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一首打油诗中的两句:“艺术之真味,从来在民间。”
莫言这些年写了250多首打油诗和对联,莫言的打油诗,多是应酬时所作,有这样一首: 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但愿今后三十年,故乡能出真圣贤。
在莫言文学馆里,颇为引起记者注意的是这位大文学家的打油诗。这些打油诗随口而来,随手而写,似乎成了莫言严肃人生的一个诙谐补充。
“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都不中。”这是一首莫言故乡忆旧所写的打油诗,字里行间流淌着的那种对故乡的快乐追忆已经跃然纸上。
还有一些打油诗则体现出莫言粗野狂放的豪气。2007年春节,莫言闻获莫言研究会成立,随即书录旧打油诗两首,“以示惶恐之意”。诗曰:“少时辍学牧牛羊,老家大栏平安庄。荒草连天无人迹,野兔飞奔鸟儿忙”。另一首写到:“二十九省数我狂,栽罢萝卜种高粱。下笔千言倚马待,离题万里又何妨?”活脱脱一个自由不羁、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汪洋肆虐的“狂人作家”。
莫言从小就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模仿力。看了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他能编出顺口溜子:“列宁同志很焦急,城里的粮食有问题。马上去找瓦西里,让他下乡搞粮食。”
在莫言作品中出现打油诗,在日常生活中莫言也好写打油诗。摘录其部分打油诗:
“贫下中农听我吼,今年不种和尚头,鲁麦一号新品种,蒸出馍馍冒香油。”
“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也不中。”
“春雨梨花夜梦香,乳燕呢喃绕旧梁。慈母早起烙大饼,美味透过碧纱窗。”
“少小辍学业,放牧在荒原。蓝天如碧海,牛眼似深潭。河底摸螃蟹,枝头掏鸟卵。最爱狐狸精,至今未曾见。”
“读书从不求甚解,得理更愿让别人。谓我狂者不知我,俺本老实厚道人。”
“我本野狐禅,无奈入校门。痴人多美梦,孝子出忠臣。学诗明人欲,读易见天心。无师可自通,何必耻下问。”
“我家伯祖老中医,治疗伤寒有绝技。桂枝麻黄生石膏,再加一把地骨皮。”
“一柄大镰四面挥,眼前高草立纷披。莫言干活不偷懒,受人表扬第一回。”
“开出荒地种桑麻,东北乡里有我家。天高地僻皇帝远,荷锄归来有野花。”
“少时辍学牧牛羊,蓝天如海鸟飞翔。天南地北大地书,胶河滔滔向东方。”
“当兵两年还故乡,车站广场听茂腔。此曲只应高密有,使我潸然泪两行。”
“豹眼虬髯大红袍,打鬼钟馗声气高。貌丑却能招人喜,正义在胸剑在腰。”——丁亥腊月题《钟馗》
“高髻云鬓时样妆,疑是江南杜韦娘。倚栏读书因寂寞,心系天涯薄情郎。”——丁亥腊月《题长安魏安画仕女图》
在《丰乳肥臀》的手稿右上侧,莫言写了一段打油诗,看得出,这是他将这部手稿捐赠给莫言文学馆时内心的感悟:“此乃《丰乳肥臀》第一稿。赠高密莫言研究会存。能放一百年后,也许有点价值,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但愿今后三十年,故乡能出真圣贤。”
各位朋友,好久不见。如说想念,那是谎言。如说不想,也是扯淡。
该见就见,不见不散。我回高密,浇麦抗旱。一片白霜,水里含碱。
我爹保证,亩产过千。不由感叹,忆起当年。亩产二百,已算丰产。
上周大雨,雷霆电闪。旱情解除,打马回转。今年口粮,不会犯难。
新麦蒸馍,味道香甜。石磨火烧,高密特产。怀揣两个,临危不乱。
回京无事,写字消闲。左手书法,打油诗篇。贴上几张,供您批评。
http://s9/bmiddle/730a7dc8gcde0c753d848&690
张志华摘编
http://s3/mw690/730a7dc8gcde09d9fa5e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