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北京剩女寂寞指数全国第三 谈剩女问题

(2012-03-12 15:39:03)
标签:

转载

分类: 婚姻
导语:近日,某婚恋网站发布《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之“剩女”的自白书》,其中显示,北京“剩女”的寂寞指数高居全国第三,不少30岁左右的剩女恨嫁。超三成北京受访女性自认是“剩女”,比全国平均值高出5.3%,排名居全国第二。根据调查,自认是“剩女”的北京受访女性中,以1973年到1986年出生的女性“剩”感最强烈。其中,1983年(29岁)出生的“剩女”占57.9%,成为各年龄段中“剩”感最强者。

    现在,这则有关“剩女寂寞指数”的新闻正在网上被公众热议。“剩女寂寞指数”这个词也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热点。究竟什么叫做“剩女寂寞指数”?开始我也不懂,后来一查才明白,原来,剩女寂寞指数是指单身女性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认为自己是剩女的前提下,有寂寞感的一个平均值。也就是说,北京的单身女性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认为自己是剩女的人里,有寂寞感的人是全国第二多的。换句话说,北京剩女里寂寞的人全国第二多。剩女里还有不寂寞的吗?当然也有。只有寂寞的剩女才能成为剩女寂寞指数的数据来源。

    这则关于剩女的调查报告中还显示:北京受访“剩女”中,60%属于宅女,她们从26岁开始,“我是剩女”的感觉开始越来越强,接近30岁的时候,有一半已经认同自己成为了“剩女”。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或许是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习惯,反而不介意自己“剩或不剩”了。这说明,一旦当“剩”成为了习惯,可能也就懒于改变自己的状态。那个时候,寂寞也就成为了习惯,恐怕就不怎么感到寂寞了。

    我认为这则消息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大家因此关注到了这样一个群体:剩女。而且了解到了她们的内心感受:寂寞。显然,寂寞是剩女心理状态的关键词这一点尤以北京为甚。过去,剩女可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被大家所认识,但是人们很少去想她们为什么剩?剩的结果是什么?她们是主动剩还是被动剩呢?剩的时候愿意不愿意该变?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群体的状态以及出路。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超三成北京受访女性自认是“剩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北京有两千万人,假如按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仅仅是北京一个地方的剩女人数就是惊人的,这还不算全国的其他地方。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不该被我们忽视。而所谓的“剩女寂寞指数”则说明,这些剩女里不少人都是感到寂寞的,并非是安于这种状态。既然不安于这种状态,她们当然就希望能找一个理想的配偶。可是,据调查,北京有35%的“剩女”认为自己在择偶过程中难度较大,找到理想中的“他”不容易。看来,这个群体的困难相当不小。往深一点想的话,我们就能想到,这样的状态如何不及时改变,那么这个人数庞大的群体也必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为什么29岁的剩女“剩”感最强?据我想,30岁应该是一个分水岭。三十而立,作为生命中的一个整十阶段,20岁到30岁应该是婚恋的阶段,一旦到了30岁之前还没摆脱单身状态,那就很困难了,人们也会格外重视这个数字。而人一旦到了30岁,恐怕也有点“放弃”的感觉,所以,之前的29岁才成为了“剩”感最强的年龄。可想而知,再往后的话,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状态已经成为习惯,反而不介意自己“剩或不剩”了,“剩”感也就小多了。

    剩女为什么会“剩下”?原因很多,不过普遍认为婚恋中女性的主动选择性更大。尤其是在现在社会中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的状态下,女性还是有很大的选择权的。“找到理想中的他不容易”——这才是剩下的根本原因。至于什么是理想中的他,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吧。不过,主动的选择却变成了被动的剩下,这也许是很多剩女从没想到的结果。

    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既然有改变状态的愿望,那么该用什么方法呢?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合理定位”这四个字很重要。年龄其实并不是问题,毕竟30岁也不算很大。但是如何定位自己,定位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这就是重要的了。假如定位不够合理,过于盲目的对自己的定位乐观,或者是对理想的定位过高,那么就比较难办。那样的话,只会掉进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圈里。而在这个“剩”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择偶资本”在逐渐降低,而且也变得安于“剩”的状态。

    寂寞可以忍受,但最好不要享受,不然会变得再也懒于改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