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张杰、冯勇文章造假及其他

标签:
文章造假课程改革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
分类: 学校学费问题 |
《机械设计类基础课程综合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第19期。
论文的标注: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重大资助课题(编号:JG201001,JG201002);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一般资助课题(编号:JG201010)。
——这篇文章是2011年发的,而论文的第一作者冯勇在2014年以前(我离开机械工程学院前)从未讲授过机械专业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他讲的是近机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
《机械原理》中“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一章包含运动原理及特性和设计,原本就是先讲原理及特性部分,紧接着讲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部分。我这里有几个版本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包含我的同事们前后使用的版本,没有哪个版本里还有“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我们教研室的教师也没有老师把《机械原理》里一章的内容留一些到下一学期再讲。
我也没有见过哪个学校把“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一章分到《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里讲。
我上个世纪上大学时老师就是放在一起讲的。
文章提出整合的唯一例子根本就是假的,所谓的整合也就完全是为了来构造这篇文章而已。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内容难度不足且时间充足,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难度较大而时间却略显不足。”
(3)文章最后说:
“从教学内容整合、进度调整……进行了机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教学改革探索,为较全面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这里“进行了”、“提供了”,意味着他已经把《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整合了。但实际上在我2014年离开机械工程学院时,所有教师照样是两门课象以前一样的在进行。
——“教学改革重大资助课题”竟然就是这样一篇造假文章!拿了三个课题的资金,编造这样一遍文章。
——冯勇不仅论文造假,还有一些文章就是拼凑别人的东西,从2011年到2014年,冯勇发表了7篇有关铣削热的文章,我请懂行的人看过,得到回复说“没有价值”、“大多数都是拼凑别人的东西,做模型分析,没有试验验证和依据”。
——冯勇自己写不出有价值的文章,就在别人的文章上想办法,下面这篇《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8月的文章《基于量词约束满足的机械产品质量特性稳健优化设计方法》,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的博士,文章发表时在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任职,她来的时候冯勇是教研室副主任。
——论文下方的说明“20120524收到初稿”“20130408收到修改稿”。论文第一作者林晓华是浙江大学的博士,2012年5月尚未来到南京工程学院。她在南京工程学院的第一次排课是2013年秋季。根据学校的规定,第一学期可能是在康尼公司实习,可能早半年已经到了学校。记得她来试讲过,当时我们教研室的人都参加了,是2012年的春季或秋季还是2013年的春季,我记不清了。
——张杰已经在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位置上连任三任,不可能再连任,
——冯勇是学历、资历、文章、职称全都满足,很可能继任机械工程学院的院长。
——我不能再看着南京工程学院这样下去!
——冯勇如此年轻就不仅造假,而且在新进博士的文章上冠名,
——他再升官,将会怎样?
——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又将会怎样?
——这些文章是我前两年查的,这两年没有再查(不想再浪费自己的时间),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