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的成书过程
曹雪芹留给后世的是戚序本《石头记》。正文中列出四个书名——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但是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却多出一个书名——《红楼梦》。说明《石头记》曾有五个书名。包括:《石头记》《风月宝鉴》《红楼梦》《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五个书名都是怎样产生的,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是怎样变迁的?最后为何彻底删除了《红楼梦》,却保留着另外四个书名?这到底怎么回事?考查清楚这个问题,便可说明《石头记》的成书过程。
在这五个书名中,有三个书名曾形成过著作。按照先后顺序为:《风月宝鉴》、《红楼梦》、《石头记》。另外两个书名,即《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只是提出了书名,并没有真正形成一部书,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们通过对这五个书名的研究,发现书名的变迁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风月宝鉴》单一书名的阶段
(一)《风月宝鉴》是曹雪芹最早的著作
《风月宝鉴》形成于乾隆四、五年间。内容是一个长篇故事,因而没有目录,也不分章回。
关于《风月宝鉴》的作者问题,《石头记》中的一段正文和一条脂批作出了说明——其作者便是曹雪芹。
这段正文是:《石头记》第一回在谈到该书有几个书名时,写道:“……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前面我们已说《风月宝鉴》是没有“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那么是谁做的这项工作呢?——这里作了明确回答:曹雪芹。
脂砚斋批语并云:“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明确《风月宝鉴》的作者系曹雪芹。
即是说最早的著作——《风月宝鉴》是曹雪芹著作的,后来又增加了内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同样由曹雪芹完成。
(二)《风月宝鉴》正面和背面都写了什么?
大体是《石头记》第十二回的内容。讲的是贾瑞因调戏凤姐,被凤姐治死的故事,其回目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书中所记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有其原型:凤姐隐写着竺红玉皇后;贾瑞隐写着雍正帝;跛足道人隐写着曹雪芹。《风月宝鉴》中的原型,与一般文学作品所写的原型是不同的。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其原型的基本特点是相符合的,甚至是生活中人物的文学描写而已。《风月宝鉴》中的原型与小说,从人物形象来看,看不出有任何联系,甚至性格完全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曹雪芹采取的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方法——比喻,以小喻大,以家喻国。为此运用了大量写作奇法秘法——分身法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凤姐是竺红玉的分身,贾瑞是雍正帝的分身,跛足道人是曹雪芹的分身。下面我们带着这种眼光来看书中的描写。
贾瑞调戏凤姐,凤姐心里痛恨贾瑞,但嘴上不表现出来,书中写道: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慢慢一面走着,一面回过头来看。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样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对于凤姐的做法,平儿是什么态度呢?书中写道:
瑞大爷使人来打听奶奶在家无有,他要来请安说话。”凤姐儿听了,“哼”了一声,道:“这畜生合该求死,看他来怎么样!”平儿因问道:“这瑞大爷因为什么只管来?”凤姐儿遂将九月里在宁府园子里遇见贾瑞的光景,把话都告诉平儿。平儿说道:“癫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对凤姐的做法,脂砚斋批语是怎样的态度呢?脂砚斋批道:“大英雄气概。作者以此命凤,其有为耶?”
脂砚斋为什么说凤姐是“大英雄”,而且“以此命凤,其有为耶?”因为这是在“以家喻国”。这不是贾家的家事,而是清代朝廷的大事。什么大事?
回前批写道:“反正从来总一心,镜光至意两相寻。有朝敲破蒙头瓮(原作为繁体甕,其头为雍),绿水青山任好春。”所谓雍,即雍正之“雍”。敲破了雍正之头,元春(或凤姐)的原型才能够自由。
因而“风月宝鉴”的主旨,实是用凤姐治死贾瑞,比喻竺红玉治死雍正。
在这个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跛足道人。
跛足道人隐写着曹雪芹。第一回当出现一僧一道时,出现两条脂批:“这是真相,不是幻相。”“作者自己形容。”说明一僧一道,实指“亦僧亦道”。跛足道人拿给贾瑞一柄“风月鉴”,所比喻的是:曹雪芹同竺红玉合作,要了雍正的命。
(三)《风月宝鉴》书名的含义
“风月宝鉴”本是一柄宝镜,但当作为书名时,其意就又有了新的含义。在《石头记》第十二回,围绕着“风月宝鉴”,作者写出了十多条脂批,以启示读者。其中有三条批语十分重要:
一是“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处,有批曰:“凡看书,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二是“两面皆可照人”处,有批曰:“此书表里皆有喻也。”
三是“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处,有两条批语:“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记之!”
——“风月宝鉴”书名的意义:这部书有正(小说)反(历史)两面。并且告诫读者:只看这书背面方是会看。
二、第二阶段——《红楼梦》并有另外三个书名阶段
(一)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第二阶段
首先,在《石头记》之前,是《红楼梦》阶段。在甲戌本(二评本)凡例中写道:“《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说明这个“凡例”不是甲戌本的“凡例”,而是以前的书稿遗留下来的——这部书稿的名字叫做《红楼梦》。因为甲戌本书名已不叫做《红楼梦》,而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其次,在甲戌本正文中已有这样的话:“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既这部书的前身(《风月宝鉴》)是一部没有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故事,从这部书才开始有了目录和章回。
(二)《红楼梦》的创作时间
乾隆九年至十五年。有两件事实说明创作时间。
其一,《石头记》二评本甲戌本曰:“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往前推十年,恰是乾隆九年。
其二。香山正白旗村39号院(现曹雪芹纪念馆),有题壁诗,其中有落款为:“岁在丙寅清和月下旬偶录于抗风轩之南几,拙笔学书”。丙寅即乾隆十一年。“清和月”指阴历四月。白居易《初夏闲吟兼呈韦宾客》诗:“孟夏清和月,东都闲散官。”(东都指洛阳)。因而可以看出,曹雪芹之所以能细腻地写出宫廷内的生活,实是竺红玉提供了大量素材,并参与了部分创作。
其三,竺红玉受到曹雪芹正室夫人李氏的蛊惑,十五年冬便在曹家为雪芹生育了一个儿子,十六年初被李氏所逼,自缢。因而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阶段,也只有到此结束。
(三)《红楼梦》的内容
关于《红楼梦》一书的内容,有两段话可做出说明:
其一,“凡例”写道:“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
其二,第四十八回香菱作诗,有批语曰:“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柄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
(四)《红楼梦》的背面内容
《红楼梦》如同“风月宝鉴”那样,正面是小说,背面是历史。
什么是“红楼”?
其一,富家小组居住院落。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写道:“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其二,后宫。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诗曰:“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什么是《红楼梦》?即在“红楼”中所做之梦。而红楼包括富家年轻女子的院落和皇宫后宫。所写的内容有:竺红玉从小戏子、丫环、伴读,到公主、郡主的陪侍,到皇贵妃、皇后的传奇历程——如梦如幻的生活。
《红楼梦》背后之所隐,包括竺红玉的两个阶段:入宫前与入宫后。入宫后这部分,只有与竺红玉合作才可能了隐入书中。这就需要与竺红玉有较多的接触。这也就是竺红玉来到香山卧佛寺西南角的广慧庵,曹雪芹亦常来正白旗居住的原因。当时主要目的,是隐写竺红玉在宫中的一段生活经历。
总之,《红楼梦》的主旨是为说明:竺红玉从小戏子、丫环到皇后一步登天,如同如梦如幻的生活。
(五)《红楼梦》有四个书名
“凡例”由于有句话为:“《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此“凡例”属于《红楼梦》这部书,一是《红楼梦》这部书“题名极多”。
《红楼梦》这部书有多少题名呢?共写了四个书名:红楼梦、风月宝鉴、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四个书名?作者的目的是用书名来比喻书中所写的内容,可与现实人物与事件相勾挂。采取的是一种暗喻,然后让读者去体悟的方法。
这四个书名,前面已经阐释了两个:《红楼梦》和《风月宝鉴》,现将另外两个作个阐释。
1、《石头记》之点睛及背面含义:
正面:“道人亲眼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
背面:这块石头幻化为扇坠大小,是块红玉,以物喻人,实指竺红玉。石头记所记之故事,实是竺红玉如梦如幻的传记。
2、《金陵十二钗》之正面及背面含义:
正面:“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捡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其背面意即:十二钗都是竺红玉的分身。因而《金陵十二钗》所写实为《红玉传》。
三、第三阶段——《石头记》并有另外四个书名阶段
(一)第三阶段的创作时间
乾隆十六年至乾隆十九年。乾隆十六年是竺红玉皇太后自缢而亡的时间,乾隆十九年是甲戌本《石头记》形成之时。
(二)第三阶段特点:“本名”为《石头记》,且增加《情僧录》
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有两个:
1、该书的“本名”为《石头记》
根据“凡例”原本书名《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书名”,但到这个阶段,便将《红楼梦》改为《石头记》。
2、该书的书名增加了一个,为《情僧录》
“凡例”中尚没有《情僧录》这个书名,但正文中却写道:跛足道人“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三)《石头记》之名的含义
此时,《石头记》已超出了巨石幻化成一块美玉,之后来到人间走一遭,又回到青埂峰——这样的主旨,而形成《石头记》如一座丰碑的含义。此碑有多大?——高径十二丈,方径二十四丈。即此碑高达40米,每边的边长为20米。相当十几层的高楼。
这是为谁立的碑?
《石头记》第一回开始一段,开宗明义地写道:“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女子?……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
在“一并使其泯灭”处,蒙府本有侧批曰:“因为传他,并可传我。”他——指一位女子,我——指作者本人。
因而,这块碑上实际镌刻了两个人的传记:竺红玉传记和曹雪芹传记。
(四)《情僧录》名字的含义
《情僧录》的含义实是“雪芹著”。下面我们分别讲一讲《情僧录》的三字的含义如何。
让我们看书中谁是情僧?
1、宝玉是情种
宝玉便说:“我们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省得闹你们。”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秦钟意“情种”。
2、宝玉做了两次和尚
第三十回,宝玉与黛玉两人闹气后,又和好时,(黛玉)因又掌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也全当我去了。”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里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第三十一回,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小结:宝玉是曹雪芹主要分身。说明后来两次做和尚,而他又是个“情种”,故称作“情僧”。
3、为什么说情僧录即雪芹著?
为谁刻的:为一个女子,叫做“红玉”。
谁树起的碑:第二十三回,写到宝玉说:自己变个大忘八。即×(尸+贝)赑(bixi)比喻曹雪芹作的《红玉传》。换句话说,《情僧录》即“雪芹著”。
四、第四阶段——保留所有书名,单单删除《红楼梦》书名阶段
(一)第四阶段创作的特点——删除了书名《红楼梦》
甲戌本是五个书名,但到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时,五个书名就剩了四个,删除了《红楼梦》之名。
(二)第四阶段的创作时间
乾隆二十年至乾隆二十八年曹雪芹去世时。
(三)为什么删除《红楼梦》的名字?——因为《红楼梦》与《石头记》的主旨完全不符
我们应当了解曹雪芹将《红楼梦》改造成为《石头记》的背景。
乾隆十六年,对于曹雪芹来说,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竺红玉被逼自缢,曹家被抄没,曹雪芹从一个衣食丰裕的贵族,跌落至一无所有的贫民,曾一度“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不得不逃禅。此时,曹雪芹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并与竺红玉作了对比,认识到:竺红玉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是值得记入史册的一生。从丫环到皇后,不是一场美梦,不是一种幸运。她是一个处处为了他人,为了社会,品格高尚的人,却不断遭到陷害,但始终是一个不屈不挠,充满仁义的女子,犹如从天界降落人间的仙女。正是带着这种感情写出《芙蓉女儿诔》。曹雪芹决心用“通灵之说”重新记录她的一生。曹雪芹认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曹雪芹认为竺红玉就是大仁者,是“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如果她治理,必将修治天下。因而,脂砚斋有批曰:“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曹雪芹在记录竺红玉的一生时,“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他认为竺红玉的品格和事迹理应镌刻于石碑上面。
——在这种背景下,曹雪芹再也不能容忍《红楼梦》书名——意为一个最下层的小戏子、丫环,被幸运之神推到社会顶层如梦如幻的故事。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曹雪芹将《红楼梦》的书名彻底删除。否则会成为亵渎他心目中仙女般的竺红玉的形象。
我们作为读者理应尊重曹雪芹,也像曹雪芹那样永远抛弃《红楼梦》之名,而将精力放在重新认识曹雪芹与竺红玉,重新认识那段清史,学习曹雪芹与竺红玉的伟大品格和事迹上。
*
联系方式:
电话:8610—82598181
地址:北京香山杰王府18号霍国玲
邮编:100093
博址:blog.sina.com.cn/huoguoling(霍国玲的博客)
(“石学”丛书介绍及购买方式:见“博客”的“图片”栏)
E-mail:
zhanghui380430@163.com
微信(mp.weixin.qq.com)公众号:huoguolingziju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