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馆里的江豚标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的特殊生理结构

(2015-01-19 13:32:39)
标签:

杂谈

海豚搁浅
“戏水精灵”失手时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8期 作者: 何全 

标签: 动物世界   地球村公民   博物广知   

近日,一头海豚在三亚海滩搁浅身亡,不少消息称它死于“呛水”。惋惜之余,读者或许不禁要问:海洋中整日迎狂风、搏巨浪、赶鱼群,智力体力敏捷集于一身的海豚,浅滩里呛几口水,怎么却要了命呢?
哪怕在水下处于憋气状态,海豚也很喜欢呼出气体《吹泡泡》这种游戏。

海豚怎么会呛水?

海豚怎么会呛水?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了解一下海豚鼻子的结构。我们因为感冒、流鼻血而一个鼻孔被堵时,会明显感到呼吸不畅。可海豚以及虎鲸、白鲸等鲸族中的“齿鲸类”,却一辈子都用“一个鼻孔出气”。在适应海洋生活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鼻孔不光一路从嘴边“高升”到了头顶,还变为只用一个大孔来呼吸,这样比两个小鼻孔换气效率更高。

人在潜泳时,要用力屏住呼吸,稍不留意就容易呛水,所以花样游泳运动员要戴鼻夹。而海豚鼻孔周围,则有一圈肌肉瓣膜形成“鼻塞”,能在水下夹紧、密封鼻孔。因此健康的海豚在水下,无论怎么翻腾嬉戏,都呛不着水。鲸豚类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其实是由于它们还没浮出水面就开始向外呼气,把废气和鼻孔附近的水一块喷了出去。

海豚适应海中生活的另一项构造,是呼吸道、消化道相互隔离,这样在水下吞咽食物时不会呛水进肺。然而这也使得海豚没法像我们一样用嘴呼吸,也不会咳嗽。因此只要有少量海水涌进鼻腔,就很容易流入肺部,并可能引起感染发炎。在三亚海滩搁浅的那条海豚,经解剖发现它之前就患有严重肺炎,搁浅后挣扎并屡次被人抱起、放下的数小时中,又有海水呛入鼻腔,呛水虽然不多,却加剧了肺部感染,最终导致它死亡。

从海豚头部的结构图可见,由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隔离,所以海豚在水下进食不会呛水,同时也不能用嘴呼吸。

精确导航,也会故障

由于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所以海豚不能用嘴发出叫声,以人类标准来说是“哑巴”。至于它们用以“回声定位导航”的滴答声、相互交流时的高频“海豚音”,当然不是靠什么腹语术,而算是一种另类的“鼻音”。

海豚在水下发声,无须从鼻孔挤出宝贵空气。它们的鼻腔内部有一种名为“猴唇”的特殊结构,并连通有多个小气囊。哪怕鼻孔紧闭,海豚只需借助气囊中的一点空气,巧妙控制空气流动来振动猴唇,就能在水下自如地“说话”、“唱歌”。

海豚圆润隆起的额头,则是它们用来导航和发声的关键部位。这其实是块名为“额隆体”的巨大脂肪组织,相当于自带的“麦克风”和“声呐发射器”。额隆体的结构精巧异常,不仅能将猴唇振动的声音成倍扩大发出,还能精确控制声波的走向和强度。

可惜功能再强的设备,也有失灵的时候。海洋中的磁场、噪音、污染物、极端天气,自身的疾病和衰老,以及一些未知原因,都可能让海豚出现“导航故障”而搁浅。

2012年3月,一头受伤的中华白海豚误入广东佛山一条小河沟,被运往珠海救护中心的疗养水池救治。这条海豚数月后恢复了健康,但人们考虑它年龄过大,全身旧伤累累,因此没有把它放回野外。

豚困浅滩,救护有道

如果我们在海滨游玩时发现海豚搁浅,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尽快联系当地渔业部门,由他们安排专业人士前来救护,在其赶到之前最好留在现场。要是海豚在浅水中且无力游动,可以设法抬起海豚,不让海水和异物进入鼻孔,但别把它过多抬离水面。沙滩上搁浅的海豚,则要用湿毛巾、湿衣服盖住其身体,并不断泼水。这是因为海豚适应海中的低温,皮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温层”,阳光下难于散热,体温会迅速上升;它们的皮肤离开水也极易干燥,容易晒伤。

强行把海豚推回大海的话,多半会好心办坏事:贸然将病弱或老幼的海豚放归,它们可能不久后又会搁浅;猛力拖拽海豚的尾巴和胸鳍,还容易导致海豚脱臼、骨折或皮肤破损;另外海豚拍动尾巴的力量很大,对人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专业救护人员赶到后,会检查搁浅海豚的种类、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如果是病弱的海豚,就需要带走并进行一段时间的人工疗养,才能放归大海。

(鸣谢: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

博物馆馆长隋鸿锦教授)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