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散谈跑步与创业那点事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6c87416f09fe8e852bde61c3365b97af.jpg
近年跑步成为朋友圈的热门,没跑步的还真的有些不好意思,跑步了没跑上全程42.195公里还不能说是跑步?!跑上步的大有一周一马的冲动确实有之,但不是我辈效仿的对象,更有甚者跑的痴迷的,50公里,100公里,或者集跑、骑、游一体的铁三项目,业余锻炼走上专业路径毕竟还是少数,更不是我有时间或有体力去对付之,竞赛的结果来源与平时的磨练,秉承身体锻炼的宗旨每月有150公里的跑量足够了(目前最多跑量也就200公里),除了锻炼还需要工作,生活,跑步不是唯一的,但跑步成为一种习惯不因热度而放弃,随时跑起来不仅仅只是生活态度,更是自己对身体的承诺,控制不了自己身体的人何来控制人生?控制企业?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dcc866319f0cdc68c41ce16615b42ac2.jpg
15年三个全程马拉松(无锡、北京、上海)让我领略到马拉松的魅力,到达终点目标的锲而不舍马拉松精神不只是文字的体现,而是真实的身体体验,感受现场的激情与奔放,感受身边男女老少运动员的言行举止,运动的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还有思想的健康,每个运动员那种积极向上精神面貌,让你感觉活力与年轻,让你更加坚定目标的设定;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0dc4bf60a15bb97239aba1431b360495.jpg
16年至今已完成四个全程马拉松(厦门、重庆、武汉、大连),让我觉得非常充实,每月至少有个周末在外地跑马,让人以为老程真的是迷进去了,其实只是业余爱好而已,和名次无关,和速度无关,和专业无关,只是想通过异地跑马感受不同的城市,和城市有关,和风光有关,和朋友有关。花钱买罪受,就是想去体验不同的城市风光,体验城市马拉松组织者的组织能力与服务能力,体验不同城市一帮老朋友、新朋友的思想碰撞,体验原来只能在车上驶过的城市最风光的地段、最有故事的地段,可以用你的脚去脚踏实地真实体验城市的曾经故事,体验当日城市市民与来自五湖四海运动员的共欢;当别人问我名次的时候,我只是笑笑;问我速度的时候,我只说完赛都是英雄;问我拿奖牌与否?完赛都有奖牌,奖牌好坏不是关键,但沉淀的记忆是无法磨灭的;其实,对于马拉松运动而言,我体验最深的就是马拉松必须一直跑下去的精神,这没人问我?也是我一直愿意体验马拉松的主要目的。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e4e4761e2a02829c8be73f717ea367b1.jpg
永不停止跑下去的马拉松精神伴随我创办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近2年了,情怀与现实的不对等不要紧,关键的是创业者的心态?10公里、20公里的轻松不能体现马拉松的魅力过程,只能表明创业开始的激情能够一直保留到终点吗?遇到困难,遇到体力透支能坚持下去吗?25公里、30公里、35公里才是体验磨难的开始,企业经营不是如此吗?没有平时夯实的跑量做基础能不撞墙吗?仅凭信心没有技能没有准备企业能持续下去吗?站在跑道上有时就在想,跑道上的起点是一致的,但在中途被淘汰还是存在的。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2a1f14c816f97511fc591abf51c812c.jpg
赛事组织与服务是衡量马拉松赛事在跑者的热度是否持续?如同上海、无锡近年一直因其有序的组织与服务一直被运动员所肯定,哪怕就是抽签全世界各地运动员依然趋之若鹜报名参加,以获得参赛资格为荣,现实版的买罪受的案例再现;我们被武汉志愿者蹲下身帮忙解鞋带的举动感动了,跑完全程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都很累,不想动,武汉的赛事组织者能够在细微的服务举动上做到这点让运动员的心坎感动了,让运动员有种回家被亲人服务的感觉。真的,赛事服务能做到这点,我们的企业经营能做到这点吗?能够更好为客户做服务吗?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一切利益至上的服务是僵化的,无法让客户共鸣或感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489a3985530e4bcb4029a00e49399b47.jpg
今年忽然冒出一年上百场的马拉松赛事,其实参加的运动员还真没多少,全程完赛不会超过100万,和美国1000多万的参赛者比较起来不到十分之一,空间还大的很呢,故每每报名都是拥挤的很;瞬间的热度让城市申办马拉松成为很多市长的努力,催生了围绕跑步的体育品牌和企业纷纷参与赞助,马拉松从之前的清水衙门变成挣钱的香饽饽,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每每大小地方的马拉松都是国际的,想想还是想笑?除了北上广深或者一二线可以国际,三四线就没必要也国际了?井喷的马拉松让非洲老黑瞬间多了一个可以发财的机会,当然这类老黑的经纪人肯定是中国人自己留一手了,说透了大钱还是国人自己挣了;每每看到国内马拉松前面一群老黑跑过,掌声和视频都是老黑的,但后面一群真正的跑者反而只是陪衬,不知国内跑者们做何感想?是老黑你的主场还是?让我觉得马拉松主办方、赞助商真的需要有点马拉松精神?不能太利益化了?需要真正去满足大部分马拉松运动员的需求,这样马拉松运动才能更加健康持续发展下去,也能够让主办城市办出风格办出亮点成为城市名片,当然赞助商也才能通过赞助让运动员更加理解企业主张与内涵,皆大欢喜才是最终的目标。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ed51ee044e0fbf4794de85a80f29d262.jpg
每每跑完一个马拉松全程都会有些感触,语无伦次不说点总觉得缺什么,每每参加一个不同城市的马拉松有种新鲜感,但往往在参加跑的过程中,不时冒出花钱买罪受有这个必要吗?特别在撞墙的刹那总有另一个矛盾的我会出现,告诉自己不要跑了,放弃了。咬咬牙坚持下来,其实胜利就在你犹豫中有可能前功尽弃!每次在最后200米的冲刺也就是一瞬间,过程中宁可保有余力让最后200米冲刺后的完赛更有自信!
此文算是对我今年厦马、重马、汉马、大马的小结,六月的高温又要开始准备兰州马拉松,从厦门的东海跑到长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再到黄海渤海的大连,挥师再上黄河上游兰州,我的马拉松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马拉松精神也一直会伴随我的良栖品牌公司直到胜利的彼岸!!!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3ff347aefbf018d89ed7c07ca675964.jpg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