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维克托罗维奇·瓦西里耶夫(Vladimir Viktorovich Vasiliev)

标签:
芭蕾人物杂谈 |
分类: 芭蕾人物 |
1940年4月18日出生在莫斯科,是一名卡车司机的儿子。1949年考入莫斯科舞蹈学校(Moscow Ballet School),师从阿列克谢·耶莫莱埃夫(Aleksey Yermolayev)和米哈伊尔·加博维奇(Mikhail Gabovich)。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莫斯科舞蹈学校毕业,并打破惯例以独舞演员的身份进入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他很快晋升为首席舞者,是一位宏大和充满活力的与无与伦比的技巧表演大师,他在莫斯科大剧院体现了较强新的男性形象,在芭蕾舞团对古典男性舞蹈的发展作为了巨大贡献,并成为未来20年莫斯科大剧院最优秀的男明星。
195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芭蕾舞比赛上,瓦西里耶夫不负众望,力克群雄,一举夺冠,成为第一位获得“世界最佳舞者金奖”( The Gold Medal of the World’s Best Dancer)的俄罗斯舞者,从而进入了世界明星的行列。其后有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和帕特里克·迪蓬(Patrick Dupond)也获得同样级别的奖项。
瓦西里耶夫舞技身手不凡,他所有的旋转——原地转、大舞姿转、移动的平转、空中转都如旋风般急速有力、干净利落、他的弹跳也同样惊人,以致有人说他克服了地球吸引力,简直象是在月球上跳舞一样。怪不得有人说他创造了“人体动作的奇迹”!
1964年,瓦西里耶夫获得第一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Gold medal Varna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同年又荣获巴黎歌剧院颁发的尼仁斯基大奖(Paris Nijinsky
Prize),使他成为世界公认的第一号男明星。但是瓦西里耶夫并未丝毫松懈和满足。他坚持夜以继日地刻苦训练,在男子舞蹈前人尚未涉足的新领域中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执着地探索芭蕾艺术的奥秘,力求达到高超的技术与丰富的感情,完美的形式与深刻的内容之间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对他来说他创造了无数的主要角色并在世界各地演出,通常是与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的女首席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玛克希姆娃(Ekaterina Maximova)合作。1960年,亚历山大·拉邓斯基(Alexander Radunsky)为他创作新的版本《小驼背马》(The Humpbacked Horse);1961年,由德米特里·塔拉索夫(Dmitri Tarasov)编剧和亚历山大·拉保里(Aleksandr Lapauri)编导的《森林之歌》(Song of the Forests);1961年,米哈伊洛维奇·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Mikhailovich Lavrovsky)的《生命之页》(Pages of life);1964年,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Kasian Goleizovsky)的《蕾莉和迈吉温》(Leili and Medzhnun)。其中最显著的是由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创作的作品,由他担任主角的原创作品有《宝石花》(The Stone Flower)、《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8)、《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1966)、《恐怖的伊凡》(Ivan the Terrible)、《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73);雅科夫·埃斯帕伊(Yakov Eshpay)的《安加拉河》(Angara)(1976)和莫里斯·贝雅(Maurice Béjart)《彼得鲁什卡》(Petrushka) (1977)。
从1971年起在继续担任莫斯科大剧院首席男演员的同时,开始自已创作芭蕾作品,如《伊卡洛斯》(Icarus)(音乐为谢尔盖·斯洛尼姆斯基(Sergei Slonimsky),《这些迷人的声音》(These Charming Sounds)(音乐为让·菲力普·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和其他人,1978),《麦克白》(Macbeth)(音乐为K.莫尔查洛夫(K. Molchanov),1980年),《朱诺和阿奥斯》(Juno and Avos)(音乐为里宾科夫(Rybnikov),1981),《阿纽塔》(Anyuta)(又名“脖子上的安娜”)(音乐为瓦莱里·加尔别林(Valery Gavrilin),1986年),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音乐为亚历山大·普罗科菲耶夫(Aleksandr Prokofiev),1990年)。
1959年,他在格里戈罗维奇创作的舞剧《宝石花》中扮演主人翁达尼拉一角。达尼拉是一个民间艺人,他通过雕琢孔雀石花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人间的真、善、美。格里戈罗维奇为达尼拉设计了许多高雅难度的独白、变奏和双人舞。瓦西里耶夫以精湛的技艺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舞蹈段落,成功地塑造了纯朴、真诚、执着的民间艺人达尼拉的形象。评论界的观众一致赞扬这颗舞坛上初升的巨星。
除叶卡捷琳娜·玛克希姆娃以外,与瓦西里耶夫的合作的著名舞伴包括: 加林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玛雅·普利谢茨卡娅(Maiya Plisetskaya) , 艾丽西亚·阿隆索(Alicia Alonso),卡拉·弗拉奇(Carla Fracci) , 丽塔·珀尔沃尔黛(Rita Poelvoorde)和安布拉·瓦洛(Ambra Vallo) 。
他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包含了他多少心血、汗水和辛勤的劳动!他对每个角色都做出自己独特的解释,打上自己的“烙印”,使他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像《唐·吉诃德》中的那位幽默、热情的理发师巴希尔过去有多少最优秀的演员扮演过,可瓦西里耶夫并没有单纯摹仿他们,而是走自己的中,对角色进行全新的再创作,有些动作是他自己独创过去从未有人做过的,使他的巴希尔带上现代青年的色彩,同时又不脱离剧中所表现的时代特征。
格里戈罗维奇在创作芭蕾《斯巴达克》时,完全从全面展现瓦西里耶夫的天才出发。瓦西里耶夫与编导默契配合,完全投入角色的创作,他们共同塑造的古罗马奴隶起义领袖的高大形象堪称“世纪角色”,此剧也因之名扬四海, 1970年,荣获苏联最高文学艺术奖——列宁奖(Lenin Prize)。
他还参演了许多电影包括《成功的秘诀》(Secret of Success)(1967),《水仙》(Narcissus)(1971年),《二重奏》(Duet)(还是编导,1972年),《斯巴达克斯》(1976年),《舞男和女舞伴》(还是编导,1980年)多部电影,《乌兰诺娃世界》(The World of Ulanova)(还是编导,1981年),《这些迷人的声音》(也是编导,1981),《阿纽塔》(还是编导,1982年),《我想跳舞:一部传记的片段(I Want to Dance: Fragments of a Biography)(还是编导,1985),《挥鞭转》(Fouetté)(还是编导,1986年)。
然而,在芭蕾王国的男明星里,瓦西里耶夫在西方的知名度并不超过著名的舞蹈家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和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以及英国的安东尼·道尔(Antony Dowell),丹麦的彼得·沙福斯(Peter Schaufuss),美国的费尔南多·布霍涅斯(Fernando Buhones),法国的帕特里克·迪蓬等。
因为他留在苏联,他的许多作品在那里都胜过了他的不足。尽管如此,他和叶卡捷琳娜·玛克希姆娃在1983年参演了由弗朗科·泽菲雷里(Franco
Zeffirelli)编导的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电影版的的拍摄(俩人在第二幕第二场中表演了性格舞西班牙舞,瓦西里耶夫饰演了斗牛士)。
他和 “舞蹈上帝” 安吉奥洛·马里亚·加斯帕罗·维斯特里斯(Angiolo Maria Gasparo Vestris);“舞蹈之神” 瓦斯拉夫·弗米契·尼金斯基(Vaslav Fomich Nijinsky)仍象三座高峰耸立在群山之巅,成为芭蕾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舞蹈艺术家。
20世纪70年代,他在莫斯科大剧院和莫斯科其它剧院发展。他经常在国外作为客席艺术家演出,特别是在与他的妻子,芭蕾舞演员叶卡捷琳娜·玛克希姆娃在世界巡回演出,用他们精湛的艺术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观众。并在贝雅20世纪芭蕾舞团(Béjart's Ballet of the 20th Century),马赛的芭蕾舞团(Ballet de Marseilles)和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跳舞。夫妇俩在西方演出越来越多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们公开批评身为莫斯科大剧院艺术总监的格里戈洛维奇,并离开了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在20世纪80年代,他曾在柏林,布达佩斯,那不勒斯和里加担任客席编导。
从1990年开始,他成为克里姆林宫国家芭蕾舞剧院(Ballet Theatre of the Kremlin Palace of Congress)的董事会成员,他创作了几部芭蕾舞剧,包括《灰姑娘》(Cinderella)(1991)。
1993 -1995年,他成为罗马歌剧院芭蕾舞团(Rome Opera Ballet)的艺术总监。
1995年3月,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夫被任命为莫斯科大剧院艺术总监,是自1963年尤里·格里戈罗维奇(Yuri Grigorovich)任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以来,而被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免职。作为格里戈洛维奇的继任者,诣在提高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和芭蕾舞团的声望,他的第一个重点是请舞团以外的编导,开拓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并鼓励年轻编舞家为芭蕾舞团编导。他还上演了新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包括《吉赛尔》(Giselle)和一部备受争议的《天鹅湖》(Swan Lake)。
2000年8月28日,由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签署一项法令,解雇瓦西里耶夫莫斯科大剧院艺术总监一职。瓦西里耶夫是从电台得知他被解雇消息的。
由于他离开了莫斯科大剧院,瓦西里耶夫根据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音乐创作的芭蕾作品《圣诞夜之旅》(Lungo Viaggio Nella Notte di Natale)由罗马歌剧院首演,他继续编导和上演新的芭蕾作品。
多年来,瓦西里耶夫获得来自苏联,俄罗斯和国外许多声望很高的奖项,其奖项和最高奖项包括:授予苏联人民演员最高称号(1973),苏联国家奖(USSR State Prize),俄罗斯国家奖(Russian State Prize),俄罗斯国家“功勋”奖(Russian State order “For Merits”)和法国国家“功勋”奖(State Order “For Merits” of France),立陶宛国家奖(Lithuanian State Order),巴西国家 “里奥·布朗库” 奖(State Order of Brasil “Rio Bran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帕布洛·毕加索勋章(UNESCO Pablo Picasso Medal)和其它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