:
1、
2、
3、
4、
5、
6、
三、音乐知识:
1、
2、
3、
4、
5、
四、乐器:
1、
2、
3、
五、创编:
1、
2、
3、
4、
《小学音乐第五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2.
3.
4.
5.
二、欣赏:
1.
2.
3.
4.
5.
6.
三、音乐知识:
1.6/8拍的感受、体验。
2.简谱6、1、2、3、4、5、6、7、的循序学习(结合字母谱)并能视唱由它们组成的简单旋律。
|
3.四分、二分、八分音符及四分休止符的概念化的认识。
4.了解人声分类:男声、女声、童声。
5.演唱形式的感受:领唱、齐唱、合唱、二部轮唱、无伴奏合唱。
6.蒙古族、朝鲜族基本舞步的学习。
7.能听辨3、5、6。
四、乐器:
1.能用所学打击乐器编排节奏进行合奏。
2.能有选择地进行打击乐器搭配为歌曲伴奏,更好地为歌曲表现服务。
3.能用所学打击乐器表现丰富的情景。
4.口风琴的单音演奏——>双音吹奏——>与打击乐器合奏为歌曲伴奏。(选学)
5.管乐器音色特点的初步感受(以铜管乐为主)
五、创编与探索:
1.旋律创编:能用1、2、3、5、6、 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2.音乐情景剧的创编。
3.
《小学音乐第六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
2、
3、
4、
5、
6、
7、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二、欣赏:
1、
2、
3、
4、
5、
6、
7、
三、音乐知识:
1、
2、
3、
4、
5、
四、乐器:
1、
2、
五、创编:
1、
2、
3、
《小学音乐第七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能自信、大胆地用歌唱进行表演和交流,歌唱时姿势自然,表情、歌声生动。
2、歌唱中外经典的儿童歌曲。
3、能用有表情的歌声很好的表现安静甜美和活泼欢快的歌曲,歌声的变化以速度、力度、音色的表现为主。
4、继续学习二声部合唱,力求声音和谐、自然。
5、背唱二至五首歌曲。
二、欣赏:
1、感受、体验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并初步感受旋律的重复和变化。
2、在着重感受乐曲旋律的同时,感知乐曲的曲式,感悟曲式结构与音乐表现内容的密切联系,体验曲式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形式美。对音色、节奏、力度、速度有较敏锐的感受能
3、能用线条、图形或动作表现音的高低变化,初步尝试用图形谱表现音乐。
4、能哼唱三至六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曲的主题音乐,记住曲名、曲作者。
5、演奏形式的感受以西洋管弦乐队为主。
6、演唱形式的感受:齐唱、合唱、二重唱、二部轮唱、无伴奏合唱。
三、音乐知识:
1.2/4、3/4、4/4拍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的学习、感受和运用。
2.▼(顿音记号)、#(升记号)、⌒(连线)、p(弱)、f(强)的认识和表现。
3、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的认识和听辩。
1.
四、乐器:
1.能用所学打击乐器编排节奏进行合奏。
2.能有选择地进行打击乐器搭配为歌曲伴奏,更好地为歌曲表现服务。
3.能用所学打击乐器表现丰富的情景。
4.竖笛吹奏的初步学习(正确演奏姿势——>单音Sol、La、Si长音吹奏——>双声部单音Sol、La、Si长音吹奏)。(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音乐情景剧、音乐小品的创编。
2.创编有上行、下行特点的简短旋律。
3.自制有音高的简易乐器。(选学)
《小学音乐第八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l、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够在歌唱实践中逐步掌握。
2、有看指挥的习惯,对指挥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对前奏、间奏也如此。
3、自信、大胆地通过歌唱进行表演、表达和交流,声音白然,节奏、音调准确。通过各音乐表现要素的运用,使歌声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动听。
4、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声音和谐;能尝试通过各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的运用,使歌唱表现更为丰满。
5、歌唱中外民歌,继续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及歌舞特点。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简单评价。
7、能背唱二至五首歌曲。
二、欣赏
1、感受旋律的各种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式进行,并体味它们不同的音响及给人的内心感受。
2、能较快地捕捉乐曲的主题,能较清晰地听辨乐曲的结构,继续体验不同的曲式结构所呈现山来不同的形式美。能用体态、线条、色彩、图形来表现音乐。
3、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感知不同的节拍不同的音乐感觉。能听辨曲调的高低、快慢、强弱等方面的特点。
4、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感受音色丰富的表现
5、感受独奏和合奏,体味西洋乐器和我国民族乐器演奏时不同的音响效果及表现力。
6、能区别齐唱与合唱,继续感受独唱、合唱、重唱、轮唱的表现力。
7、能哼唱三至五首本学期欣赏过乐曲的主题音乐,记住曲名、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3/8拍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的学习、感受和运用,2/4、3/4、4/4拍强弱规律复习,并结合作品感受不同节拍的不同韵律。
2.>(重音记号)、上波音、下滑音、b(降记号)的认识和表现。
3.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句的终止感。
4.排列各乐句,感受旋律流畅性。
5.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唱名、音符、休止符,能用唱名视唱简单的曲谱,并能用唱名流畅地视唱已学歌曲的曲谱。
四、乐器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更好地为歌曲表现服务。
2.学习用口风琴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奏。(选学)
3.继续学习竖笛(学习吹音头的方法……“1、4、3、2”音的指法图及练习……低音、连音的吹奏方法------)。(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根据旋律特点创编集体舞和现代舞进行表现。(选学)
2.进行曲调接龙、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和歌词。
3.自由命题,围绕一主题制造音响进行音乐编创活动。
《小学音乐第九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继续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并在实践中准确运用。
2、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节奏、音调准确,声音自然富有表情。
3、已养成看指挥歌唱的习惯,并能迅速地对指挥作出准确、恰当的反应。
4、能更好地进行二声部合唱,做到各声部音响清晰。
5、能通过音乐要素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演唱。
6、学习演唱不同民族、不同题材的儿童歌曲,体会不同风格及特点。
7、能背唱2-5首歌曲。
二、欣赏:
1、能够较快地捕捉音乐主题、感知乐句和段落的变化,能够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并能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2、能整体感受乐(歌)曲,掌握乐(歌)的曲式结构,并用图形谱表示。
3、欣赏西洋管弦乐曲和中国民族管弦乐曲,体验不同音响及韵味,感受一些主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
4、欣赏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的独奏,体验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不同的音响效果及表现力。
5、能够区分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6、通过我国各个时期电影歌曲的欣赏,了解我国各时期的电影音乐。
7、能哼唱3-6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歌)曲的主题音乐,并能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6/8拍的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的学习、感受。结合音乐作品继续复习2/4、3/4、4/4、3/8拍的强弱规律,并能进行准确听辨。
2、倚音、下滑音的认识与表现;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并在听觉上充分感受其音响特点。
3、了解G大调、F大调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选学)
4、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选学)
6、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如:改变节奏、节拍)对音乐主题进行变化发展。(选学)
四、乐器: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歌)曲编配伴奏,更好的表现乐(歌)曲。
2、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主题曲调作二声部伴奏。
3、继续学习竖笛高音、长音吹奏方法;认识高音孔,学习#5 #2 #4的指法并练习演奏。(选学)
4、进行竖笛二声部、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选学)
5、鼓励自制乐器。(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根据主题,用打击乐器、人声及各种表现手段编创音乐(音响),并画出图形谱。
2、根据歌曲叙述内容编创音乐小品。用各种表现形式自编表演唱。
3、根据歌词含义设计造型作为歌曲背景。
4、初步尝试通过改变拍子改编歌曲,在演唱中体会不同韵律和情绪,并尝试其他方面的改编。
5、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6、用自制乐器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并用图形谱表现。(选学)
7、初步学习用模仿的方法创作曲调。(选学)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1、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所需的音乐资料与老师、同学共享。
2、通过采访或收集资料写一段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名人事迹、民歌、童谣、艺术风采等短文。(选学)
《小学音乐第十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继续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并在歌唱实践中正确自如地运用。
4、能自然运用各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二部合唱等)更好的为歌曲服务,是歌声更为立体、丰满、有表现力。
5、初步学习分角色表演唱。学习与他人自然合作、和谐的完成演唱。
7、能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演唱。
8、能背唱2-5首歌曲。
二、欣赏:
4、通过教材中涉及的各类器乐器的听赏,准确听辨乐器音色及种类、名称。
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5、亲身实践、体验“西皮、二黄”唱腔。
6、能哼唱3-5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歌)曲的主题音乐,说出曲名及著名作曲家。
三、音乐知识:
3、通过歌曲学唱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侗族地区民族音乐风格。
四、乐器:
2、选择恰当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4、鼓励自制乐器。(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2、尝试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二度创作。(选学)
4、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编创动作或舞蹈,进行表演。
5、自制音乐道具。(选学)
6、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选学)
7、自编集体舞。(选学)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小学音乐第十一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继续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并在歌唱实践活动中准确自如的运用。
2、继续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及恰当的表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独唱、齐唱和二部合唱中,享受歌唱的美好和快乐。
3、能根据情绪、情感、情景需要用不同歌声歌唱表现;并初步尝试叙述性歌曲的演唱方式。
4、能自己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歌唱,并尝试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5、学习演唱各种中外民歌,体会中外民歌的风格与特点。(蒙古族和拉丁美洲)6、能够从歌唱方法和音乐要素的饿运用这两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较周详的评价。
7、能背唱4-5首歌曲。(2、3、4、6课中均有一首背唱歌曲)
二、欣赏:
1、能听辨音乐主题、主奏乐器,说出歌(乐)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这些要素对表现歌(乐)曲情绪的作用。
2、能感知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听出再现乐段的旋律。
3、欣赏中外民歌及乐曲,感受不同国家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4、欣赏马头琴、笛子、竖琴的演奏,体验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不同的音响效果及表现力。
5、了解中国民歌号子和小调的特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它们在情感、风格、必须形式上的差异。
6、适当拓宽音乐视野。如适当引入流行音乐;进行一些专题化欣赏。如:“历届奥运会主题歌”专题欣赏、电影主题音乐欣赏等等。(选学)
7、能哼唱2-4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歌)曲的主题音乐,并能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并能画出混声合唱位置图。
2、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编配秧歌舞的动作。(选学)
3、知道中国民歌中的小调、劳动号子,了解它们的旋律、节奏及音乐特点;了解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与短调。
4、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选学)
5、认识弱起节奏和不完全小节,感受其音乐效果,并了解其表现力。
6、了解刘炽、普契尼、迪卡斯、张寒晖四位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四、乐器: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歌)曲演奏或编配伴奏,更好的表现乐(歌)曲。(选学)
2、用乐器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选学)
3、鼓励自制乐器。(选学)
五、创编与探索:
1、能创造性地为歌曲编配舞蹈动作。
2、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并创编歌词演唱。
3、能创作或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组合为乐曲伴奏。
4、根据音乐即兴创编动作、根据交响诗音乐创编音乐剧并进行表演。(选学)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1、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所需的音乐资料(如乐谱、音响、音像、图片等)与老师、同学共享交流。
2、主动参加社区音乐活动,乐于听音乐会,观看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3、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选学)
4、通过地图与邮票了解音乐与地理,音乐与历史的密切关系。(选学)
《小学音乐第十二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
1、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呼吸方法生动演唱歌曲。并真正了解歌唱是一种由内心发出的愉快活动。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男生处于变声期),使其了解保护嗓子的方法与作用,从而保护学生的歌唱兴趣。
3、能运用各种表情记号(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力度记号等)处理作品,使学生灵活的运用音乐要素并正确地表达音乐情感。
4、能清晰听辨演唱形式,并能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进行歌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不同任务。
5、能在指挥手势中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并做到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
6、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演唱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7、在音乐课堂中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并尊重他们的意见。
8、能背唱2-3首歌曲。
二、欣赏:
1、能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乐曲主题,并能哼唱音乐主题,能清晰的听辨歌(乐)曲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能关注歌(乐)曲的情绪情感音乐形象与旋律的关系,体味旋律的抒情达意。。
2、通过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题材之间的关系。
3、关注音乐的伴奏,听出前奏、间奏和尾奏,并知道前奏、间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4、感受一些中外音乐作品的风格,通过了解不同的地域特点,比较并感受不同的音乐特点、风格特征。
5、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尽量鼓励学生思考音乐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6、能哼唱3-5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乐(歌)曲的主题音乐,并能说出曲名及曲作者。
三、音乐知识:
1、乐谱介绍,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能用五线谱(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2、指出一些变化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3、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认识表情记号。
4、认识瑞士作曲家奥涅格。
四、乐器:
1、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歌)曲演奏或编配伴奏,更好的表现乐(歌)曲。
2、用乐器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
3、认识巴西乐器。
五、创编与探索:
1、能自己创编道具,自制吹管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设计伴奏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表演。
2、能听出音乐的节奏,并能模仿一两句。
3、塑造音乐形象,即兴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4、设计音乐节目,化装歌舞表演,组织音乐会。
六、音乐与相关文化:
1、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所需的资料(如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模型等)与老师、同学共享交流。
2、为音乐配诗、配画;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概括音乐特点。
3、读名家名言并搜集自己喜爱的音乐家名言录,谈体会和感受。
4、音乐中融入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如巴西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