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娜塔莉娅·罗玛诺芙娜·玛卡洛娃(Natalia Romanovna Makarova)(1)

(2011-02-24 20:13:57)
标签:

芭蕾人物

杂谈

分类: 芭蕾人物

娜塔莉娅·罗玛诺芙娜·玛卡洛娃(Natalia <wbr>Romanovna <wbr>Makarova)(1)

 

 

 

在当代芭蕾史上,娜塔莉娅•玛卡洛娃是位传奇式的人物。有人称她为"50年来最好的芭蕾舞女明星",她演绎的吉赛尔(Giselle)、希尔维亚(Sylvia)、奥吉塔/奥吉莉娅(Odette/Odile)无容置疑地是他人可及的。但她的能力不止于此,她那优雅精湛的技巧和打动人心的戏剧演绎,在欧美的现代芭蕾中也大放异彩。同时她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音乐剧和戏剧表演艺术家,曾获"托尼奖"(Tony Awards)等大奖。作为杰出的芭蕾舞明星,她先后在基洛夫芭蕾舞团(The Kirov Ballet)和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担任首席舞者,出演过的古典芭蕾舞和现代芭蕾舞作品不计其数,她与世界上许多着名的芭蕾舞团合作演出过,是国际芭蕾舞界最令人瞩目的芭蕾女明星。

娜塔莉娅•玛卡洛娃,是俄罗斯继嘉丽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Galina Sergeyevna Ulanova)之后最伟大的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后的芭蕾女神。她精湛的古典芭蕾功底,罕见的戏剧才华,对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广泛适应性和高超的掌握能力,使得她成为与她同时代最杰出的芭蕾女性中的翘楚。在跨越四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几乎跳遍了所有的古典芭蕾和20世纪不同手法、不同风格的重要舞蹈、舞剧作品;她与20世纪许多最伟大的编导都有过密切合作或出演,如:安东•图德(Antony Tudor),约翰•纽迈耶,(Jerome Robbins),肯里斯•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费雷德里克•阿什顿(Frederick Ashton),谢尔盖•利法尔(Serge Lifar),罗兰•佩蒂(Roland Petit)和艾尔文•艾利(Alvin Ailey)。复排大师的经典,或由编导大师专为其量身打造创编作品。如果将娜塔莉娅•玛卡洛娃表演过的作品连缀起来,我们差不多就能看到整个20世纪现代芭蕾的大致风貌。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娜塔莉娅•玛卡洛娃是20世纪芭蕾发展进程中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1980年,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拍摄电影版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中,剧中女主角奥杰塔/奥吉莉娅就是由娜塔莉娅•玛卡洛娃担任。至今,这一电影版《天鹅湖》被公认为是最好、最有价值的《天鹅湖》版本之一。

除了精湛的舞技外,娜塔莉娅•玛卡洛娃的人生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

娜塔莉娅•玛卡洛娃1940年11月21日出生在列宁格勒(Leningrad)一个中产知识分子家庭,就在二战时她的家乡苏联遭到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900天的围困。像许多孩子一样,她不记得她的父亲是在那一次战斗中牺牲的。12岁那年她加入了一个业余芭蕾舞团体,13岁就因为在一次舞台演出中,初露锋芒的舞蹈天分,后来进入著名的列宁格勒舞蹈学校(Leningrad Choreographic School(原俄罗斯帝国舞蹈学校)(Imperial Ballet School))现在的瓦冈诺娃舞蹈学校(Vaganova Choreographic School)的实验班里学习。尽管她被安排进一个给资优学生的六年速成课程班,但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并不是最佳的学生,这令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在她以后的基洛夫生涯中,常感到自己的训练是不足够的。在那个特殊的班级里,她接受了严格且近乎残酷的训练,师从塔蒂安娜•韦切斯洛娃(Tatiana Vecheslova)和纳塔莉亚•杜金斯卡娅(Natalia Dudinaskaya)学习,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9年的常规课程。1956年毕业后,她进入了基洛夫芭蕾舞团(现在的玛丽娅)(Now the Mariinsky)),6年速成课程造成她的训练不足,令她难以处理马里于斯•佩蒂帕(Marius Petipa)式的繁复古典芭蕾技巧,她在心中想拼命的吸收着从俄罗斯古典文学到西方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营养。她逐渐地成熟了,胸襟也开阔了,终于在世界各国文化的烘托下,使得她那来自俄罗斯文化薰陶的气质大放异彩。然而,她对角色的内心诠译和她的演译深度,令她在实力雄厚的基洛夫同事中显得与众不同。

进入基洛夫芭蕾舞团,她把芭蕾表演当作崇高的事业,很快的就跳遍了古典剧目中的女主角,如《吉赛尔》(Giselle);《天鹅湖》;《雷蒙达》(Raymonda);《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在每场演出中她都尽力使自己的丰富想像力和情绪起伏与人物融为一体。但她的根基毕竟只有6年的功夫,所以在完成高难度技巧的舞段时常感到吃力,也许从另一外个角度来说,她生来就不是像那些精力过剩、技术超人的旋风式舞者,而是属于和风细雨、诗意横生的抒情式舞者,因为这种不足所以使她成为世界芭蕾女舞者类别中的另类——"抒情性舞者"。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在基洛夫的艺术发展,在她不完美的技巧和自我表现欲之间停滞不前。她的抒情本质除了“吉赛尔”、“希尔维亚”和那些她跳不来的技巧难度高的角色外,基洛夫给她的大部份都是戏剧芭蕾的角色,如《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isarai)中的玛丽娅(Maria),米哈伊洛维奇•莱奥尼德•拉夫罗夫斯基(Leonid Mikhailovich Lavrovsky)《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中的朱丽叶等。

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出演了许多不同的古典芭蕾中的主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吉赛尔》所饰演的同名角色,充分展示了她那纤细和轻盈与无可挑剔正统古典训练相结合的抒情性,其抒情的本质在《吉赛儿》这个舞蹈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芭蕾舞剧名作中,《吉赛儿》这出芭蕾舞剧是考验舞者在技巧与表演双重要求下,能否成为国际级标准女主角的试金石。1960年初,以完美无缺的舞艺,跳出芭蕾舞明星的第一步,娜塔莉娅•玛卡洛娃成为了基洛夫最抒情的芭蕾舞女首席(Ballerina),其名气不仅只在苏联境内,经过了数次的巡回演出,也嬴得了欧美观众的赞同。被誉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佳吉赛尔"。娜塔莉娅•玛卡洛娃虽然以跳《吉赛尔》扬名,但她每次舞蹈均倾注了新的诠释,注重内涵的表达方式,为她在国际舞坛上赢得了声誉。她的舞蹈艺术使得人们同样的喜欢上她的这些俄罗斯同胞芭蕾偶像:亚历山大•戈杜诺夫(Alexander Godunov),米哈伊尔•巴里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鲁道夫•努里耶夫(Rudolf Nureyev)。

她还出演了有20世纪杰出的编导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Kassian Goleizovsky)上演的《诗人与缪斯》(Poet and Muses),后来禁止卡西扬•格列佐夫斯基编舞,她没有理由去抱怨。马卡洛娃在芭蕾舞团是有名望的,她被芭蕾舞团迷崇拜和她芭蕾舞团的同事以及评论家尊重。她在芭蕾舞团跳经典的保留剧目——仍而这是没有办法去做选择的,任何背离经典芭蕾舞剧的做法最有可能只有注定要失败。不过,马卡洛娃是愿意尝试现代编舞的,但是机会很少。不守循规蹈矩的编导莱奥尼德•詹科布森(Leonid Jakobson),根据罗登(Roden)雕塑的灵感,为她编导了实验性的现代芭蕾《罗登三联画》(Roden Triptych)。此外,她还在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Vladimir Mayakovsky)的戏剧《臭虫》(Bedbug)中舞蹈。但从1965-1970年这段时间,由于她的舞蹈语言在苏联芭蕾中过于“激进”,基洛夫再也没有给予她新的角色,连莱奥尼德•詹科布森为她度身创作的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被禁止上演,这可以说是引发其后她出走西方的前奏。她在基洛夫剧院11年,万万没有想到,终有一天会放弃一切,未来会到不确定的西方发展她的舞蹈事业。

20世纪在西方是一个伟大编导辈出的时代,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杰罗姆•罗宾斯(Jerome Robbins)、玛莎•格雷姆(Martha Graham)等等,涌现出风格各异、才华卓越的舞蹈编导,是他们开辟和发展了现代芭蕾。他们把当代的舞蹈推向前进,并将之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而在前苏联,政治对艺术形式上的制约和艺术上的种种限制使创作的空间变得狭窄。古典芭蕾保留剧目在俄罗斯得到了最完好的保护,但他们缺少发展和新作品的创作,与西方的情况正好相反。当今的舞坛上出色的编导可以列举出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马兹•艾克(EMats Ek)等,但很难再像20世纪那样出现一大批拥有杰出才华的编导大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