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青少年比赛教学篇(上)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参考:青少培育 |
和赛中的调整。
赛前
了解球场和自己的状况
比赛前,要对参赛球场做一番研究,了解球场类型、球场的草种、果岭状况、旗杆的位置、比赛期间当地规则(当地规则是很容易被参赛球员忽视的)、当地气候等,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制定详细的球场攻略。此外,参赛球员还要清楚的知道比赛时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很好还是不佳。在身体状况不是最佳的情况下,以平常心对待就好。并且每位球员的参赛目标都不同,有的球员是为了将冠军奖杯揽入怀中,有的球员认为晋级就可以了,有的球员则是抱着学习经验的态度参赛的。
要学会读和制作球道码数本,在第一洞发球台上清楚自己的球场攻略,是强攻还是守?避免临时慌张,不知所措,也可以依个人状况做临时调整。
赛前和教练的沟通
在中国,有很多孩子对比赛的期望值并不高,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喜欢高尔夫这项比赛运动,在比赛中会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赛前一定要和教练沟通,培养对高尔夫的爱好。要权衡好教练、家长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佳状态面对比赛。如果过多的考虑别人的评价,会使得球员在比赛中发挥不稳定,从而失去信心。此外,赛前家长和教练的激励也很重要。因为良好的激励可以让球员完成自己的目标,是走向球员想要的生活的原始驱动力。
赛前和教练做一个良好的沟通,清楚并不是因为家长或教练施加压力而去参赛,从而不会对比赛和竞争产生恐惧。
生理时钟和饮食的调整,适当的力量训练
中国的比赛,一般是6点左右开球。所以比赛前一周,要调整好生理时钟,尽量和比赛时一致。以保证比赛时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减轻比赛时的疲劳感和精神上的不适。此外,饮食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尽量以清淡的食物为主,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影响思考,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
比赛前不适合过重的力量训练,不要因为比赛前过于兴奋而心血来潮做过多的运动,适可而止就好。因为过重的力量训练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还会导致大脑过度兴奋,影响成绩的发挥。
过重的力量的训练,可能会使得动作不协调导致运动创伤的发生,得不偿失。
了解比赛架构,自我定目标
比赛前,了解该比赛是18洞还是36洞或者是54洞,从而给自己定下目标。如果是18洞的比赛,前面17洞领先还不能算胜利,还要继续保持警惕。只有到了最后一洞结束时依然领先,才能放松,才算是最后的赢家。如果是36洞的比赛,那么前面一天只需要排名靠前就好。如果是54洞的比赛,第一天先找找感觉,熟悉球场周围的环境和比赛状况,第二天努力冲到前几名。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三四个洞时才是最关键的,是最需要调整的。
赛中
如何保持体力
把你的身体想象成一块电池,在第一洞开球前就要确定自己目前的电力(100%还是80%,抑或是50%),以便知道如何调配你的体力。当你拥有100%的电量时,也就说明你球技、心理、体能等都在最佳状态,这时你花费60%的体力在果岭上,剩下的40%体力花费在挥杆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外,还要随时随地的知道自己的电力,不要无端的耗费电力,而要学会不断的充电。
从错误中学习
第一轮比赛发挥很好的球员,要继续保持最佳状态。发挥不好的球员,就要进行检讨了,了解发挥失误的原因。是身体状况欠佳还是自身球技水平不够,抑或是球场攻略制定的不够好。如果运气不佳,赛前突然感冒或者中暑,千万不要逞强,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从错误中学习。比如选杆方面的调整:选大一号的球杆;攻略的调整:五杆洞三上变四上。这样可以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不至于爆洞或者更大的数字出来。
失误后心理的调整
在比赛中面对不好的球位和心态、遇到挫折和失误、身体的不适和挥杆的不顺,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要不断的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增强信心,以保持比赛的激情。同时,还要认真记录自己的成绩。当今世界著名高尔夫球员、8届大满贯赛冠军得主、“四大天王”之一的汤姆·沃森先生于2010年底造访朝向高尔夫学院的时候就叮嘱学院的青少年学员:“要养成记录每一场球的成绩和失误的习惯!”因为你在记录的时候会反复回忆当时的情景,就将它深刻的印在了脑海中,增加了你临时应变的能力,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有利于类似情况的发挥。
详细记录每一场球的数据,包括上果岭率、上球道率、推杆数等。
此外,比赛结果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参赛球员要学会如何享受比赛,享受比赛中精彩的一轮,或者是精彩的一个洞,甚至是完美的一杆来激发你不放弃的精神。
赛前的准备和赛中的调整对比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学会在每一次的比赛中受益,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比赛规划。然而赛后的注意事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下期的主要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