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十四:明亮与黑暗教案简案
(2020-11-30 10:29:1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二年级上册P32-34。
【教学目标】
1.知道明亮与黑暗是由于光的原因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明亮的,而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
2.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3.明白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
4.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教学重点】
知道黑暗与明亮是由光线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亮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暗一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教学准备】万花筒、手电筒、黑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明亮与黑暗(齐读)。再关灯,开灯,你发现了什么?
光有什么作用?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会对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了解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
2.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一组最快让万花筒亮起来。你们真厉害,
咦,刚才什么也看不见,现在怎么就万花似锦了呢?
3.每个组员再次拿起万花筒看一看。
三、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老师这里有个手电筒,我打开,你们看,光在哪里?
我移动手电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朋友们,(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变化与手电筒放置的位置有关系吗?)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下面我们就来探究验证刚才的猜想。(看视频演示)
怎么做实验呢?需要哪些材料?
出示:
1.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黑色卡纸。
2.操作方法: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上的黑卡纸,尝试画出不同的光斑。
3. 小组合作完成,分工明确。
4. 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填写实验记录单:光斑越大,亮度越
友情提醒:尽量固定卡纸,手电筒方向必须竖直向下,移动手电筒的位置,仔细观察卡纸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变化。
选一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四、学会保护眼睛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非常明亮的光线,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暗一点。谁来说说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虽然光给我们带来了明亮,但我们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的哦!请看书本第33页上的图片,选一幅图说说你的想法。
看来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小朋友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PPT出示三个情境:一、阳光下;二、树荫下;三、昏暗处。)
学生谈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
教师小结。
六、课堂总结,课后延申
【板书设计】
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