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海豚搁浅
“戏水精灵”失手时
文章出自:博物
标签:
海豚怎么会呛水?
海豚怎么会呛水?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了解一下海豚鼻子的结构。我们因为感冒、流鼻血而一个鼻孔被堵时,会明显感到呼吸不畅。可海豚以及虎鲸、白鲸等鲸族中的“齿鲸类”,却一辈子都用“一个鼻孔出气”。在适应海洋生活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鼻孔不光一路从嘴边“高升”到了头顶,还变为只用一个大孔来呼吸,这样比两个小鼻孔换气效率更高。
人在潜泳时,要用力屏住呼吸,稍不留意就容易呛水,所以花样游泳运动员要戴鼻夹。而海豚鼻孔周围,则有一圈肌肉瓣膜形成“鼻塞”,能在水下夹紧、密封鼻孔。因此健康的海豚在水下,无论怎么翻腾嬉戏,都呛不着水。鲸豚类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其实是由于它们还没浮出水面就开始向外呼气,把废气和鼻孔附近的水一块喷了出去。
海豚适应海中生活的另一项构造,是呼吸道、消化道相互隔离,这样在水下吞咽食物时不会呛水进肺。然而这也使得海豚没法像我们一样用嘴呼吸,也不会咳嗽。因此只要有少量海水涌进鼻腔,就很容易流入肺部,并可能引起感染发炎。在三亚海滩搁浅的那条海豚,经解剖发现它之前就患有严重肺炎,搁浅后挣扎并屡次被人抱起、放下的数小时中,又有海水呛入鼻腔,呛水虽然不多,却加剧了肺部感染,最终导致它死亡。
精确导航,也会故障
由于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所以海豚不能用嘴发出叫声,以人类标准来说是“哑巴”。至于它们用以“回声定位导航”的滴答声、相互交流时的高频“海豚音”,当然不是靠什么腹语术,而算是一种另类的“鼻音”。
海豚在水下发声,无须从鼻孔挤出宝贵空气。它们的鼻腔内部有一种名为“猴唇”的特殊结构,并连通有多个小气囊。哪怕鼻孔紧闭,海豚只需借助气囊中的一点空气,巧妙控制空气流动来振动猴唇,就能在水下自如地“说话”、“唱歌”。
海豚圆润隆起的额头,则是它们用来导航和发声的关键部位。这其实是块名为“额隆体”的巨大脂肪组织,相当于自带的“麦克风”和“声呐发射器”。额隆体的结构精巧异常,不仅能将猴唇振动的声音成倍扩大发出,还能精确控制声波的走向和强度。
可惜功能再强的设备,也有失灵的时候。海洋中的磁场、噪音、污染物、极端天气,自身的疾病和衰老,以及一些未知原因,都可能让海豚出现“导航故障”而搁浅。
豚困浅滩,救护有道
如果我们在海滨游玩时发现海豚搁浅,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尽快联系当地渔业部门,由他们安排专业人士前来救护,在其赶到之前最好留在现场。要是海豚在浅水中且无力游动,可以设法抬起海豚,不让海水和异物进入鼻孔,但别把它过多抬离水面。沙滩上搁浅的海豚,则要用湿毛巾、湿衣服盖住其身体,并不断泼水。这是因为海豚适应海中的低温,皮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温层”,阳光下难于散热,体温会迅速上升;它们的皮肤离开水也极易干燥,容易晒伤。
强行把海豚推回大海的话,多半会好心办坏事:贸然将病弱或老幼的海豚放归,它们可能不久后又会搁浅;猛力拖拽海豚的尾巴和胸鳍,还容易导致海豚脱臼、骨折或皮肤破损;另外海豚拍动尾巴的力量很大,对人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专业救护人员赶到后,会检查搁浅海豚的种类、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如果是病弱的海豚,就需要带走并进行一段时间的人工疗养,才能放归大海。
(鸣谢:大连金石滩生命奥秘
博物馆馆长隋鸿锦教授)
责任编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