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育与高球
教育与高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334
  • 关注人气:5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奖、助学金在中美私校选择中的重要意义

(2015-02-10 12:03:51)
标签:

教育

择校

国际学校

奖学金

助学金

分类: 实践:服务•讲坛•活动
奖、助学金在中美私校选择中的重要意义

     本文作为美国私校对中国私校的启示》之二,在讨论了私校发展逻辑之后来探讨一下奖助学金在私校中的重要作用。

    最近接触国际学校、美国私校信息较多,注意到中美在奖、助学金问题上态度不同,实践迥异;折射出两方在教育理念、办学方向上的巨大差别。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的取舍决定了学校的学生质量、教学理念乃至生存状态。学生家庭对于它的偏好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偏好甚至成长优劣。

 

    时间有限,主要比较了北京地区国际学校和美国东北部十校联盟的典型学校。

 

    首先说美国私校,大部分美国私校包括十校联盟都向学生提供基于需求的助学金(financial aid)或基于表现的奖学金(scholarship) 。十校联盟的学校更是比例从30%到75%的学生都会受益。单独学生受助比例从10%到100%。请注意:这里的100%不仅仅是学费还包括生活、交通、住宿甚至洗衣费用。可以说确定100%支持后,你就不必再担心财务问题。而且资助一旦确定下来,接下来的年份只要你能证明家庭财务没有改善你都可以继续得到支持。当然变好或变坏也会相应减增。

 

    美国私校的奖、助学金都明确规定不会因种族、地域等多种因素影响按特定条件决定的发放原则。换句话说国际学生一样有资格申请。好像没听说私校对本州、本国学生在奖、助学金方面有特别照顾;理论上讲私校没有基于税收的财政支持,为什么要有回报支持的倾斜政策呢。

 

    在私校,原来学生贷款也是作为资助一种的,近几年校方普遍取消贷款转而以无偿资助方式代替,如安多福学校网站所言:因为校方不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身背债务(个人理解校方是不希望自己优秀的学生学习中或毕业后有任何思想负担或心理压力)。

 

    最让人感慨的是十校联盟成员普遍遵循一条原则,就是优先衡量申请者入校资格。只要符合入学条件,在独立第三方申请资助的评估(建议)结果辅助下,根据申请者需求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种类也是从校长奖学金到各种名目、各类出处,令人说眼花缭乱;而且是校方为有需要的学生自动匹配的。可以说十校联盟学校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让合格的学生因费辍学、因费不适。

 

    反观国内国际学校(以北京为例)的奖、助学金现状就有了明显的区别。先说北京40多所国际学校9年级以下极少(也还有)提及奖、助学金。一部分学校向9年级以上学生提供奖学金,而且这部分号称为高年级提供奖学金的学校的公开网站上均未披露;相关信息是本人在参加择校展上口头咨询被告知有高年级奖学金的。只有2家学校网站公开(而且广告中突出宣传)同时咨询中宣传其奖学金制度的。

   

    公开网站没有奖学金政策的公示可以被认为其在这方面并非推广方向,有也属个案,因此本人未作深入调查。两家提供奖学金的学校本人做了一番对比;其中一家完全以中考成绩作为提供奖学金的硬性要求,超过一定分数给予相应比例(平心而论,中考成绩高者注定走高考升学,更会选择体制内应试名校,反而选择国际学校似不合逻辑)。另一学校其网站显示现时在申请批复情况下提供高年级学费的10%-25%比例奖学金;进一步了解到了3年前曾提供多名100%奖学金支持,招到优秀生源升学效果突出,几成招牌。

奖、助学金在中美私校选择中的重要意义
    中美代表学校同为所谓精英教育,名校传统,何以在奖学金方面如此不同,这引起本人深思并做了进一步了解。我现在能够总结的结论就是在中美此类学校独立运作、自主办校大前提下,对办学理念、发展方针,市场应对的理解双方有很大的差异。

 

    美国学校(尤以十校联盟为代表)突出精英教育的核心-精英学生。它以最大的努力和百年沉淀的特色吸引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子女,在各自学校对未来领袖人才需求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情况下,将奖、助学金体系演变成吸引英才的手段。经过多年演进,奖、助学金制度已经成为与学术水平、办学特色、教学理念等并驾齐驱的学校吸引力之一。

 

    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精英教育成材率极高,因为它融合了不同阶层、种族、国家的精华;一方面使得教育过程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使得精英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获得了圈层和人脉的优势。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可以功成名就,这时候知恩图报的情结会使其反哺母校。使母校不仅在资金上而且在理念、人脉、资源等各方面进一步精英化。

 

    仔细观察十校联盟,几乎所有学校都有一个负责发展和筹资的部门。发展的含义就是瞄准未来、瞄准出材,推动现阶段每一项有利于学生未来脱颖而出的具体工作落实。筹资就是筹措除学费覆盖日常开销之外的发展费用。

 

    精英学校等资主要可以归类三大方面,首先是Annual Giving,就是每年例行在校友、校友亲属、友人中募集学校主流支持费用,从而形成助学金、奖学金的主体。其次是Capital Giving,或日项目筹资,就是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设立的专项支持资金,如体育、艺术、国际交流奖学金等。其三就是Planned Giving,其实就是根据捐赠人意愿和法律规定特设的支持资金。这部分五花八门、稀奇古怪,是支持学校的资金中捐赠者意愿最大化的一种。

 

    上述筹资每年在十校联盟学校几乎可以高达学费总收入的30%,甚至更多。想想看私校的高学费支撑高水平教育已经绰绰有余,而这部分筹措的资金就顺理成章成为对各阶层精英财政支持的利器。

 奖、助学金在中美私校选择中的重要意义

    这部分筹措资金混合着学校其它经费形成对申请学生支持的奖、助学金体系。奖学金通常以表现为标杆(Merit Base),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是校长基金为代表的校方奖学金(多来自于Annual Giving和Capital Giving,形成对学校主导方向的支持);第二是第三方(外部基金会)资助申请;第三部分为专项资金支持(多来自于planned giving,形成满足捐赠者意愿的资助对象)。助学金以需求为导向(needed base),包括无偿资助,助学贷款等。

 

    美国奖学金的审批一般与学生录取在一个部门。学校会使用独立第三方家庭财务评估机构评定家庭入学时的财务状况,校方根据拟录取学生的家庭财务状况匹配相应助学金;也会根据学生特点、优势匹配相应奖学金。

 

    美国十校联盟的学校在奖、助学金的工作上大体上是趋同的,都走了一条努力筹资——支持更多精英生源——扩大出材率——更大更多的校友支持的循环;只不过不同学校由于校友实力或工作成效在筹资、资助数额上有所不同。

 

    反观北京的国际学校,尽管大部分国际学校的独立办学特性不容质疑,但还没有走出正向循环的道路。这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尚短,而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北京国际学校生源一直以来供不应求,实在也没有给国际学校太多压力在这方面改革。当然教育主管部门的外籍入学门槛和国际学校审批限制都从内因上制约了北京国际学校在这方面的发展。

 

    但是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近期某国际学校的全额奖学金的成功尝试,直接带来了该校升学业绩的正向积累,也带来了该校在生源方面的良好口碑。另一所国际学校几年前在筹资方面的大胆尝试也证明了北京是存在着捐赠土壤和筹资市场的。再加上一部分国际学校生源下降,主管部门国际学校审批放宽带来的市场竞争的变化,相信北京国际学校在奖、助学金体系方面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是:一方面为吸引优质生源,奖、助学金制度将更公开、更明确、更大范围地出现在各国际学校的对外宣传中;另一方面,伴随着各方面条件的逐步聚集,负责发展筹资的部门和人员也很快会出现在各国际学校。这种变化无疑对申请的学生而言是大好事。

 

    说起申请奖学金我特别在这里建议学生的家长无论任何经济条件、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都要尽力争取帮助孩子申请奖学金。因为奖学金不但是一种财务资助,同时也代表学校的鼓励导向和发展方向;配合其发展可以加强孩子在此一方面的特长。另外,取得奖学金对孩子也是建立自信的过程,同时也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

 

    对申请奖、助学金的家庭我想说首先要分析清楚学校的使命、理念及其学校的标准和特点,千万别为了取得奖、助学金而选择学校。否则即使拿到了资助,孩子在一个自己不能很好适应的学校也未必能很好地发展。

 

    至于说到具体的申请那就需要个性化沟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对于中国家长可能特别不习惯的是奖、助学金申请过程的复杂繁琐;其实想一想对您孩子的支持力度和由此展开的路径也就会自然释怀了。

 

    在这里还要着重对那些对体制内教育模式不抱希望、家庭收入平平、孩子优秀的家长讲几句。千万别被十几、二十几万的学费吓住,只要您的孩子足够优秀,为他的健康成长你也应该大胆地尝试。本人经验:任何学校都需要有特点的优秀生源;你需要做的就是耐心仔细地把孩子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另外一定别把奖学金仅仅当成解决资金困境的手段;其实它会是孩子由此认真学习的动力,它会是孩子脱颖而出自信的起点,它会是孩子逐步走向成熟责任感的发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