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跳槽?你是否已明确职业规划解决职业倦怠

标签:
转载 |
分类: 职场人生 |
希望少一点跳槽,多一点稳定吧
原文地址:跳槽?你是否已明确职业规划解决职业倦怠作者:每每度情感网站
概要:有调查显示:中国“80后”“90后”员工离职率整体偏高,他们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职业稳定性较弱。这也有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其中既有社会客观原因,也有员工主观原因。其中,职业倦怠问题以及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问题尤为突出。
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发布了《2012中国薪酬白
皮书》,称中国“80后”、“90后”员工正遭遇“成长的烦恼”,离职率整体偏高。据调研结果显示:作为职场新生代,“80后”、“90后”员工离职率达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这就说明,80后90后这一代职场人的流动性相对较强,职业稳定性较弱,经常跳槽成为了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那么,这种频繁跳槽现象背后的推动原因是什么呢?跳槽究竟是合理选择还是无奈之举?抑或是冲动之下的仓促决定?
有人说,现在的“铁饭碗”概念已经变了,不再是二三十年前那种在一个单位工作稳定总有饭吃,而是变成了不管到哪个单位都有饭吃。也有人说,作为一个现代职场人,不跳槽几乎是不可能的,下至普通员工,上至首席执行官,似乎都变得不再那么“坚定”,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这话同样也用于现代职场。不可否认,这些话也有道理,也是客观地反映了职场现状。在一个流动性逐渐加强的职场中,人人随时都有权利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甚至是行业。这种选择,只要不是第一次,那就可以被称为“跳槽”。至于跳槽是好事还是坏事,就只能靠实践来检验了。毕竟跳槽就是一种新的选择,意味着新的机会。所以,多数人还是会对跳槽充满希望的,人人都希望自己的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80后80后也一样,这一群人比前几代人更多的接受了新鲜的职业观念,所以他们也更具有独立选择用人单位的意识。而且,他们的职业期望也很高,所以才会出现离职率整体偏高的现象。
应该说,80后80后他们的频繁跳槽也是有社会客观原因的。现在的中国社会速度快压力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职场中。此外,由于供大于求的客观现实,所以现在的就业形势十分紧张,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员工的福利待遇往往不能够让人满意。因为不满现有职业的福利待遇而跳槽,这是最常见的离职原因。无论是薪酬低还是休息时间少,抑或是工作地点太远,这都是导致员工离开现有岗位的重要因素。毕竟大多数人工作还是为了获得回报的,所以当回报不能令人满意时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不少人求职的心态并不是为了本身这份工作,而只不过是有一个落脚点而已。骑驴找马,成为了不少人的工作理念。再加上我国劳动关系领域尚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所以客观上80后80后也经常遭遇职场不公甚至是欺诈。因为这些问题而跳槽也算是无奈之举了,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80后80后们不得不尽量寻找能让自己更满意的工作。
除了被动的跳槽之外,主动离职也是一种选择。80后80后现在已经进入婚育期,他们面临着成家立业的需要,势必需要有更稳定的工作及更稳定更合理的收入。在这种要求下,如果企业不能提供符合他们预期的职业发展通道,那么他们就要离开,否则就会耽误自己。所谓“人往高处走”,这就是主动选择的最好体现。事实上,就算没有生活压力所迫,职场人也会不断寻求更好的企业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收获。比如高端领域的猎头公司,实际上就是为了这类人服务的。他们的跳槽就更具有目标性甚至是战略性。总体而言,这些人的跳槽是比较理性的,至少是有明确且必要的理由。
而另一些人跳槽就不这么具有理性了,这种人更多的是为了离开现有工作单位而跳槽,甚至是裸辞,即先辞职后寻找“下家”。这里尤以一些步入职场领域的新人为甚,他们往往已经把跳槽当做了习惯,似乎每一份工作都干不长久,很多人甚至连试用期都没有干满就主动离开。另外,有一些已经在职场发展多年的“老员工”也可能出现这种现象,他们往往是在一份工作中遭遇了不愉快,因此试图以跳槽作为解脱方式。据我分析,这两种人遇到的问题多半就是两种:要么是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要么是遭遇了职业倦怠问题。由于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两种问题,所以他们才要用跳槽来让自己得到缓解,然而这种跳槽多半是比较盲目的,之后往往比较后悔,并且导致下一次跳槽更有可能发生。
所谓的缺乏职业规划,就是指员工在步入职场之前或者在职场中时,缺乏对自己能力和发展的明确认识,更没有认清自己所处的职场环境。他们往往处于这种“不知几不知彼”的状态中,走一步算一步,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走向如何,更不知道自己可以朝着哪个方向走。不少人连初始的职业选择都存在着困难,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其结果,必然导致做了一份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或者是做了一份不适合自己做的工作,可以想见,这样的话前途肯定堪忧。那么,怎么才算有一个职业规划呢?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一个规划,规划分成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自己到达某一个年龄阶段时想到达的目标,而短期目标则是近期自己可以做到的程度。两种目标应该是协调一致的,具有可发展性。同时,在制定目标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一方面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另一方面也是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看能否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偏向于哪个角度发展则需要自己的理性选择了。作为心理咨询师,在现实中我通常会告诉来访者,首先就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是基础。而喜欢做的事情却未必就有机会去做,或者说,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也未必有机会去做。比如,通过职业倾向性测试可以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行业,但是现实却未必能给自己这个机会。所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才是进入职场的基础,也是和其他人竞争的实力所在。至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作为长远规划来处理。80后80后们离职率偏高,这其中有不少人就是缺乏职业规划的。事实上,这时做出的跳槽决定往往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并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发展。所以说,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应该求教于专业人士。
另一个导致跳槽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倦怠。所谓的职业倦怠,就是指员工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俱疲状态。员工会因为职业倦怠而感到对工作缺乏兴趣缺乏热情,甚至是产生厌恶感。这样的员工不但在情绪上变得烦躁易怒,而且工作态度也变得消极。不少人因此就会导致工作效率地下甚至打算跳槽。应该说,职业倦怠是一种“消耗性”的问题,是员工的自身资源以及对职业的热情持续消耗的结果。同时,无法获得成就感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职业倦怠本身就会让人十分厌恶现有的工作,不可避免的产生跳槽的想法。大多数人都会在一生中不同时期遭遇职业倦怠,比较遗憾的是,现在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几个月就开始厌倦自己这份工作了,由此就会产生短期内频繁跳槽的现象。显然,这是不利于个体职业生涯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呢?巨大的工作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都会导致这个问题,包括个体自身的性格特点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往往是那些凡事追求完美,或者是缺乏自信心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如果在职业选择时没有过明确的规划而“做错了工作”,那就更容易加快出现职业倦怠的可能了。怎么解决这个大家都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让自己如何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发展的重要课题。现实中,我经常告诉那些来访者,要想解决职业倦怠问题,首先就要认清自己,认清职业,认清自己工作的目的,这才是良好工作心态的基础。至于如何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如何给自己减压,如何增强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如何解决客观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如何改善工作氛围,那就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如果大家能从这些方面改变自己,就完全可以克服职业倦怠问题,度过这个倦怠期。
总的来说,跳槽未必是坏事,但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决定的跳槽恐怕就不是好事了。高频度的跳槽也会形成一种不良的习惯,到了那时自己就会变得非常迷茫,甚至是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所以说,跳槽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是否有过详细的职业规划,是否解决了自己的职业倦怠问题,明白自己该不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