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梦》第一集内容简介
《红楼解梦》第一集从总体上阐述了《红楼解梦》一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所得结论。
《〈红楼解梦〉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一文,阐明了我们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概貌,使读者对我们的研究有个整体的了解。
《反照“风月宝鉴”》一文,是《红楼解梦》的立论基础。此文强调指出。《红楼梦》正面是一部小说,其背面却隐进了一部令人触目惊心的历史。纵观《红楼梦》史,无论是作者曹雪芹、批书人脂砚斋、还是曾经看懂过此书的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戚廖生,都说《红楼梦》一书有两个内容、两条脉络。作者和批者利用原文和批语,一再要求读者“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它的背面”。
《〈红楼梦〉中隐进了何人何事》一文,是我们按作者、批者要求,反照“风月宝鉴”后,从《红楼梦》背面所看到的影象。借助于此文,我们将隐写在《红楼梦》背后的历史梗概,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试论〈红楼梦〉的写作目的》一文中,笔者从《红楼梦》背后的所隐中,归纳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一书的主要目的有三。
(一)隐写一部历史,这历史包括:
1.为闺阁女子写传,主要是为竺香玉树碑立传。
2.为作者自己立传,因此说此书具有自传性。
3.隐写了曹天祐与竺香玉合谋害死雍正帝的全过程。
(二)此书利用种种手段痛快淋漓地大骂了雍正帝,大骂了清廷,并揭露了其政治的腐败、生活的糜烂。从而预示出清王朝日趋没落的前景。
(三)在此书的写作目的中,亦有贬恶诛邪之旨。
《曹雪芹生辰考》一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曹雪芹的生年、生月、生日,所得结论是:曹雪芹生于1715年6月4日。这一结论,”已得到徐恭时教授等红学家的首肯,并写进了《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
在《曹雪芹的卒年与葬地》一文中,关于曹雪芹的卒年,以各种事实支持“癸未除夕”说;并从古人的遗著中解析出:曹雪芹葬于香山。
《〈红楼梦〉里的分身法》一文,向读者阐释了作者利用小说隐写历史时,所用诸多奇法秘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秘法——作者将被隐写的历史人物,分成若干小说人物写进小说中,然后再利用脂批,揭示这种隐写。
《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壁》一文,向读者阐明了我们的新观点:《红楼梦》一书,作者曾经写完过,那是一种全书仅有一百一十回的《红楼梦》。为了保证隐写在小说背后之历史能够再现,作者亲自动手,删去了八十回之后的部分,并在前八十回中加入了大量批语与诗词,使其变成了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这一观点,与迄今为止、七十多年来研究者所一致认为的,《红楼梦》是一部未竟之著的观点,截然不同。
《双悬日月照乾坤》一文,解开了《红楼梦》中纪年混乱之谜。借此,我们便可以将隐写在《红楼梦》背后的这部历史,按年月日梳理清楚。在此之前,颇多研究者认为《红楼梦》中纪年混乱,是此书一大缺陷,是美中不足,这种混乱,是由于作者忽略了书中纪年所致。当我们法助于《双是日月照乾坤》中所破译出来的方法,将这部被隐写的历史整理出来之后,就不仅消除了世人对书中纪年混乱的误解,甚至进而增加了世人对曹公的崇敬——作者在小说的纪年问题上作出牺牲,是为了保证隐写在小说背后的历史准确无误。

《红楼解梦》第一集在作者处还有少量存书,25元/册,若邮寄附加3元挂号费。若仍购
“石学系列丛书”其他图书(联系方法见“霍国玲博客”图片栏,可免去挂号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