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卓
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子的群众发放救灾款,每人200元。不过,他在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下图)。对于自己的慈善行为被定义为“暴力慈善”,陈光标3月20日回应:“我觉得‘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3月21日《京华时报》)
http://www.meimeidu.com/Upload/ArticleImg/images/%E6%85%88%E5%96%84.jpg
陈光标在云南盈江灾区捐款
新词“暴力慈善”新鲜出炉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说,陈光标的行为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而陈光标则直接表示:“我觉得‘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用暴力慈善才能推动慈善事业大幅度地进步。”
笔者不知推出新词的始作俑者意欲何为,但看来暴力和慈善两个词似乎毫不搭界。自从汶川地震以来,灾区的受灾群众在某些人眼中就成了碰不得摸不得的“脆弱群体”,陈光标这次施财,又碰到了他们敏感的神经,马上就认为陈光标忽略了群众的自尊心了,是个人炒作的行为了……
“带动更多的有钱人投身慈善事业”,是陈光标的慈善行为的目的。从陈光标投身公益事业一开始,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声音就很多,为何这次有专家亲自出马来攻击陈光标的行为了?
陈光标在云南捐款,动了谁的奶酪?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主要的捐赠渠道都是通过某种主要渠道的。而地震之后,来自各方面,对于捐款去向以及百分比的质疑铺天盖地。我国的慈善事业和捐赠渠道并不完善,这也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而近几年,中国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次盈江地震,陈光标仍然保持了自己的高调作风,来到灾区直接把捐款发放到群众的手里,而并未通过任何渠道。这就保证了群众收到的钱是百分之百到了手里的。笔者认为,之所以有专家出来指责,并且定性为“暴力慈善”,企图调动大多数人对受灾群众、贫困群体“尊严”的反思,其背后是有着巨大的利益驱动力的。
只讲慈善,不谈暴力
陈光标的慈善是否暴力,不是由专家说了算,更不是由你我这种看客说了算的。受灾群众究竟对于这种直接拿钱的慈善行为认同不认同,那得当事人说了算。
何况,涉及受助者尊严的问题笔者认为纯属子虚乌有。只不过是陈光标和众多的受助者在一起,众多的受助者把拿到的现金亮了出来而已,从照片看来,受助者很高兴,陈光标亦很高兴。何谈尊严受损?为灾区捐助,是雪中送炭的表现,200元钱对因为灾害贫困潦倒的人意味着什么?我怀疑坐在家里喝着高级茶水,上着网的人们并不能感同身受,因此才出现了“200元钱就感激涕零”的评论。
两年前的那个著名的照片《农民工拿到了工资回家过年》中,农民工拿着一沓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工钱感激涕零,还给了个大特写,各个媒体大肆报道,做正面宣传。仔细看来,两张照片或许有着相似之处。比起这个,陈光标的慈善行为还算是“暴力慈善,损害他人自尊心”吗?两张照片一对比,岂不是莫大的讽刺!
首发地址:http://www.meimeidu.com/Home/ArticleDetails/1358~0.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