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挑决赛现场答辩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2011-08-25 19:00:03)
分类: 活动心得

前阶段,我校组织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队伍和观摩团从学校出发赶往厦门参加省赛,在途中对参赛选手组织了模拟答辩。结合以往参赛经验和决赛现场评委提问,我认为,要在答辩环节有较好表现,有以下建议与同学们共享:

一、深度解读作品。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少队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项目,即使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项目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且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不一样,那就需要在项目的了解、熟悉上深下苦工,并且对非负责部分的内容了如指掌。对作品熟悉还远远不够,还要能站在学术前沿来看待、分析,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证。这就像论证课题和写文章一样,写文章还算简单,但要论证得有水平,那是很困难的。作品就像文章,好的作品不会论证,也会成为平庸。

二、充分挖掘问题。要重视校赛中评委反馈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省赛评委要提出的问题,因为校赛评委有一些也是省赛评委),事先要预想至少20个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要能自圆其说,做到回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使评委老师对项目的前景深信不疑。当然,挖掘问题是建立在对作品熟悉的基础上的,有些作品如有存在“硬伤”,那就更要充分准备了。

三、语言自信简练。在回答评委问题时,应减少语气中的犹疑部分,不应出现“应该”、“可能”、“也许”一类的不确定词语。回答尽可能简练,用理论性的语言描述作品,补充回答时不重复已回答内容,因为能引起评委的提问已很不容易,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回答一些问题,多展示作品亮点。

四、妥善处理盲点。“挑战杯”评委是省内各领域的专家,很有可能提出现阶段学生无法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谦虚中肯地表明自己研究不够并希望得到老师帮助,同时记录下老师的宝贵意见,既给老师留下谦虚好学的印象又能获得指导,何乐不为?其实专家想问倒学生是易如反掌的,只是这些专家都是以鼓励、引导为原则,给足学生面子,不为难学生而已。

五、注重仪表仪态。在大型比赛中,比赛有时不仅仅是比赛,还代表了学校的风采和学生的风貌。比赛时需要着正装,女生把头发扎起来,化淡妆;男生要注意领子、衣角鞋子等细节。选手无论何时都要自信大方,面带微笑,回答评委问题时常与评委眼神交流,展现应有的精气神。

六、队员互相补台。答辩现场正常只能有两位同学参加,两位参赛选手分工需要相对明确,评委一提出问题就立即回答,两位选手间一定要避免出现面面相觑的情形,而要互相肯定,互相补台,展现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宣传多管齐下。可以用多种形式在场馆内进行宣传,例如,制作小册子、宣传单、支架海报,以吸引评委的眼球,让评委更好地了解项目。当然,最好、最有效的宣传还是作品本身和选手的口才和精神面貌。

八、相关注意事项。1.场馆内,手机需调成静音放在口袋内或包内。2.带上纸和笔,记录评委的问题和意见。

虽然这些建议可能可以帮助增加获奖几率,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质量,所以本文是建立在作品质量已没有时间修改的前提下写出来的,绝不是投机取巧,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最后,将我在本次省赛中了解到的评委的一些提问整理出来,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一、通用型:

1.为什么选这个题目?或你们的项目是怎么来的?

2.你们这个项目花了多少钱?经费从哪里来?

3.你们这个项目做了多久?如何分工?

4.说明书为何有些内容是重复的?

5.如何发调查问卷?是否平均发放?

6.是否对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7.调查人群如何选择?

8.什么是满意度?概念?

9.调查的方法,数据来源?

10.作品是否经过修改?

11.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可以收获到什么?

12.如何得知所合成的序列是否构建正确?送到什么地方什么公司进行检测?

13.什么时候进入实验室?花多长时间完成实验?

14.提出这个创新点的依据是什么?

15.你们的作品有没有权威数据支撑?

16.介绍下作品的亮点?

二、具体型

1.CPU为何采用2个晶振?用11.0592分频不是更精确?

2.晶振电容为何一个是30pF,另外一个是22pF,实际是用多少的?

3.说明书的电源部分为何不采用开关电源?说明书使用的必须写进去,没写没说服力。

4.节能15%证明没附上,没说服力。

5.跟国外小城镇的发展相比,我国有哪些特点?是否可采用国外的措施方法?

6.如何知道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7.为什么选取21个小城镇?

8.调查的小城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9.现在的群众满意度如何?各城镇是否一致?

10.调查居民的满意度可反映什么问题?

11.有没有调查政府对这21个小城镇的综合改革建设做了什么?

12.产权的定义?

13.优化活序列表达量提高的对比指标?

14.城市群的划分依据?有没有更合理的划分办法?

15.差异化战略的具体实施办法?

16.引入的EKC检验,得出的模型曲线是自我预测还是借助其他理论完成?

17.是否有其他的建模方法?例如,引入直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