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家芭蕾舞团(Dutch National Ballet)
(2013-05-26 07:02:02)
标签:
芭蕾舞团杂谈 |
分类: 芭蕾舞团 |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Dutch National Ballet)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成立于1961年,是由索尼亚·加斯克尔荷兰芭蕾舞团(Sonia Gaskell's Netherlands Ballet)与在二年前成立的阿姆斯特丹芭蕾舞团(Amsterdam Ballet)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合并成立的,这个国际性剧团对当代荷兰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1-1969年,索尼娅·加斯克尔(Sonia Gaskell,1904 - 1974),出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她是荷兰芭蕾舞团的先驱,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头开始创建。索尼娅·加斯克尔和玛莎·特尔·威姆(Mascha Ter Weeme),两个女人共同执行了一个演出季,在20世纪60年代,在索尼娅·加斯克尔的领导下,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在第一次在荷兰的上演的全幕古典芭蕾有:《仙女》(La Sylphide),《天鹅湖》(Swan Lake),《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在50年代中期,她最先引进在那个特定时期、有着传奇色彩的俄罗斯芭蕾舞团(Ballets Russes)的芭蕾,她的芭蕾舞团名为荷兰芭蕾舞团(是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前身),总部设在海牙,上演了包括:米歇尔·福金(Michel Fokine,1880 – 1942)的《彼得鲁什卡》(Petrouchka)和《火鸟》(The Firebird,),莱奥妮德·马辛(Léonide Massine,1895 – 1979的《预兆》(Les Présages)。1961年,索尼亚·加斯克尔成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团长,她继续指引着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走新古典主义作品这条线。索尼亚·加斯克尔认为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 – 1983)在早期同样是一个主要芭蕾创新者。在六十年代,已经有10位俄罗斯-美国编舞家在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编导剧目。在七十年代中期她的作品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可。1965年,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是第一个古典芭蕾舞团上演由库尔特·尤斯(Kurt Jooss)编导的《绿色的桌子》(The Green Table),这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代表德国表现主义现代舞作品。
索尼亚·加斯克尔将玛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现代舞蹈风格引进荷兰。她邀请了格雷厄姆的最有影响力的学生帕尔·兰格(Pearl Lang),来荷兰国家芭蕾舞团上演作品《》(Shirah)。从一开始,索尼亚·加斯克尔就关注激励年轻的舞蹈人才。1965年,当鲁迪·范·丹特基格(Rudi van Dantzig)和罗伯特·卡森(Robert Kaesen)——加入芭蕾舞团一起成为编导,同年,鲁迪·范·丹特基格他自已为芭蕾舞团创作了有影响的《一个死去男孩的纪念碑》(Monument for a Dead Boy)。鲁迪·范·丹特基格在她的领导下,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在1967年,创作了第一部全本《罗密欧与茱丽叶》(Romeo and Juliet), 这是荷兰芭蕾和年轻的芭蕾舞团一个新的里程碑。1969年,索尼亚·加斯克尔离开了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在两年后由罗伯特·卡森接手。后来哈卡维(Harkarvy)接受这个职位领导了一个演出季,在此以后由鲁迪·范·丹特基格成功担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作为唯一的艺术总监直到1991年。
在早些年,荷兰国家芭芭蕾舞团所有的节目几乎全是难以诠释的19世纪古典保留剧目,20世纪重要的芭蕾舞剧和新的作品。舞者同样也期待在上演的歌剧中演出,接下来范·丹特基格三位驻团编导致力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他自己,托埃尔•范•沙伊克(Toer van Schayk)和汉斯·范·马南(Hans van Manen)(1973年为芭蕾舞团创作了槌子键琴柔板)——从而使该芭蕾舞团具有更鲜明的特征。但是,它保留了古典主义和20世纪的标准,尤其是乔治·巴兰钦。在1996年举办的一个为期两周的巴兰钦节日里,上演了他的9部芭蕾舞剧)。
汉斯·范·马南无疑是荷兰当代芭蕾首屈一指的功臣。正是他1959年参与创建了“荷兰舞蹈剧院”并成为该团的主要编导。汉斯·范·马南既崇尚和学习乔治·巴兰钦的交响芭蕾,又重视和掌握现代舞诸流派的技巧,而他的风格正是这两种艺术融合的结晶。他的主要作品有《三个乐章的交响曲》(1963)、《沉默中的练习曲》(1965)、《隐喻》(1965)、《五段乐曲》(1966)、《第一声部的独舞》(1968)、《转换》(1970)、《大的赋格》(19712)、《黄昏》(1972)、《达弗尼斯与赫罗娅》(1972)、《春之祭》(1974)、《五部探戈》(1977)、《三重奏》(1978)、《生命》(1979)。1987年汉斯·范·马南出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
另一位活跃于荷兰芭蕾舞坛的杰出编导是克兰科在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时的弟子——吉里·基利安(Jiri Kylian)。这位英国青年29岁(1976年)就成为荷兰舞蹈剧院的艺术指导,并在不到二十年中使该团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演出团体,而基利安本人也成为当今世界最走红的编导。基利安是一个多产的编导大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小交响曲》、《身躯》、《来访者》、《沉没的教堂》、《私人信件》、《十一月的舞步》、《净化之夜》、《悲歌》、《婚礼》、《被遗忘的土地》、《圣诗交响曲》、《士兵们》等。其中最能代表他风格的要数《净化之夜》(1975)。
在1986年芭蕾舞团迁至新建成的(Muziektheater),汉斯·范·马南于1987年离开了芭蕾舞团,而是有一批新的一代人到芭蕾舞团来工作,其中包括马古伊·马林(Maguy Marin)和爱德华·洛克(Édouard Lock),继续担负起芭蕾舞团新的编导。1991年,韦恩·伊格林格(Wayne Eagling)在汉斯·范·马南新老剧目之间保持了平衡。引进了几个欧洲编舞家的作品包括自己,从而振兴现代舞的经典之作,如玛莎·格雷厄姆的《进入迷宫寻求的差事》(Errand into the Maze)。
1991–2003年,韦恩·伊格林格(Wayne Eagling),出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
2003年,泰德·布兰德森(Ted Brandsen)被任命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成为韦恩·伊格林格的继任者。泰德·布兰德森,生于荷兰科滕赫夫,于1981年加入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后放弃芭蕾舞者身份而专注于编舞职业。他于1998年出任西澳大利亚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才华日益显现,2002年,重返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就任副艺术总监和驻团编导。2003-2004年演出季伊始,他接任该团艺术总监。2007年,他的新编《卡门》取得巨大成功,2008年,他的新版《葛蓓莉亚》也得以在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首演。
自19 86年以来,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成为欧洲各地的重大节日的常客,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致力于芭蕾舞团新编排和上演作品。自1986年以来,荷兰歌剧院(De Nederlandse Opera)荷兰国家芭蕾舞团一直常驻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剧院(The Amsterdam Music Theatre)。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在荷兰国外的文化交流中占据了领先地位。现有大约有78位舞者,这是迄今为止在荷兰规模最大的芭蕾舞团。多年来,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在世界上已经发展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芭蕾舞团之一。芭蕾舞团于2011年9月13日,举行一个庆祝成立50周年盛大的演出,女王贝娅特丽克丝(Beatrix)来到现场庆贺。芭蕾舞团在荷兰和国外进行广泛的巡演。芭蕾舞团每年在阿姆斯特丹演出约70场,在荷兰其他剧院和国外至少演出25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是一个国际化的芭蕾舞团,一批有才华的舞者分别来自30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芭蕾舞团(圣彼得堡玛丽娅芭蕾舞团(原名基洛夫芭蕾舞团),伦敦皇家芭蕾舞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旧金山芭蕾舞团和纽约市芭蕾舞团),他们中的许多人经常在国外著名的芭蕾舞团客串演出。
荷兰国家芭蕾舞团上演不同的剧目,包括全本古典芭蕾,重新复排这些的经典作品,从20世纪初(尤其是乔治·巴兰钦)的主要作品,和当代编舞家的作品:如汉斯·范·马南,阿列克谢(Alexei Ratmansky),克里斯托弗·惠登(Christopher Wheeldon),克日什托夫·帕斯托尔(Krzysztof Pastor),威廉·福尔赛(William Forsythe)和大卫·道森(David Dawson)。
索尼娅·加斯克尔,鲁迪·范·丹特基格,韦恩·伊格林格和泰德·布兰德森为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的发展各自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以自己的身份吸引国际知名的编舞家,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了知名度并提高舞者的技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