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三)

(2013-08-08 20:44:59)
标签:

文化

分类: 石学考证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三)

    (续前)

    

二、四王府小学的前身——为何选择此处“储藏室”制作壁画?

 

(一)“四王府小学”的前身是明代的“四王坟”,清代时为清兵驻地

 

    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地点在香山街道正白旗甲9号,东与北京植物园毗邻,位于香山风景区内。四王府小学建于1906年,现已是百年老校。

    但是在四王府小学的前身是怎样的情况呢?

    1、“四王府”实指“四王坟”

    四王府小学的名称“四王府”,源于明朝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璁)四子朱载圳葬于此,称之为“四王府”。明代刘若愚在《酌中志》云:

 

    西山陵坟,景皇陵、皇太子陵、王爷坟、公主坟,各有掌府官一员,佥书十余员。以供洒扫,看守香火,凡有祭祀,即本处掌府官行礼。[1]

 

    过去忌讳“坟”字,常用“府”代替。从上面的引文也可看出:明明说的是“坟”,但官职却非“掌坟官”,而是“掌府官”。

    从上述历史记载可知:“四王府”原是明代的一位皇子的陵园,其地面建筑还保留至今——即现在的“四王府小学”。

    由于现在“四王府小学”系“正白旗甲9号”,便被误认为也属于正白旗旗营,为此,对“四王府小学”的前身,也颇有揣测,如认为系属正白旗旗营,此处大约是祭祀、宗教活动的场所,相当于汉人的祠堂。从现在查到的史料来看,清代时“四王府”尽管西面毗邻正白旗旗营,但不属于正白旗管辖,不在正白旗旗营范围之内。

    2、清代沿用“四王府”之名,归清军管辖,系绿营兵游击军官驻地

    “四王府”之名到了清代仍被沿用。《大清会典事例·卷五九O》记载:

 

    提督中军兼管中营副将一人,驻扎海淀下洼子。兼辖中营、圆明园、畅春园、树村、乐善园五讯。参将一人,驻扎春熙院。中营游击一人,驻扎四王府村。[2]

 

    《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五七》记载:

 

    (乾隆)四十六年议准。五营所管地方,中营分为五汛,副将兼管中营事务一员,仍驻扎海淀。其改设游击一员,应在四王府驻扎五汛之内。[3]

 

    上述两则记载中,前者写“讯”,后者写“汛”。在古代“汛”可通“讯”。

    按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都称“汛”。“五汛”即五股绿营兵部队。其驻防巡逻的地区,则称“汛地”或“讯地”。

    从上面两段记载可知:清代时,“四王府”驻扎着绿营兵,其最高长官为“游击”。“游击” 是分领营兵的军官,大约相当现代的团或营级军官。其职位次于“参将”(掌管本营军务的军官,官职在副官之下)。

    由此看来“四王府”确不属于正白旗营管辖。此外,我们还可从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说明“四王府”已超出了香山正白旗的管辖范围。“四王府”北面临山,南面则有三个寺庙。

    其一,三教寺

    据《五城寺院册》记载:“三教寺在四王府南。”[4] 这里有铁磐一口,明正德元年(1506年)造;有石碑一座,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立。1958年该庙有佛殿群房49间,庙内法物有土像7尊,土神像21尊。大小铁磐各一口,石碑一座。

    其二,广润寺

    在“四王府”南还有广润寺,建于乾隆年间。出于十方普觉寺(卧佛寺)北之水源头和碧云寺内的石泉,二流逶迤赴至广润寺内,汇入石池,再由池内引而东行。——此庙祭祀龙王,故又称广润寺为分水龙王庙。

    其三,五道庙

    在“四王府”南还的五道庙。此庙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内有庙房一间,庙内法物有财神、龙王、土地、山神、五道共5位,站童4位,铁花瓶一对,铁磐一口,铁香炉一尊,铁钟一口,铁烛扦2个。

    现无论三教寺,还是广润寺、五道庙早已毁圮,尚能找到遗址。

    由上述史料可知,“四王府”到了清代,不归属香山正白旗管辖,而成为清军绿营兵的驻扎之地,其最高军官是“游击”。

(二)绘制壁画的房间极小,且绘制在靠近顶端部位及柁上

     现小学校园内仍保留着一些明代“四王坟”时期的地上建筑。

    1、四王府小学仍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走进四王府小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的气息。学校大门,坐北朝南,共有八个台阶,分成两层,第一层上面建有女儿墙。在门外平台上六棵古松给人以庄重的感觉。校园内还保留着十余棵数百年的古松、古槐,仍旧那样的郁郁葱葱。

    下面我们来看几幅校园的图片。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三)

    (上图:四王府院落之一——大门)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三)
 

    (上图:四王府院落之二)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三)

    (上图:四王府院落之三)

    2、绘有壁画的小屋是背靠一座建筑的后山墙反向修建的

    下图是绘有壁画的小屋,与中国一般建筑不同,是利用一座建筑的后山墙修建的,方向坐南朝北。

       曹雪芹遗作——北京市海淀区四王府小学壁画考论(三)

    上图:室内绘有壁画的小屋

 

    从图上也可看出,这间小屋的面积极小,大约也就七八平方米的样子。“四王府”在明代时是一座陵园,这间小屋大概是用来放些祭祀用品的。

    到了清代,“四王府”成为驻军重地。这间小屋恐怕也只能放些杂物。

恰恰就在这间小屋里,遗存着10幅壁画,这些壁画绘制在东西两面墙靠近顶端的部位,以及两个柁上。这些壁画得以在二百多年后还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大概因为壁画绘制的地点极其隐蔽,不必说外面来的人,就是居住“四王府”中之人,也常常会将其忽略。

    3、能够看重这间“储藏室”小屋,在此屋绘制壁画者唯曹雪芹才有可能

     画家及画匠是一种职业,进行绘画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人们的欣赏,然而购买。然而从这些壁画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不是依据房主的需要,要求画家来画,然而付给画家报酬。而是画家出于自己的某种需要,不是为了供当时的人进行欣赏,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有人能够理解这些绘画的内容,了解这些绘画的意义。——正是这个原因,这些绘画才绘制得十分隐秘,尽量不为当时的人知晓,以便能够流传给后世。

     绘制这些壁画的地点是清兵驻军重地里的一间储藏室,作为绘制这些壁画的画家,就又必须具备另外两个条件才有可能:

     第一,能同这些绿营军的长官搭得上话

      曹雪芹虽然是被两次抄家之人,但他原来具有高贵的身份,其母是康熙皇帝的公主,其妹是雍正皇帝的皇后(竺香玉是以曹家女儿的身份进宫的,雪芹长于他,故对外是兄长的身份)。正像《石头记》脂砚斋批语所云:“金盆虽破分量在。”对于一般人来说,雪芹仍不失为有身份的人。他又是能诗善画,在当地属一代名流,很善交往,他的朋友包括清皇族中不得志的后裔(如敦敏、敦诚)、汉族知识分子(如张宜泉)、当地书画家(如鄂比),以及普通百姓——香山地区有许多关于曹雪芹的传说,便是佐证。因而如果说他与绿营兵的长官“游击”结交为朋友,也是十分自然之事。在这种情况下,他若要求在不显眼的小屋中制作几幅壁画,大约不会遭到拒绝。

     第二,画家应居住四王府附近

      绘制这10幅壁画至少要一二十天,画家不可能居住得离这间“储藏室”过远的地方。曹雪芹也具备这一条件。他所居住的正白旗旗营与“四王府”毗邻,来绘制壁画十分便捷。

     可以说能够看重这间绿营兵中的“储藏室”小屋,在此屋绘制壁画者唯曹雪芹才有可能。

                                                          (待续)

[1] 转引自《香山寺庙与旗营》第168页,由香山街道办事处编,北京出版社2010年出版。

[2] 转引自《香山寺庙与旗营》第168—169页。

[3] 转引自《香山寺庙与旗营》第169页。

[4] 转引自《香山寺庙与旗营》第168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