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7】[初二物理]田老师帮你掌握“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注意事项

(2013-07-20 12:00:00)
标签:

教育

分类: 每周一题

[初二物理]田老师帮你掌握“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注意事项

推荐理由:长度测量时,我们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但是平均值是不是位数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讲解人:田鹏北京市高级物理教师

题面:有些人认为多次测量可减小误差,也可以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如用毫米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分别为1.41厘米2次,1.42厘米2次,1.43厘米1次,平均值为1.418厘米。这种看法是否准确呢?


【答案及详解】

答案:不准确。记录的平均值的结果应该与每次测量的精确度相同。

详解: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但平均值的数字的位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平均值的位数要与读数的位数相同。使用刻度尺读数时,测量结果最后一位已经为估读值,若是平均值比测量结果位数多,会让同学误认为刻度尺的精度更高。因此,对平均值为1.418cm四舍五入,可知平均值应该为1.42cm

总结:对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到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互动: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遇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问题,同学们知道注意什么了吗?

课程来源: 2013-2014年度新初二暑假预习课程--物理 (人教版)

2讲 田鹏 专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http://www.jiandan100.cn/c2/lesson/c/s1466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