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随着昨日欧巴马和罗穆尼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总统候选人辩论会的结束,美国总统大选已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不到大选日揭盅,胜负难说。
而本月初笔者便已指出,辩论会是美国总统大选一大看头,尤其在今年欧巴马和罗穆尼选情紧绷的情况下,更是有可能导致胜负逆转的关键。说句题外话,笔者那篇拙文竟成了本博首篇被荐至“专题”的博文,本是无心插柳之举,现在柳成荫不说,还成了许多人必阅文章,这些是意外收获。
http://www.gannett-cdn.com/media/USATODAY/onpolitics/2012/10/03/debate-lectern-4_3_r560.jpg?f061b7ce9937c38b702e6f308816ac2a14e2a4ec
欧、罗两人首次辩论会系10月3日在科罗拉多丹佛大学举行,采用分立讲台形式,按规定当然不准用“助读器”(teleprompter),而只提供笔和纸供候选人记下对方辩论要点供自己思考如何利用对方陈述漏洞以行反攻。
此次辩论会火花四射,两人多次不顾时间限制还有主持人限时叫停的提醒而继续申述,但总体表现看来,罗穆尼显得比较镇定自若,侃侃而谈,很有风度和气势,而且似乎数据引用和事实陈述清晰得当,而欧巴马似乎没有休息过,加上当日恰好为欧巴马和蜜雪儿结婚20年纪念,故有些分心,并未专心辩论,而且显得处于守势,太过谨慎,甚至都没提过一次才在几天前罗穆尼的“47%的人群”失言事件,结果让看好欧扩大领先优势,甚至一举打趴罗穆尼的选民倍感失望。
结果是辩论会才一结束,大多数媒体便一面倒认为罗穆尼赢得这场辩论,而欧巴马大失分,反映到全国民调,以及几个关键州的选情,则罗穆尼的民调上升,甚至反超欧巴马,而欧则似乎“马失前蹄”,有的州从稳赢变成胶着或些微落后,部分选民更一夜之间似乎从举棋不定变成会投罗穆尼一票,这下弄得欧巴马阵营非常紧张。当然,幸好选举并非在10月举行,不然可能就这样翻盘,于是他们便希望副总统拜登在10月11日唯一一场辩论会上与保罗莱恩对阵时,可以帮欧止血并强力反攻以稍挽选情。
http://www.aei.org/files/2012/10/16/img-bushkerry2004presidentialdebate_162736126756.jpg_item_large.jpg
本人在位于匹大心脏地带某欧巴马阵营办公室全程看完欧、罗第一场辩论会,只感觉某些地方直可与2004年小布什总统跟麻州参议员约翰克里的第一场辩论会相似。因当时经过克里疑似在事关攻打伊拉克的投票上,克里失言说出“我先投票赞成攻打,然后反对继续留驻伊拉克”被小布什抓住辫子的事情之后,小布什的选情与克里不分上下,但在第一场辩论会的时候,克里整场都在主攻,而小布什则显得比较矜持保守,表现并不好,于是当时媒体几乎一面倒认为克里“很有总统相和三军统帅之姿”(当然,克里人高马大,比小布什还高差不多半个头,这也是影响当时观众观感的原因之一),所以后来小布什阵营改变策略,先由当时副总统切尼与民主党方面爱德华兹对阵以挫对方锐气,稍挽选情,然后小布什再在后面两场辩论会对克里进行大反击。
虽然克里之后并未赢得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但在四年后的民主党内初选时力挺欧巴马,再过四年则扮演罗穆尼之角色,跟欧巴马进行模拟辩论教战;至于罗穆尼,则由曾任小布什政府贸易代表等职的参议员波特曼扮演欧巴马的角色,进行模拟辩论教战。
http://a.abcnews.com/images/Politics/gty_biden_ryan_debate_ll_121011_wg.jpg
当然,对欧巴马而言,幸好第一和第二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之间还夹了副总统候选人唯一的一场辩论会,所以从过程和时间点上来讲,有缓冲和亡羊补牢的空间。于是在经过欧、罗第一场辩论会后,大家便聚焦10月11日在肯塔基的丹维尔举行的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会。
当日副总统拜登和共和党方面保罗莱恩上场,虽然两人从政时都有“年少得志”的时候,拜登不到30岁就当上美国参议员,莱恩不到30岁便当上美国众议员,但两人不仅不是同一世代的人,而且两人虽然都是天主教徒而且都是爱尔兰裔,但是在很多议题上看法相左。不过,两人此次上阵,不仅攸关两人的表现,而且都有输不起的压力,唯一不同的,是拜登不能减分而必须至少帮欧挽回部分损失,而莱恩则在不减分前提下扩大罗穆尼已经有上升的民调。
辩论会采取候选人都坐同一张桌子,只是分居主持人的两侧而已,虽然桌上同样备有纸笔,但更多时候是营造“短兵相接”的氛围,所以双方不敢大意,即使事前为准备该辩论会,也都已自认作好充分准备;其中莱恩方面,由曾任小布什政府总检察长的西奥多奥尔森充任拜登的角色,进行模拟辩论教战。
等到真正上场时,双方言词交火非常厉害,而且不时互相打断对方,以致有一回莱恩甚至被逼说出“乔,请你不要打断我的陈述。。。”,而拜登在被主持人制止的时候只好做鬼脸应之。但拜登此次上场,主攻不说,而且关键时刻放声大笑,且戏剧性动作不少,甚至脱口说出“一堆玩意”(a
bunch of malarkey)和“一堆东东”(a bunch of
stuff),结果当然不仅引起主持人和莱恩皱眉头,而且更是造成观众意见两极,反倒是莱恩方面,评价都差不多,只不过民主党人当然倾向于认为拜登表现出色,帮欧出了不少恶气,顺便给莱恩下马威,间接给罗穆尼挫挫锐气,而共和党方面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暴露欧阵营慌张之余,使出的“下三滥”来。
http://media.washtimes.com/media/image/2012/10/16/debate4_r640x400.jpg?5f283927f7404204a81e453b153d50eb7d86d89b
欧、罗第二场辩论会系10月16日在纽约长岛的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采取“镇民大会”形式,由82位举棋不定的选民充任观众,轮流向某候选人提问,某候选人答完之后,另一方可以起来反驳。
而选民所问内容五花八门,从大学生毕业后如何找到工作,到非法移民问题,到美国驻利比亚大使殉职疑云,到“罗穆尼与小布什有哪些不同”等等。欧、罗两人此次辩论火药味十足,双方不时有两人同时来回踱步台上,并近距离言辞驳火,互不相让,张力十足。
罗穆尼仍然保持之前那种似乎风度颇佳,言词听起来有理性和感性的地方,但不忘攻击欧的不是;而欧则一反上一场辩论那种处守势且表现不佳的模样,不仅精神抖擞,而且很认真地听罗在讲什么,时不时起身反击驳斥,与台下互动甚佳,且回答问题时注视对方不走神。
难怪辩论会刚过,大家便认为既然欧巴马这次主攻,而且不仅见招拆招,且似乎切中要害甚至打到罗的七寸,于是有些媒体便认为欧赢了这一场,民调方面欧也稍微挽会面子,但民调和选情依然紧绷;而因罗穆尼疑似在辩论会上提到妇女时,脱口说出当初任麻州州长时,曾问属下有哪些妇女可以任用时,助手一口气给他“满满一叠的(可聘用)妇女(清单)”,结果被放大解读,从而引发罗又开始瞧不起妇女的怨言,于是两党为争夺妇女票而闹得不可开交。
http://www.clickondetroit.com/image/view/-/17090974/medRes/2/-/maxh/360/maxw/640/-/4nevha/-/Barack-Obama--Mitt-Romney--third-debate-jpg.jpg
欧、罗末一次辩论会系10月22日在佛州博卡拉顿的林恩大学进行,所采形式与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一样,欧、罗坐同一张桌子,但在主持人两侧,而且主要讨论话题为外交政策,但也有旁及国内问题。
而此次讨论的内容有如何看待阿拉伯国家相继变天的意义,如何对待美国跟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如果伊朗有核武器的话美国该如何应对,美国面对叙利亚当前的局势该如何作为,当前美国如何“反恐”,还有美国如何对待中国等重大问题。
欧、罗两人辩论的时候,当然是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罗穆尼认为欧不该随便裁减国防,还说海军规模已是1917年以降最小,结果欧巴马反唇说虽然海军是裁了些,但从1917年起,“战马和刺刀的数量也在减少”,并认为这反证科技进步和必须精实军队才是上策;而当罗穆尼认为欧故意忽视以色列,而故意到周边阿拉伯国家访问并频频道歉时,欧反驳说他一向重视以色列,而且远在四年前还是候选人的时候便已去过以色列,造访那儿的大屠杀纪念馆,而没有任何造势或募款活动,暗中反讥罗在7月进行的吃力不讨好的访问以色列的活动。
两人在谈到“反恐”时,都有提到动用无人隐形侦查机的问题,还有如何从美驻利比亚大使殉职事件汲取教训等等;而两人都谈到中国时,虽然都认为要让中国遵守其他国家都必须遵守的国际规章制度,公平竞争和贸易,但罗穆尼扬言上台首日便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而欧则反问罗的举动会不会造成贸易战,而且还说欧不想这么做,但可以从提高惩罚性关税方面着手,并设法吸引在海外有投资的美国企业根留美国本土,一方面阻止工作机遇外流,一方面也可以制造工作机会,使美国经济可以复兴等等。
总之,中国议题在今年总统大选辩论会上比重比较大,一方面当然是两党之间较量的筹码,一方面客观上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虽然有些人看到这儿,当然会很反感,认为他们都“反华”,不过从另一极端去讲,假如中国影响力没那么大,或国力没那么强大的话,请问谁会重视中国,又有谁会提到中国呢?姑且不论候选人所言是否可能跟日后当政时所为是一致,还是仅仅此一时彼一时而已。
当欧巴马和罗穆尼三次辩论会都已结束的时候,也是他们进行最后冲刺的时候。未到11月6日选举日那夜开票的最后时刻,谁也无法知道谁会最先拿到270张选举人票,赢得哪些州,尤其是宾州、俄亥俄、佛州这三个传统关键州,外加可能有的维吉尼亚、科罗拉多、北卡,甚至威斯康星州等,最终入主白宫。
所以,这出戏还未完,仍精彩可期,高潮迭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