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懂美国棒球比赛初步(图文)

(2014-10-22 05:23:39)
标签:

美国

棒球

世界大赛

比赛

得分

分类: 在美生活

http://calvinayr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royals-giants-set-to-collide-in-world-series-for-the-ages.jpg

按在本文出炉之际,正值2014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世界大赛(World Series)如火如荼展开之时,今年为都从外卡晋级的堪萨斯市皇家队跟旧金山巨人队之巅峰对决,从10月21日到10月29日进行七场比赛,谁先赢得其中四场比赛胜利,谁就夺冠。

       而棒球乃美国“国球”之一,是不少美国家庭钟爱的活动,更是其力行“从娃娃抓起”的活动项目之一,儿童和青少年有其棒球联盟,而美国职业棒球则更有小联盟和大联盟,其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媒体经常报道的,是大联盟的比赛,人们回味的经典案例和著名球员也全来自大联盟的比赛,其中尤其每年10月举行的世界大赛更牵动不少美国人的心,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球队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却功亏一篑,但也有的球队不畏逆境,顽强拼搏,直至反败为胜,甚至一二球员因为其“关键一击”而扭转战局,甚至定乾坤,从此载入史册。

       世界大赛为每年棒球赛季最后阶段,之前已经历162场的常规比赛、1场外卡骤死赛、“五战三胜”的联盟分区赛(DLS)以及“七战四胜”的联盟冠军赛(NLCS)之后,最后只剩美国联盟(American League,简称AL)以及国家联盟(National League,简称NL)各自产生的冠军进入世界大赛争冠。

  只是,世界大赛本质仍然是棒球比赛,而要看懂美国棒球比赛,首先就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这样无论是看电视上播放的,还是在现场观战的,还是通过ESPN网站的Gamecast间接了解,至少能看懂比赛情况,读懂记分板上那些乍看如同天书的简称和记分方式,而且也能从看比赛当中获得乐趣,看出门道。

http://www.conceptdraw.com/samples/resource/images/solutions//Sport-Baseball-defence-positions-Sample.png

按参加棒球比赛的两支球队里,一方进攻时,另一方防守。其中防守一方场上的球员共九名,就是投手、捕手、一垒球员、二垒球员、三垒球员、游击手、左外野球员、中外野球员和右外野球员,在场上守备位置分别标记为1、2、3、4、5、6、7、8和9,其英文缩写分别为P、C、1B、2B、3B、SS、LF、CF和RF。

http://www.baseballfielddesign.com/index_files/500px-Baseball_diamond.png

棒球比赛场地分内野和外野两部分,内、外野为草地,而之间则为土地;内野一共四个垒,分别为本垒(home plate)、一垒、二垒和三垒,这四垒构成菱形的四个角;本垒和一垒之间、一二垒之间、二三垒之间以及三垒和本垒之间的距离都是90英尺(约合27.4米);而以本垒为圆心,本垒跟一垒、三垒之间分别形成的连线延长线构成界外线(foul line),界外线终点处都会有很高的柱子作为标记;而在两个界外线柱子之间,外野外层的圆弧状土地则为警戒区(warning track),表明已快到外墙。

  内野中心,即菱形中心有高于周围草地的圆形土地,此系投手丘(pitcher's mound),它跟本垒之间距离为60英尺6英寸(约合18.39米)投手系从该丘投球给击打者进行“以投为守”,而且当击打者将投球击出后,投手若接到球的话,可以传球给一垒球员,或自投手丘上跑下来占一垒垒包触杀攻方球员。

       本垒方面捕手站在本垒后面,一方面当然是接住投手投的任何球,另一方面则守护本垒,防止攻方球员直袭本垒得分,而且必要时还要传球给镇守垒包的球员阻挡攻方球员进一步推进和/或直接触杀出局;而攻方球员(击打者)则站在本垒某一侧,右利手者必须站本垒左侧,左利手者必须站右侧,然后以所持球棒击打投手投过来的球;每队进攻时,攻方球员在本垒打球时,下一位攻方球员则站在外侧等候上场的圈里(on-deck circle)等候,一俟击打者安全上垒、打出全垒打(home run)或仅为第一或第二个出局之后才上场。至于攻方球员每次上场,出现在本垒板旁边打球,叫作“打席”(plate appearance)。

       内野方面一垒球员镇守一垒,三垒球员镇守三垒;二垒球员虽然镇守二垒,但站的位置其实在一、二垒之间;游击手非常特殊,位于二、三垒之间,这个守备位置有历史原因,主要不少击打者为右利手,而且打的好些球偏向二、三垒之间,为防止被钻防守的空子和阻止击打者靠安打上垒,所以设计出这个守备位置,可以根据对垒情况充作三垒或二垒球员的角色,阻止攻方球员推进,也可传球给其他内野防守球员或投手、捕手以便触杀攻方球员。而正是由于游击手的存在,所以二垒球员并不正好站在二垒,而是一、二垒之间的原因。

       外野方面左、中、右外野球员主要镇守相应区域,但在确定击打者将球打到内、外野之间,或甚至是外野、警戒区时,那么外野球员就得设法准确判断该球可能落到的位置,并精确接到球且不掉球,这样才能阻止击打者安全上垒(如果此时垒上没有其他攻方球员)或者必要时传回内野球员以阻止攻方球员进一步推进或甚至跑回本垒得分。

       而在与一垒和三垒垂直,界外各有一与界外线平行的短线,那是球队进攻时,攻方的一、三垒教练所站的位置,作用之一就是当攻方球员安全上到一、三垒时,可以就近密授机宜(比如要求盗垒),或者当击打者打出安打,守备方球员没接到球或接球失误时,可以向攻方球员作出可以继续推进的旋转手臂的姿势,这样可以促成攻方球员可以继续推进,甚至直接促成回本垒得分的机会。而且,一、三垒教练在必要时,也可向场上裁判提出异议,并回报给教练请求重播复查,因此一、三垒教练此时为教练在场上分身。

http://s12/middle/0026yYePgy6MYG3316r6b&690

按棒球比赛一般进行九局,两队轮流进攻和防守。而且,每一局分上半局和下半局,上半局方面主队投,客队攻,下半局则客队投,主队攻,哪个队得分多,哪个队就赢。以九局上结束时为界,如果在主队领先的情况下,客队未能扳平甚至反超的话,那么九局下就不用比了。

       但若客队有扳平甚至反超的话,那么九局下就要进行,而到九局下结束的时候,若主队分数反超或者干脆未能反败为胜的话,那么比赛此时胜负已定;但若主队扳平比分的话,那么要进入加时赛,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所以主队的优势就在于其有主场优势,若九局上结束时仍领先的话,自然免掉九局下;而若九局上结束时平手或落后的话,那么还有可能在九局下有机会扳平甚至逆转胜。对客队而言,由于没有主场优势,所以要赢过主队,不仅必须要赢,不能满足于平手,而且还要在主队的半局里压制主队攻势,尽量阻止其扳平或逆转胜才行。

       不管是球场计分板上(如上图即海盗队球场某场比赛时),还是媒体报道,或是如ESPN这样的体育频道播报棒球比赛结果时,大体以线型计分表示,其中局数在上方,两队在计分表左边,且客队在上,主队在下,两队每一局得分情况记录在上,直至分出胜负为止再进行累计;若比赛在九局上结束时,主队确定领先的话,那么九局下不计分而改以“X"标示。

       计分结果右侧有R、H、E、LOB等,R即run,由于攻方球员得分一般是跑垒得分,所以就是”得分“;H即hit,指”安打“,就是攻方球员通过击打而安全上垒;E即error,即守备方出现的失误;LOB全名为left on base,一般用stranded,指当每个半局结束时,由于击打者未能敲出安打取分或是已出局,而导致已在垒上的攻方球员进退不得。

       左侧有B、S、O等,B即ball,指“坏球”,指投手投的球未落在击打区(strike zone)里,而若投手累计的坏球数达到四个的话,那么击打者可以因“四坏保送”而成功取得保送(walk)上到一垒;S即strike,指“好球”,即投手投的球落在击打区里,而若投手针对击打者累计投出至多三个好球的话,那么击打者因此而被“三振出局”(three strikes and out),此时投手便争取到一个出局数;O即out,指击打者出局,而每个半局里,要争取的出局数为三个,若投手累计争取到三个出局数的话,那么这个半局结束,两队攻防交换。

       每个队在进攻时,均按照击打顺序(batting order)进行,而且除投手以外的其他守备球员或者替代球员肯定要上场击打。但是,投手由于一般是最差的击打者,所以对于投手是否也要上场击打,则美联球队和国联球队做法不同,其中美联球队有设定”指定打击“(designated hitter,以DH标示)作为替代投手上场者,而且在击打顺序里排行第五;而国联球队没有这个制度,所以先发投手肯定要上场击打,之后当先发投手被换下来以及后援投手上场时,则一律改由其他球员代打(pinch-hitter,以PH标示)。

       而在比赛进行到后半段时,当攻方球员通过安打上垒后,教练可以根据战况将上垒球员换下来,改派其他球员上场,此时该球员为代跑(pinch-runner,以PR标示),一般该代跑者速度快,而且有时擅长盗垒,这对攻方非常有用,有时可以一举打破僵局,或者协助球队取胜。

http://www.photo-dictionary.com/photofiles/list/663/1073baseball_game.jpg

棒球比赛的精髓,其实就是打、跑、控球。

       每个球队打棒球比赛,终极目标就是赢得比赛,只是由于每个球队每半局就攻防角色轮换,所以对每半局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

       当球队进攻的时候,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得分越多越好,最低限度也要能打出安打而助其上垒,但若能打出全垒打,那再好不过;当球队防守的时候,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失分越少越好,甚至间接促成该队反守为攻,反败为胜,最低限度也要保住领先,或是处于下风时止血以阻止进一步失分。

       比赛期间,本垒、一垒、二垒和三垒上各有一个裁判,其中本垒方面裁判站在捕手后面,一、二、三垒方面裁判站在相应守备球员后方或前方,以不阻碍球员攻防,且能准确判断场上情况为要。裁判有至少两个手势我们需要记得:若裁判作出一手出拳的姿势的话,就表示攻方球员出局;若裁判将并拢的两手往两边作平摊状,那么表示攻防球员安全上垒。

       而从2014年赛季开始,MLB推出“即时回放”(instant replay)的做法,即若比赛期间任一球队教练对裁判场上判决提出异议,且确实值得复查的话,那么场上裁判会当场要求纽约方面总部调出比赛录像进行复查,然后决定到底是维持裁判原判,还是推翻裁判判决,抑或是不予处理,而每个球队的教练每场比赛有至多两次提出异议(challenge)的机会,所以有时裁判判决和/或复查会影响比赛情势,甚至导致球队后续比赛的表现。

 

       防守方面,投手为球队的灵魂,其主要任务就是“以投为守”,阻止攻方球员通过任何方式上垒或直接取分,其中先发投手(starting pitcher)即首先代表球队投球者,作用为定基调,因而其对球队的影响不小,甚至可以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后教练会根据先发投手的表现、身体状况以及投球数而决定是否换人,现时一般以投球数满100为界作为换投手的依据;但有少数情况下,由于先发投手表现优异,投球数未破百,或是教练对其信任甚专,那么此时先发投手可以从比赛开始打到结束,此时先发投手就是投了一个完全比赛(complete game)。

       每个半局里,要争取的出局数是三个,而要争取到每一个出局数,投手一般要投出至多三个好球,这样才能达到”三振出局“(简称”三振“)的效果,而这跟投手的状态、面对的击打者以及所选的投球类型有关。

       更换投手时,可以从以下两种情况得到佐证:一种是该半局未完之时,教练直接上场,并召集内野球员到投手丘密议,作出更换投手的决定,以及告知如何解决垒上攻方球员的方法等,此时先发投手离场,而另一名投手则从牛棚出来直接上场,这是非常明显的更换投手的动作;另一种发生在国联球队,即先发投手已完整投满某一局之后,轮到该球队进攻时,原本按照击打顺序轮到先发投手击打时,却出现代打者,那么这就暗示该队要更换投手,之后则在每个后援投手投完一局后,皆由代打者上场,不劳投手上场。

       一般地,接替先发投手上场的为后援投手(relief pitcher),作用可以是保住球队得分领先,也可以是在球队处下风时止血以阻止进一步失分,也可以是收拾先发投手下场时留下的烂摊子,也可以是利用其擅长的投球或其他技能阻止攻方球员的攻势,维持局面不变;而其类型可以是中继(long relief)、布局(set up)和终结者(closer),其中终结者一般是在第九局时,球队领先至多三分的情况下上场,若该终结者能协助球队保住比分领先,那么终结者”救援/守成成功“(earn/win a save),否则就是”救援/守成失败“(blow the save)。

       后援投手上场前,会先在牛棚(bullpen)热身,对着模拟击打者或真人捕手进行投球训练。一般地,如果先发投手表现良好的话,牛棚在场上进入第五、第六局时才开始热身;但有时如果先发投手表现不佳,或身体出现状况时,此时教练会打电话通知牛棚提前热身,之后根据场上情况及后援投手的特点点名要求上场。

       至于内野球员,主要作用有防止攻方球员打出的球越出内野到外野,造成攻方球员上垒,以及在球未落地前接到球并踩垒包和/或触杀攻方球员出局,而触杀(tag)就是内野球员接到球之后,在攻方球员未安全上垒前直接触碰阻挡的动作;而外野球员作用有在攻方长打的球未落地之前,接到任何攻方球员打到外野甚至即将落入界外的球,迫使攻方球员出局,而且必要时将球回传内野区,以便守备球员可以阻止攻方球员推进甚至直袭本垒得分。

       有时,攻方球员击打投手投出的球后,内野球员接到球后会传递给其他守备球员,一次就将攻方的两名,甚至三名球员触杀出局,其中前者叫“双杀”(double play),后者叫“三杀”(triple play),“双杀”发生机会不少,其结果就是一下子导致两名攻方球员出局,而若该半局里,双杀之前攻方已有一出局的话,那么该半局便直接结束,所以有时双杀可以影响比赛进程,甚至成了胜败关键;“三杀”虽然出现次数不多,但不是绝无仅有,尤其半局里攻方球员三名球员相继出局,该半局直接结束。

 

       进攻方面,每个击打者都会面临投手投过来的球,所以对于击打者而言,如何选球,还有是否出击,如何出击,便成关键。每个击打者都会面临“四坏保送”的可能,也会面临“三振出局”的可能,所以若球数已达“三坏两好”(work the full count)的话,那么就会面临三种选择:争取保送、被三振、直接出击,而若直接出击的话,上策是打出全垒打(home run),这样好歹可以为球队争取到一分;中策是打出安打,或利用守备球员失误,或所击打的球越出内野,滚到外野,和/或协助之前已上垒的球员推进甚至回本垒得分;下策便是球还未落地便被守备球员接到和/或触杀(tag out),或者是挥棒落空。

       每个攻方球员离开本垒,安全上到一垒后,其推进顺序为一垒、二垒、三垒、本垒。当然,球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如果守备球员出现失误,或攻方球员打出安打,且已在垒包上的攻方球员本身跑速快甚至擅长盗垒的话,那么是有可能从本垒或一垒直接推进到二、三,甚至本垒,如此,那么那个攻方球员打出的安打便根据其最后安全上的垒来命名,比如一垒安打(single)、二垒安打(double)或三垒安打(triple)

  得分方面,已在一垒、二垒、三垒的攻方球员本身处在“得分位”(scoring position),而且有时体育评论员会根据比赛情况将某垒称作“潜在扳平比分位”(tying run)或“潜在领先得分位”(winning run);若击打者在垒上无人的情况下,打出全垒打(home run)的话,该全垒打为“阳春全垒打”(solo home run),本身为1分,击打者离开本垒后,沿一、二、三垒绕场一周回到本垒;但若击打者在垒上有人时,打出全垒打的话,那么不仅击打者本身得1分,垒包上的人都各得1分,其中在满垒(bases-loaded,即一、二、三垒上都有攻方球员)情况下打出的全垒打叫作“大满贯全垒打”(grand-slam home-run),由于一击便可得4分,因而其杀伤性不小,尤其在本来两队相持或其中一方领先幅度不超过4分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全垒打有可能会改变比赛进程,甚至直接导致胜负逆转和定局。

       如果主队在九局下比分落后或相同时,打出致胜安打或全垒打的话,那么这叫“再见安打”(walk-off single)“再见全垒打”(walk-off home-run),因为打完这最后一击以后,结果胜负已定,比赛结束,大家散去,故得名。

       有时,击打者会在垒上有自己人的情况下打出安打,促成垒上队友安全回到本垒得分,这叫“打点”(run-batted-in,简称RBI);有时,击打者会在最多一出局,但二或三垒上有人的情况下,打出到外野的球,被外野守备球员接到,牺牲自己上垒的机会,以换取垒上队友安全回到本垒得分,这叫“高飞牺牲打”(sacrifice fly);而有时,击打者不太擅长长打,但在垒上有人,且至多一出局的情况下,以棒轻触投手投来的球,打到投手丘和某个垒包之间的三不管地带,利用自己击球后,企图安全上垒的动作制造的混乱,吸引投手和其他防守球员的注意,以换取垒上队友安全推进到下一垒或甚至回本垒取分,这叫“牺牲性触击”(sacrificial bunt)。

       还有的时候,投手投出的球太高、太低、离本垒太远,甚至丢到捕手后方,而无法让捕手在够得着的范围内接到球,这叫“暴投”(wild pitch),而且如果垒上有攻方球员的话,那么攻方可以趁乱推进到下一垒,甚至直接跑回本垒得分;而若投手未暴传,但捕手因自己失误没有接到球,让球滚出本垒区到界外或别处,这叫“捕逸”(passed ball)。

 

综上所述,头一次看美国棒球比赛或许真的一头雾水,但切入点首先是了解基本术语和战术,以求至少在短时间内了解场上情况,读懂记分板上那些乍看如“天书”的简称和术语,以便跟上形势,至少能听懂播报人员和/或周围朋友和他人讨论比赛的内容,不至于在场上感觉很无聊,想睡觉,或如坐针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