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iPad是给孩子的好礼物吗?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亲子教育 |
www.meimeidu.com
原文地址:iPad是给孩子的好礼物吗?作者:每每度情感网站
概要:刚过去的这个六一儿童节,很多家长都想着送给孩子一个礼物。于是,不少人把目光集中到了一些电子产品上,尤其是iPad。很多孩子都会软磨硬泡的要求家长给自己买一个iPad,似乎这样才能跟上潮流,毕竟周围的小伙伴都有了。家长对此也比较认同,普遍认为iPad不仅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早期教育,而且还能当一个“电子保姆”,让孩子安静,让大人省心。不过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iPad之后性格变得孤僻,不善于和人交流了,甚至还有不少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高度近视。那么,iPad是一个给孩子的好礼物吗?我们该怎么面对这种智能电子产品?
不可否认,iPad是个好东西,大人喜欢孩子也喜欢。iPad可以用来做很多事,光是游戏一项,iPad里就有不少很流行的好玩的游戏,颇受大人孩子的喜爱。同时,iPad由于是一种智能电子产品,所以它可以起到很多用途。家长们也都看上了这一点,比如,可以用iPad哄孩子,只需要下载一些儿歌,晚上孩子要睡觉的时候给孩子抱上一个iPad,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再比如,iPad还能当做教育工具和玩具,只需要下载一些软件,就能让孩子玩上拼图、积木,还能弹钢琴,看卡通。当然,这样的iPad也几乎成了电子保姆,只需要给孩子一个iPad,孩子就能自己一个人玩上一天,大人就能做点自己的事情了,避免了孩子闹腾大人烦心。从某种角度来说,iPad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一批孩子们的童年经历和成长方式。单看iPad那些优点,确实值得给孩子买上一个作为礼物。再说,别的小孩都有了,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不给买,也怕他跟别人没法交流,合不上群。
不过,大家也都发现了iPad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很多孩子也不愿意出去玩了,也不愿意运动了,更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家长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坐火车时,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和好奇。孩子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看着iPad上的动画片,对窗外美好的景色却视而不见。偶尔遇到一个同龄小伙伴,两个孩子的交流却仅限于各自手里的电子产品,除此以外也没什么话说。难怪有家长觉得,自从孩子有了iPad之后,就成了孤僻的电子娃娃,或者叫做“宅童”。这还不错,已经屡屡有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视力急转直下,一个假期就能增加几百度。到医院眼科诊室一看,外面坐着的孩子都是iPad控,一查全都成了近视眼。学龄前就有几百度也毫不稀奇,这也都是拜iPad所赐。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一味依赖iPad这类电子产品,恐怕孩子反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更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大人光图省事不行,耽误了孩子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iPad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我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对iPad着迷,这也是孩子们的自身特点以及iPad的特点有关。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大家都住在高楼大厦中的独立房间内,所以他们平时的生长环境中就缺乏小伙伴,缺乏和同龄人的交流。照顾这些孩子的人,要不就是他们的父母,往往因太忙而无暇照顾孩子。要不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人很多时候都跟不上时代,也只能给孩子以生活上的照顾。这样一来,孩子们就缺乏了社交空间和娱乐场所。他们很容易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内,也没有参与公共活动的兴趣。此时,虚拟世界的奇幻和美好就很容易吸引他们,让孩子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iPad这样的电子产品,由于可提供的信息量大,花样丰富种类繁多,所以能够给孩子们很多的乐趣。孩子本来就是爱玩的年龄,有这么一个好的玩具当然高兴。同时,iPad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虚拟世界,孩子们完全可以置身其中也不觉得寂寞。时间一长,没有iPad在他们反倒觉得无聊。实际上,iPad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信息和快乐的来源,有了iPad,孩子们当然就乐不思蜀了。这就和几十年前的孩子们不同,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找到玩伴,所以他们的游戏也都是以社交类的游戏为主。同时,他们也会渴望其他形式的新鲜事物出现。所以,一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或是遇到新的玩伴,他们就会很兴奋。类似于第一次坐火车旅行这样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当然是足以让孩子们高兴的睡不着觉的事情,车窗外的风景就算总是一样的,那时候的孩子们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现在的孩子们有了iPad这个虚拟世界当然就不再对其他事物感兴趣了。过去那些传统玩具,在花样和种类上也远远比不过iPad,这才造就了现在的iPad一代,宅童一代。
至于家长们所欣赏的iPad的优点,比如能让孩子安静,能开发孩子的智力,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比如学龄前3至6岁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们是以直觉思维为主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内容就是生活教育,性格教育以及性别教育,最适合的教育形式是做游戏。这个时候,孩子们最好能在和小伙伴的游戏中接受最基础的教育。而那些迷恋iPad的孩子,因为很少和同龄伙伴接触,所以很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活跃一点,而非越老实越好。所谓的安静,不过是对游戏的沉迷而已。再者,iPad看似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实也不尽然。虽然iPad的软件确实具有互动性和教学性,但它们无法替代传统的早教模式与人际交流方式。大多数iPad游戏要求的是被动注意,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探索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与世隔绝的“iPad一代”思维逻辑会越来越像软件程序,无法承受社会复杂多元的挑战。现在有很多孩子甚至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实际上也是这个原因。而那些传统的游戏和传统的玩具,虽然看起来简单简陋,实际上却蕴含着很多的智慧。也能起到促进孩子们学会人际交往的作用,这是iPad远远无法想必的。iPad另一大问题就是让孩子不再“干扰大人”。实际上,孩子们很需要家长的存在,更需要家长的亲子教育,更需要家长互动。这个阶段,不但是家长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好时候,更是培养和孩子之间感情的好时候。如果单纯用iPad来“糊弄”孩子,那么实际上糊弄的是自己。等孩子依赖上iPad以后,那家长们以后也别想再教育孩子了,因为已经缺少了感情基础。
iPad并不是给孩子们的好礼物,没有它,孩子们也许更能健康的成长,别让孩子们成为iPad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