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在美国的芭蕾天才亚历山大•戈都诺夫(2)
(2015-08-23 21:51:14)
标签:
芭蕾文化杂谈 |
分类: 芭蕾人物 |
达摩克利斯之剑
萨沙虽然个头矮小,但是对芭蕾十分热爱。他练功十分刻苦。日后他那风中燃烧火焰般的单足旋转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同学回忆,萨沙随时随地都在练习单足旋转,在排练厅,在楼梯转角,在公共汽车站。同学最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单足旋转托钵僧”。
在舞蹈学校的最后一年,戈都诺夫比同级男生矮一个头。学校甚至无法安排他上双人舞(partnering)课——找不到比他还矮的女生。虽然如此,他仍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在毕业晚会上,学校宣布已经送他去参加军队。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因为这意味着他必须放弃芭蕾专业了。戈都诺夫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唱歌和跳舞,心如寒冰。
戈都诺夫的母亲去见校长,求他不要毁了这个孩子,给他一次机会。得到的答复十分冷酷:“凭他那个子,你儿子永远成不了独舞演员。军队不怕个儿矮,他可以到哪里唱歌跳舞”。可就在那个夏天戈都诺夫一下子长了23厘米。而且一直长下去,直到1米94,日后被称为芭蕾世界的巨人。然而他个子长高了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学校和军队的决定,参军成了高悬在戈都诺夫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戈都诺夫开始在里加东躲西藏,最后干脆逃到了莫斯科。有一段时间他和朋友一起生活,连母亲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入伍通知被送到了他母亲那里。母亲坚决拒收,说你们先帮我找到我儿子再说。这把利剑一直悬在戈都诺夫头上直到1973年——那一年他在莫斯科世界芭蕾舞比赛中获得了金牌。也就是说,从17岁到24岁戈都诺夫一直面临着被迫中断芭蕾舞事业的威胁。事实上,行政人员甚至以此来威胁和奚落戈都诺夫。
一个天才的学生,只因为个子矮小,就要违反他本人意愿剥夺他的事业。当时既非战争时期,而男孩子会一直发育到二十七、八岁更是普通的常识。当局竟然全然不顾,让戈都诺夫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专制体制是何等冷酷无情。
人们经常谈到戈都诺夫执拗任性,天生反叛。如果他不具备这个性格,早就被赶出芭蕾舞界,穿上士兵制服跳马刀舞去了。美国媒体一再提到戈都诺夫那毫无安全感的性格。他青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明显足以剥夺他的正常安全感了。
戈都诺夫从1968年至1979年生活在莫斯科。在这里他得到了悉心栽培和锻炼,为自己赢得了声望与爱情,但在生活和事业上也受到压抑而养成了叛逆的性格,而这性格终于导致了他日后的叛逃。
19岁的王子
逃到莫斯科后,戈都诺夫幸运地加入了由伊戈尔•莫耶塞耶夫(Igor Moiseyev)任艺术总监的莫斯科古典芭蕾舞剧院,也称青年芭蕾舞剧院。这个剧院由苏联文化部授权于1966年成立,剧院的任务是在苏联境内和国外巡回演出俄国古典芭蕾舞。除演出传统古典剧目,这个剧院也演出一些当代知名编舞者的小型作品。戈都诺夫担当主要独舞演员(leading soloist),演出了一些小型芭蕾舞作品,并与舞伴阿古尔·古辛(Aygul Gysin)有一段愉快天真的爱情。
这个剧团锐意创新,气氛比较宽松自由,培养出一批芭蕾精英。戈都诺夫19岁时被提升为主演,跳《天鹅湖》中的西格弗里德(Siegfried)王子。除了担心会被送到军队,这段时间无疑是戈都诺夫的快乐时光。
年青的戈都诺夫随团在国内,然后在国外巡演。所到国家包括古巴,伊朗,墨西哥等。在墨西哥有两名演员叛逃,于是整个剧团回到苏联。这次国外巡演让戈都诺夫积累了表演经验,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他对异域生活的偏好和向往。
回到莫斯科后,戈都诺夫继续担任主演,深受观众欢迎,已经有了名气。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在这个剧团做主演,而是渴望进入苏联顶级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他对朋友说哪怕是去做群舞演员也愿意。
通过一个偶然的机遇,戈都诺夫得以向大剧院艺术总监尤里•格里高利耶维奇(Yury Grigorovich)毛遂自荐。格里高利耶维奇芭蕾舞演员出身,任大剧院艺术总监达31年之久(1964-1995),编舞导演了大剧院一系列保留节目:《斯巴达克斯》、《伊凡雷帝》、《胡桃夹子》等。经过异乎寻常的严格考察,格里高利耶维奇同意将戈多诺夫调入大剧院。
戈都诺夫到文化部要求调动工作,得到的答复是:“你还想上哪儿?大剧院需要你?军队也需要你!”并明确指出他应该到军队工作三年。这下不仅大剧院去不成,连目前的芭蕾舞生涯都要结束了,高傲的戈都诺夫顾不上为这几句奚落生气,而是十分沮丧。他漫无目的地在城里游荡,逛到了艺术家协会,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弗拉索娃并开始交往。这也算因祸得福。
戈都诺夫自有其过人的胆识,不管三七二十一,辞了在古典芭蕾剧院的工作,而此时入伍通知也被送到他的母亲那里。幸好有大剧院这个在苏联文化领域举足轻重的大门头为他撑腰,终于被调入大剧院而不是送去参军。
大剧院年轻的天才演员
戈都诺夫在大剧院首先演出了《天鹅湖》第一幕中的三人舞,然后在一个月内就主演了西格弗里德王子。戈都诺夫从来没有做过群舞演员,这在人才济济的苏联芭蕾舞坛堪称奇迹,真可称为芭蕾王子。
戈都诺夫的好朋友,大剧院歌剧团的伴奏员康斯坦丁·科斯特莱夫(Konstantin Kosterev)说“当时人人都在谈论这个有着长长的金发,罗马人面孔的新舞蹈演员。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5】格里高利耶维奇毫不掩饰他的狂喜,说,“戈都诺夫在短时间内就驾驭了对艺术家来说最为困难的部分。他所表演的王子是艺术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许多演出才能做到。我们的团队迎来了一个有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成员。”【6】评论家称之为天才演员,表达了王子内在的精神渴望和白日梦般的王子主题。戈都诺夫那修长的线条和灵活柔韧的舞姿迷住了所有人。当时戈都诺夫21岁。
1973年在莫斯科第二届世界芭蕾比赛中,戈都诺夫与来自基洛夫剧院的柳德米拉·斯莫尔格乔娃(Lyudmila Smorgachova)合作演出了《天鹅湖》、《海盗》和《斯巴达克斯》,摘取了金牌。至此他才完全逃过了参军这一劫。
戈都诺夫在大剧院幸运地遇到了两个大师的欣赏和栽培。一个是当时的编舞兼舞蹈教师阿里克塞·叶尔莫莱耶夫(Aleksey Nikolayevich Yermolayev),另一个是世界芭蕾舞大师普莱谢茨卡娅。
叶尔莫莱耶夫看了戈都诺夫的表演,主动提出担当他的导师。中国老一辈人应该记得叶尔莫莱耶夫耶夫在1954年苏联芭蕾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乌兰诺娃主演)中的扮演蛮横好斗的泰保特(Tybalt)。
叶尔莫莱耶夫是一位艺术天才,在钢琴和芭蕾之间选择了后者。他素以技巧高超,快速迅猛,富于激情著称。他锐意革新,经常发明和表演危险的高难动作。年轻时是基洛夫剧院的主演,也是他那个时代的顶级芭蕾舞演员,因为出众而被调到大剧院。后来在演出受伤,虽然在技术上不能像以前那样卓越,但是他拓深芭蕾表演中的戏剧因素,深入发掘角色内涵,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其表演依然超凡入胜,前面提到的泰保特就是例子。
叶尔莫莱耶夫后期主要从事编舞和教师工作。在他的教学中,除了强调芭蕾舞技术,也强调戏剧表演。大剧院一代著名男芭蕾舞演员都曾受惠于他的教诲。有人说没有叶尔莫莱耶夫,就没有利耶帕的克拉苏,也不会有戈都诺夫的泰保特。【7】
在叶尔莫莱耶夫的指导下,戈都诺夫的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和表演基础。戈都诺夫对这位老师十分崇拜,称之为老师、朋友和父亲。当叶尔莫莱耶夫和格里高利耶维奇发生争执时,由于后者在大剧院极有势力,其他知名男演员唯恐日后事业受到牵连,全部离开了叶尔莫莱耶夫,只有戈都诺夫一直义无反顾地留在导师的身边。日后在美国,他经常满怀深情地回忆这位老师。
玛雅·普莱谢茨卡娅则为了戈都诺夫提供了艺术创造的机遇。当时大剧院的主要演员约有二十人左右,集中在一起练功。第一次在一起练功,非凡的普莱谢茨卡娅就注意到了戈都诺夫。结束后,她对戈都诺夫说“来,试试举起我。”,然后就邀请他做自己的舞伴。
普莱谢茨卡娅可称亦师亦友,传授给年轻的戈都诺夫许多表演经验。戈都诺夫曾说普莱谢茨卡娅是他最喜欢的舞伴。这两个人互相欣赏一点也不奇怪。他们在技术上和性格上十分相像。他们配合默契,除了共同演出了《天鹅湖》和《玫瑰之死》等剧目。他们最为辉煌的合作是一起排演了由普莱谢茨卡娅的丈夫、作曲家罗丁·谢德林(Rodion Shchedrin)作曲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卡门组曲》。在卡门中有一场双人舞,他们得演绎得完美无瑕,在技术和表演上都达到了极致。
由于戈都诺夫自1974年就被禁止到国外演出,而其他主要演员不在国内,他除了演出经典剧目如《吉赛尔》等,还演出了大剧院的重要保留剧目如《斯巴达克斯》、《伊凡雷帝》等,成为一个能演多种角色的多面手。
戈都诺夫的芭蕾艺术不同凡响。他不像许多男芭蕾明星仅以某项擅长而受欢迎。他的旋转,跳跃,托举均为一流。他以富于激情、刚猛快速见长,被称为狂野诗人,火焰,旋风,在美国还有人称之为老虎。但是他又有轻盈舒展优雅的一面,比如他和贝斯莫尔特诺娃跳《仙女们(Les Sylphides)》,那轻盈如微风、温柔如流水的舞步和飘飘仙气还不曾在其他芭蕾舞男星身上见到。他的托举稳定而且造型优雅有力如古希腊的雕塑,更是无人能及。
看戈都诺夫的表演,我总是不由得想起小提琴家伊萨克·伯尔曼(Itzhak Perlman)的演奏。戈都诺夫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完全扎实地做到底,砸到节拍上,但是又不是滞泥呆板,而是一种舒缓雍容。突然,这种雍容又会化作倏忽闪电。如此有张有弛,加上有如雕塑般的造型,高难繁复的动作,整体就是一种豪华恢宏的效果。
在国内上可以找到两段足以显示戈都诺夫艺术特色的视频。
一个是新浪视频《堂吉诃德》中的双人舞,戈都诺夫饰演巴西奥(Basil),网址为http://video.sina.com.cn/v/b/28948407——1604091422.html
这本是苏联纪录片《莫斯科大剧院芭蕾双人舞》中的一段。影片中以技术完美著称的妮娜·提莫菲耶娃(Nina Timofeyeva)与大剧院当时所有的著名男星(除马里斯·利耶帕外)分别跳一段大双人舞。戈都诺夫的表演被专家评论为“超越了人类极限”。这其中包括跳跃,旋转,和托举。能够体现戈都诺夫如火焰、如旋风的特点。
一是优酷网上《卡门组曲》中的单人舞,戈都诺夫饰演何塞(Jose),网址为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yMjczOTAw.html
这段录像足以显示戈都诺夫抒情优雅的一面。音乐来自《卡门》第三幕的间奏曲,主要以长笛营造出温柔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气氛。《卡门组曲》的编舞是古巴的阿尔伯托·阿隆索(Alberto Alonso)。阿隆索说就他个人而言,他最喜欢戈都诺夫的何塞,因为戈都诺夫不是迈出舞步,而是把自己融入到舞步中。高高的跳跃,飞快的旋转是那样的自然轻快。戈都诺夫表现了一个纯洁,热情,敏感的青年形象。后来大剧院很多演员跳何塞,但没有人能和戈都诺夫相比。
更值得一提的是戈都诺夫在电影表演上的开拓。1974年,他在芭蕾影片《安娜·卡列尼娜》中扮演了沃伦斯基。1978年他和妻子在穿越歌舞剧《6月31日》中分别出演了重要角色。虽然由别人配音,但是其中有大段的舞蹈和表演,戈都诺夫都做得很出色。
1976年,戈都诺夫获得了光荣艺术(Honored artist)家称号。到了1979年,29岁的戈都诺夫已是大剧院的一位耀眼明星,有自己的汽车,3居室公寓,挣的是大剧院最高级别的工资。早在21岁,戈都诺夫迎娶了心爱的弗拉索娃,八年来两人恩爱有加。表面看来,戈都诺夫已经拥有了一起。但是大剧院令人窒息的行政管理,戈都诺夫自己倔强耿直的个性,尤其他在艺术上永无满足的追求,使他常常感到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