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4成大学生不满所学专业 择业应提早

(2012-05-17 10:01:44)
标签:

转载

分类: 励志

导语:据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但是,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获悉,为了让大学生不受当初填报志愿专业所限,学校方面都放开了权限。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修第二甚至第三专业,只要修够一定学分,便可毕业。然而,即使放开了这种权限,不少大学生在选修专业时,依然缺少对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的考虑,还是奔着“收入高、前途好”的方向而去。



四成大学生不满自己所学专业,近七成大学生希望另选专业,这就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学生们对于自己专业选择的一种评价。可以说,太多的人都不喜欢或者不满意自己所学,太多的人都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后悔,这就为日后的职业道路出现不稳定情况埋下了伏笔。我相信,这七成大学生将来找工作时恐怕也希望能改行,而那四成大学生则肯定会在找工作时因自己的专业而感到苦恼。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出现问题呢?当初他们为什么没有选好?

俗语云: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实际上是旧时代女性很难参加社会劳动时出现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对于男性来说,选择职业最重要最需要谨慎。而对于女性来说,女性是以挑选配偶作为类似于男性择业同等重要的问题。不过现在社会开放多了,女性也成为职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男性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这样一来,无论男女其实都怕选错行业,一旦选错,肯定是对自己的职场发展不利。那么,什么时候算是开始选择自己的行业了呢?如果是一个初中生的话,可能还可以选择上职高或者技校。但是高中生就不同了,高中实际上就是大学的跳板,选择上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的。想上大学就面临着专业选择的问题,所以高中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重要阶段,因为大学所学专业毕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将来的职业走向。由此我们可以说,那些大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学专业,其问题就源自高中时代没有很好的选择,而不是到了大学以后才选择错了的。大学不过是一个结果,当录取通知书下达的那一刻,结果已经出现了。而真正的原因,则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上。

不过很遗憾,目前我们的状况是自打学生进入高中,考大学就成了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首要任务。至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潜能特质以及未来职业选择等却被忽视了。由于缺少对自我能力、性格取向的了解,缺少如何择业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成功地考入了大学,却无力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定位。不少学生、家长、教师都认为:考试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考上好大学,才有资格谈专业谈兴趣爱好。而且,在权衡成绩与特长的时候,成绩显然比特长更有分量。比如说有的学生有体育特长,学习也好。老师们肯定不会鼓励这个学生去练体育而不去考大学。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被鼓励去练体育、学艺术。这就说明特长已经沦为了没有成绩时候的补救方向。老师们固然有这样的想法,家长们却也有自己的主意。家长们通常比较现实,他们更注重孩子将来的职业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通俗点说就是能不能有个好工作。所以,家长们在给孩子规划大学专业时往往也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考虑专业将来的前途。不少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分数足够高,能上一个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那么专业倒也不重要,毕竟这样的高校毕业的学生不愁找到好工作。如果成绩没那么好,那么专业就要挑一个好的了。比如计算机、英语、金融、外贸之类的,在家长们看来,这样的专业就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将来能有不错的收入。至于孩子是否喜欢倒不重要,用某些家长的话来说就是“反正孩子慢慢就适应了。”其实他们哪里想到他们的孩子在考大学时已经基本成年,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渴望独立,更渴望自己能为自己的前途做出选择。何况,孩子对某些职业的兴趣已经形成,勉强是根本做不到的,这绝不是一个慢慢适应就能好的事情。

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很多高中生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或者擅长什么,因为他们自从上了小学以后就一直被封闭在一个简单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外界社会。他们十几年来也经常是朝着分数努力的,不少人从未想过将来如何。或者有的学生就算想到自己的喜好,也不过是因为学业压力所致,所以他们会希望学一些简单轻松的东西,或者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专业。总体而言,学生们的眼界不够开阔,也不能理解大学那些专业究竟代表着什么,更有不少学生是在填报志愿时才头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专业,具体到出来后能干什么,他们还是一无所知。这样一来,学生们就难免会被动接受家长的安排。事后,就算他们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不能做到“知己知彼”,不能了解自己和专业两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所以仍然会迷茫或者盲目跟风。比如,有些大学允许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很多大学生在选择时仍然缺少对自己兴趣爱好和性格等因素的考虑,还是奔着“收入高”的方向去了,可是等他们学上了才知道自己并不适合或并不喜欢。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制度造成了学生们已经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能力。最后可以说,是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都存在着挑选专业方面的误区,凑在了一起才造成了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我认为家长和学校应该起到主导作用,至少应该在学生们还在高中阶段就为他们进行将来的职业规划。这种职业规划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在选择时,学生本人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应该是最重要的参考条件。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爱学,将来就很有可能学好,甚至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建树。现在大学生为什么存在就业择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天赋,只不过在不同的方面上而已。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自己天赋所在的领域,那么就容易收获成功吗,将来也容易实现自我价值。何况就算是收入一般,但是到时候能收获的幸福感却是很大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学教育中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其不够。很多人误以为中学的心理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其实这就太狭隘了。事实上,包括职业规划在内,这都是心理教育的范畴。而且,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人格测量的话,就能够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类似于职业倾向测试一类的心理测试,如果能够提早让高中生们接触,对他们将起到很大的帮助。而现在,不少学生只有在大学毕业求职时才会进行一套个人职业素质测试,可是这时候很多人已经从相关专业毕业,很难再改变了,意义已经不大。

选对方向,事半功倍,选错方向,后悔一生。希望家长们不要只凭个人喜好安排孩子的命运。
www.meimeidu.com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