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疼孙子是一种依赖心理

标签:
老人疼孙子心理隔代教育杂谈 |
导语:
老人疼孙子,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爸爸妈妈忙工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料孙辈已经成为城市里的普遍现象。隔代教育几乎是每个家庭遇到过的问题。但是,在隔代教育泛滥这个现象的背后,还存在着更深的问题。
/Upload/ArticleImg/images/奶奶和孙子1.jpg
隔代教育遭溺爱的根源竟是老人的依赖心理
就在人们为老人带的孩子性格霸道、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寻找解决良策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隔代教育问题又浮出水面: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粘”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对此,教育专家指出,老人疼孙子,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宠爱,老人对孩子的“依赖症”是隔代教育中祖辈宠溺孙辈的心理根源之一,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由于老人疼孙子带来的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也无法根除。
这种心理造成了祖孙间相互依赖
四岁的盛盛从小由奶奶爷爷一手带大。与同龄人相比,盛盛的身形偏瘦小,每天吃得也很少,奶奶爱怜地评价孙子:“像小姑娘一样。”因为离不开奶奶,盛盛至今未上幼儿园。一见到生人,他就躲进奶奶怀里,不愿意与人接触。离开奶奶,盛盛常常表现出什么也干不下去的样子。
这个老人疼孙子的案例中,很明显,盛盛奶奶有依赖孩子的倾向。“依赖孙辈的老人非常"享受"孩子对他们的依恋。”据了解,有“孙辈依赖倾向”的老人常常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没觉得渴,老人就已经把水送到嘴边;户外活动,老人不错眼珠地盯着,不让孩子跑得太快,站得太高……因为老人照顾得过细、过多,孩子不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时都会感觉“不适应”,反而更依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老人依赖孩子,孩子更离不开老人。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除了老人谁也带不好孩子”的情形,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各项能力都弱于同龄人。
老人疼孙子的依赖心理源于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对孙辈的依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他们发掘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当孩子依赖于祖辈时,老人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于是更加热衷于隔代教育,大包大揽孩子的教育和大事小情。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父母与老人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有些紧张。当老人事事都表达出"不容置疑"的意见和做法而且孩子只听老人的话时,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无可奈何,由于工作忙,又只能接受现状。
一位80后妈妈在网上晒自己的经历:她多次因为孩子就医问题跟婆婆发生争执。1岁多的孩子刚出现低烧症状时,婆婆就坚持到医院就医,而她认为可以在家用物理方法治疗。拗不过婆婆,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医生也表示孩子症状较轻,不用打针吃药。回到家后,婆婆表示:“就应该上医院,只有听到医生说没事儿,才能放心!”这位80后妈妈说:“婆婆总是能找到"理所当然"的依据,很难接纳别人的意见。真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不再让婆婆照管孩子了。”
老年人如何才能跳出这种怪圈,真正活出自我?
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将来能在剧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祖辈人要自觉做教育隔辈人的“配角”,孩子父母的责任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父母才是主角。其次,在隔代教育时,老人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孩子自己的事情和孩子在家里应该承担的事情,尽量让孩子亲自去做,祖辈人不要越俎代庖: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亲力亲为。
此外隔代教育中,老人疼孙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不仅能引导孩子拥有广泛、健康的兴趣,同时也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愉悦。老人拥有“自我”的生活,可以防止几年后,当孩子不再需要贴身照料时,老人再次失去“心理依赖”,从而出现抑郁倾向。
免费心理咨询
www.meimeidu.com
相关文章:
侯马中专学校四名青年持刀性侵女生(视频)
30万雇凶杀父是一幕心理悲剧
婚纱女为什么跳楼,真相解读
彼得•潘综合症将影响数十年!
马骁求婚丫溪:你不嫁我就嫁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