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地球
地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57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

(2012-05-26 16:09:04)
标签:

杂谈

热力学中,黑体英语Black body),旧称绝对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透射。随着温度上升,黑体所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与光线则称做黑体辐射。这个名词在1862年基尔霍夫所提出并引入热力学内。

目录

 [隐藏

[编辑] 定义简述

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电磁波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但黑体不见得就是黑色的,即使它没办法反射任何的电磁波,它也可以放出电磁波来,而这些电磁波的波长和能量则全取决于黑体的温度,不因其他因素而改变。

当然,黑体在700K以下时看起来是黑色的,但那也只是因为在700K之下的黑体所放出来的幅射能量很小且幅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之外。若黑体的温度高过上述的温度的话,黑体则不会再是黑色的了,它会开始变成红色,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分别有橘色、黄色、白色等颜色出现,即黑体吸收和放出电磁波的过程遵循了光谱,其轨迹普朗克轨迹(或称为黑体轨迹)。黑体辐射实际上是黑体的热辐射。在黑体的光谱中,由于高温引起高频率即短波长,因此较高温度的黑体靠近光谱结尾的蓝色区域而较低温度的黑体靠近红色区域。

在室温下,黑体放出的基本为红外线,但当温度涨幅超过了百度之后,黑体开始放出可见光,根据温度的升高过程,分别变为红色,橙色,黄色,白色和蓝色。当黑体变为白色的时候,它同时会放出大量的紫外线

黑体单位表面积的辐射功率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式中称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又称为斯特藩常数。

黑体的放射过程引发物理学家对量子场内的热平衡状态的兴趣。在经典物理中,所有热平衡的傅里叶模型都遵循能量均分定理。当物理学家使用经典物理解释黑体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紫外灾难,即用于计算黑体辐射强度的瑞利-金斯定律在辐射频率趋向于无穷大时计算结果也趋向于无穷大。由于黑体可以用于检验热平衡的性质,因为它放出的辐射遵循热力学散射,历史上对黑体的研究成为了量子物理开始的契机。

[编辑] 细节

在实验室内,研究者们可以模拟最靠近黑体的设备是大型空腔表面所开的一个小洞。只要有光线射向这个小洞,光线便会在空腔内反射或者被空腔内的墙壁所吸收,而只剩下微乎极微的光线可以再由洞口射出,亦即入射的光线几乎都被吸收了,而没有反射。如此,这个小洞就有如一个黑体一般,而且当空腔开始加热以后,小洞发出来的幅射所形成的光谱将会是连续的且和空腔材质无关。依据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光谱的图形只和空腔的温度有关,而和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编辑] 解释

[编辑] 黑体模拟装置

[编辑] 黑体辐射方程

[编辑] 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


用于描述在任意温度下,从一个黑体中发射的电磁辐射辐射率与电磁辐射的频率的关系公式。这里辐射率是频率的函数[1]

各个物理量的意义

:辐射率,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和单位立体角内以单位频率间隔或单位波长间隔辐射出的能量, [J ·s -1·m -2·sr -1·Hz -1];
 : 普朗克常数, [J ·s ];
 : 光速, [s ];
 : 玻尔兹曼常数, [J /K ];
 : 电磁波频率, [Hz ];
 : 黑体的温度, [K ].

[编辑] 黑体辐射的维恩位移定律

主条目:维恩位移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表述了不同温度的黑体波谱之间的联系。一旦某一个温度下的黑体波谱形状已知,则可通过维恩位移定律推导出同一黑体在其它温度下的波谱形状。

维恩位移定律计算出黑体辐射强度达到最大时的波长,,这个物理量只和黑体的温度相关:

其中 b 为比例常数,称为维恩位移常数,数值等于2.897 7685(51) × 10–3 m K (2002年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推荐值,括号中为68.27%置信度下的不确定尾数)。

注意到强度的峰值可以表达为单位波长强度或是单位频率强度,在维恩位移定律中使用的是单位波长强度的表达式,而在上面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中则使用的是单位频率强度。单位频率能量达到最大时的波长为

[编辑] 黑体辐射的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这条定理指出,一个黑体表面单位面积放出的能量正比于其绝对温度的4次方:

其中 :单位面积所放出的总能量,[J ]
 : 黑体的绝对温度,[K ]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编辑] 人体的辐射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b/Human-Visible.jpg/229px-Human-Visible.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4/Human-Infrared.jpg/284px-Human-Infrared.jpg
人体的大多数能量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射掉了。一些材料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但是对红外线却没有任何遮盖能力(注意照片中的垃圾袋),相反另一些材料对可见光是透明的,反而会对红外线产生阻挡或反射(注意照片中人物的眼镜)。

黑体辐射同样适用于人体,因为人体的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散射出体表,其中大部分为红外线

净放射功率是吸收功率和放出功率的差值:

代入黑体辐射的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人体的表面积约为2平方米,皮肤和大多数衣物(非金属材质)的中,远红外线热发射率基本相同。[2][3]皮肤的温度大概为33°C,[4]但在约为20°C的环境温度影响下,衣物会使体表温度降为大约28°C。[5]因此,人体的净放射功率约为

人体一天所放出的总能量大约为9千焦,或者为2000千卡。一个40岁的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约为35千卡/(米2·小时),[6]即为1700千卡每天(以2平方米为基准)。实际上即便是静坐的成年人每日的平均代谢率也比基础代谢率高出约50%到70%。[7]

热对流和体液蒸发也是人体散失能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努塞尔特数远远大于单一个体,所以热传导可以忽略。蒸发(汗液)这个要素只有在热辐射和热对流在某个恒温环境内不起主导因素时才给予考虑。自由热传导率尽管比辐射率小,但是也是可以进行比较的。[8]因此,人体在静止凉爽的环境中散失的总热能的三分之二是由于热辐射导致的。由于使用了很多假设情况下的近似值,所以这个结果只能算是粗略的估计。人体周围的空气运动所引起的对流或是体液蒸发同样和热辐射一样是导致体能流失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人体这个黑体上使用维恩位移定律,可以得到人体放出辐射的波长峰值为:

.

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热像仪的波长一般设为非常灵敏的7000到14000纳米。

[编辑] 行星和其卫星之间的热力学关系

黑体辐射定理的应用之一是用于概略的估计一个行星的温度。其表面可能由于温室效应而比估计温度高。[9]

[编辑] 因素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f/Erbe.gif/300px-Erbe.gif
地球(云层,大气和地面)的长波热辐射强度

行星的温度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所有的辐射,无论是行星内部产生的,其他恒星还是其本身放出的,对行星的温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以下的推导即着重讨论辐射。

[编辑] 推导

首先使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得到太阳放射出的总功率(能量/秒):

可以认为地球受到太阳照射的地区仅等于一个二维的圆形面积而非整个球面

其中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 太阳的表面温度
: 太阳的半径

太阳平均的向各个方向放出能量,因此,地球实际上只是接受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部分能量为(指接触到大气层外部):

其中

 : 地球的半径
天文单位, 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

由于本身的高温,太阳发出的射线大多数属于紫外线可见光(UV-Vis)频率范围。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地球会反射一部分能量,其数量为,即地球对UV-Vis范围射线的反照率。反过来,即地球吸收了的太阳光,并反射了剩下的。地球和其大气层所吸收的能量为:

虽然地球仅仅以一个面积为的圆形区域进行吸收,但是它同时以一个球体的形态向各个方向放出能量。假设地球是一个完全黑体,它将遵循斯特藩-玻尔兹定理:

其中是地球的温度。由于地球的温度明显低于地球,其放射的多为光系的红外线(IR)部分。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地球会放出黑体总放射波的一部分,大约为,是红外线频率的平均放射率。因此地球和其大气层实际放出的能量为:

假设地球处于热平衡,则吸收的能量等于放射的能量:

代入所有关于太阳和地球能量的表达式(1-5)可以得到:

换句话说,考虑到所有的估计值,地球的温度与下列因素有关:太阳的表面温度,太阳的半径,日地间距,以及地球的反照率和红外发射率。

[编辑] 地球的温度

如果我们代入对太阳和地球的测量值:

[10]
[10]
[10]
[9]

并将平均放射率设为单位量,我们可以得到地球的”有效温度“为:

254.356 K or -18.8 °C.

这个温度值是基于地球是一个完全黑体的假设,忽略温室效应并认为地球的反照率完全不变的基础上得到的。而实际上地球仅是非常接近一个完美黑体,所以我们必须将估计温度定为比有效温度高出好几度。如果我们想要估计地球在没有大气层的情况下的温度,我们可以使用月球的反照率和发射率进行计算。月球的反照率和发射率大约为0.1054[11] 和0.95[12], 因此,可以得到这种情况下的温度约为1.36 °C. 地球的平均反照率的估计值在0.3–0.4之间,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估计温度。进行计算时相较于太阳的温度,尺寸和日地距离,人们更加常用日照常量(总日照量密度)。 比如使用0.4为反照率并使用日照量密度1400 W m−2,可以得到约为245K的地球温度。[13]同理,如果使用0.3的反照率以及1372 W m−2的日照常量,地球温度为255 K。[14][15]

[编辑] 运动黑体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著名的物理现象,人们用它来描述当一个光源对观察者作相对运动时,其光的频率的变化。如果f是一个单色光源的发射频率,则由观察者看来,当它做相对运动时,其的频率为f'

其中v是这个光源对观察者的相对速度,θ 是速度矢量和观察者及光源间连线的夹角,c光速 [16]上面的公式为总公式,还可以从其得到一些更简单的特殊例子,如光源直接向观察者移动(θ = π) 或是离开观察者(θ = 0),当然其移动速度远远小于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