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建辉
“新的故宫陶瓷馆东西真的多啊,而且又特别亮堂,一眼望去精品无数,有一种一桌子好菜全部一次性端出来的感觉……”
5月13日,武汉籍摄影师动脉影(网名)在北京看陶瓷展, 14日晚在微博上发出两张陶碗照片,一会功夫便有300多个点赞和100多次转发。粉丝们追问这个展持续到什么时候,动脉影随即在微博留言:“常设,一直在,不用着急。记得去之前额外预约陶瓷馆,有名额限制的,除门票外是免费的。”
85后动脉影在武汉一家证券公司上班,2012年开始利用闲暇逛博物馆,所拍文物美图发微博。到今年5月,已拍遍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积累文物照片50多万张,新浪微博粉丝增至392万。
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荣誉纷至沓来。动脉影已接受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专访,获新浪微博“2018年度收藏领域影响力十大博主”“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文物代言人”等奖项,受邀参加国家文物局和新浪微博举办的2019年文博新媒体论坛,文物摄影作品多次被《中华遗产》、《紫禁城》、央视《诗词大会》等杂志和节目收录。
5月15日,动脉影在汉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说他至今都只是想把文物美图分享出去,许多直播做网红的邀请他都婉拒了。他置顶的一条微博写得明白:“我只是一个喜爱博物馆的普通游客,只是一个‘发照片的’,什么也不懂,工作与博物馆及文博圈都没有关系……
感谢你们的喜爱。”



拍出的佛像,有的笑得热情,有的笑得高冷
一件事情,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么多年?
“我觉得好看啊!”
动脉影说,有些特别好的文物,它很难得展出来的,拍文物有时像追星一样的,有时不惜飞到另一个城市,飞到国外去拍。有些文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拍的效果不同,就可能反复拍,国家博物馆一个中国古代文物的展,他前后去拍了十几次。
“仰望星空”的博山炉、曲线动人的青铜壶、宁静沉思的佛像侧影、光泽如银河闪耀的窑变石榴尊……
这些都出自动脉影的拍摄。
2018年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为了一睹名画真容,动脉影专门找了个周末飞去沈阳。疫情前,除了旅游度假期间去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拍摄外,有时为了拍一尊佛像,他会飞到日本,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去拍摄。
2012年12月,他和朋友去西安旅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何家村窖藏展时,华丽精美的金银器带给他极大震撼。“我好像突然开窍了,领略到以前未曾体会的文物细节之美。”他将自己拍摄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发在微博上,收获了不少好评。自此之后,动脉影看展和拍照更加投入,经常在博物馆一泡就是一整天。
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他会在看展前做足功课,在博物馆开门前早早去排队,会细心地擦拭展柜玻璃罩上留下的印痕,还会巧妙地利用旁边的观众作为背景。
“粉丝对偶像的信息和行程都了如指掌,不远千里赶去看演唱会,用相机拍下偶像闪光的一面。我去看展、拍照也是类似的心情,兴趣和热爱引导着自己去读书、去学习,密切关注展览信息,沉浸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特别快乐。”



他在杭州中国扇博物馆拍摄的一对清代挽袖,在织有花卉纹、蝠纹的蓝色布料上,以盘金、打籽等多种绣法绣有亭台楼阁、花木山水,画面排列密集匀称,色彩丰富,晕散细致。这张照片,将古代女装细节装饰之精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了众多网友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赞叹。
动脉影喜欢拍佛像,他拍的佛像特别传神。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的宋代佛像,他的照片,能拍出有的佛笑得热情,有的佛笑得高冷。而南北朝时期的佛,他能拍出佛面部表情显出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2016年3月,动脉影发布了一张南宋半月形玉梳图,转发量达到2.4万,这让他的微博经历了一次“爆发式涨粉”。2018年3月,他发布的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获得17万转评赞,网友纷纷留言惊叹“太美了”“像草莓冰沙”“不敢相信这是乾隆审美”。这张照片走红后,经常有参观者拿着手机问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这个香炉在哪里?”

苦等黑衣游客走到镜头前
动脉影说,许多人以为他是对历史感兴趣,或对历史有研究,才去拍文物,其实他大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最开始拍文物也不是冲着研究历史去的,就是觉得好看,需要分享出去,以后才会应网友要求,去写点文物说明,或把网友关于某件文物的专业介绍,贴到微博上。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杯子的图片,说上面的铭文不认识,没多久就有留言指出这是西夏文,并对铭文进行翻译。还有一次他发了一件文物,有人留言补充了一些专业知识,一问才知道,留言的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
“让懂的人去做研究,我拍好传播出去。文物科普有时很枯燥,很多平时不逛博物馆的人因我的照片走进博物馆,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他说。
拍文物上传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么多网友喜欢动脉影的照片?动脉影认为,一般人不会花那么长时间去看一件文物,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光线,拍出的效果不一样。他甚至了解许多粉丝只是喜欢文物亮丽的颜色、闪亮的感觉,比如在南京博物院拍的那张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那种粉红色粉嫩嫩的感觉。
“用眼睛看是一种直观的欣赏,用镜头拍就会思考,这件器物从什么角度拍会更美。博物馆图录里的文物大多是‘证件照’,完整地呈现它是什么样子。我拍文物通常聚焦于局部的细节,把我认为最美、最有价值的记录下来。”动脉影拍照的姿势多样,站着、蹲着、趴着、躺着,各种姿势和角度都会尝试,因此总能拍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构图,捕捉到一些匆匆浏览时不易察觉的细节。
动脉影曾经发过一张器物盖子的图片,描述它像一朵倒扣在水里的莲花。“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留言说:我在这个馆从事志愿讲解多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这件文物,感觉这件文物更美了。”

他在微博发图,并非迎合粉丝需求,很多时候就是发他想发的。比如他发了一张从长城出土的汉代小木刷,毛刷快磨平了,有粉丝留言说这件文物不美,他坚持把发到微博,“因为可以看到一千多前人们活生生的生活场景,那些使用这把小木刷的古人真实的生活过。把历史具象化,通过文物感知古人生活气息,它有着某种魔力,让他沉醉其中‘’。
在西安博物院,动脉影拍到的一块古代的砖,上面有制砖者的手印,甚至指纹都清晰可见,据说当时烧砖的工匠要对砖的质量负责,把手印按上去,以备日后查证。粉丝们纷纷在微博照片下点赞称奇。
在西安,他还拍到了一批唐代名人为他人写的墓志铭,从中可看到上官婉儿、柳宗元、韦应物、张九龄、贺知章、柳公权、白居易、韩愈等人的书法手迹。“这些过去只在纸面上的人物符号,现在在你眼前清晰了起来,从他们的字迹中,可以去感受他们的性情、趣味。”
在国内外各城市的博物馆,动脉影经常提前半小时排队第一个冲进博物馆,携带干粮持久作战,从开门拍到天黑,直到被工作人员劝离……

粉丝们也经常疑惑,为何他的照片,背景总那么干净,文物躺在那显得特别静谧?动脉影说,除了耐心排队等人散去,找角度避开人群,他还有一项绝杀武器:等穿黑色衣服的胖子经过。他曾在国家博物馆拍一个瓶子,发现如果背景是黑色,画面会更好看。于是他端着相机,苦等十几分钟,终于等到一个穿深色衣服的游客走到他对面,他这才按下快门。这个办法后来竟引来许多粉丝效仿。

个人摄影首展,作品按色彩归类
说发图时不会考虑粉丝的需求,但特殊时期动脉影又特别照顾网友的心情。2020年初疫情期间,微博上糟心的消息不断,大家心情都不太好,有粉丝留言说看了他的美图心情好些,看到情况这么糟他还每天发流水账,就很安心。动脉影说,这个时候他发现他的文物图能起到安抚大家情绪的作用,就坚持发文物照不中断,他有50万张文物照的庞大储备,至今大英博物馆的文物照都没发完,疫情那段时间,小孩一岁半,一家人居家,发图成为和陪娃一样重要的工作。
解封后,他第一站去了长沙博物馆,拍日本艺术家收藏的佛像展。一般去博物馆拍摄,他不会事先告知粉丝,也不惊动博物馆工作人员,不希望拍摄期间被干扰,但他的微博会发很多文物展讯,会在拍完后,找博物馆工作人员聊天,放松一下。
他的拍摄重在发现文物之美,但如今也越来越多往文物有意思有意味的方向拍,有时也会在微博上附上一些个人对文物的理解与感想。比如宋徽宗的《瑞鹤图》,这幅画确实很美,它是宋徽宗做了一个一群鹤在皇宫大殿上飞的梦后画的。拍了这幅画,他觉得一个皇帝,花那么多精力画画,不是个勤政的皇帝,这幅画正如后人所说,它是不祥之兆,北宋的灭亡与宋徽宗沉迷书画的个人雅好不无关系。
许多拍摄者特别重视设备,他说摄影爱好者的标配无人机他就没买,5000元左右的镜头,7年了他都没换,他认为文物摄影重要的事看,观察,思考拍摄角度,耐心等待拍摄时机。拍完他也会修图,不过他是把博物馆里一般拍偏黄的色调尽量修回文物本身的颜色。




“时不时有人发私信问我,你的工作室在哪里?团队还招不招人?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带着一台单反相机去逛博物馆,拍照、选图、修图、发布都是自己。”动脉影说,包括他飞国外拍摄的费用,都是自费的,这些花费都是他工作的积蓄,没用父母的钱,如今照片的版权,为博物馆做的一些短视频、代言,还可以为他增加一些收入。
随着微博粉丝增多、影响力扩大,动脉影收到越来越多博物馆的邀约,合作方式也从拍摄照片、宣传展览延伸到文创产品开发。2019年,动脉影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观瓷”系列笔记本和明信片。他还在微博上开设专题“本周看啥展”,定期推荐国内博物馆精品展览。去年春节期间,动脉影整理了几十个线上展览链接,方便网友“云逛展”。这条微博获得7万多次转发、4万多次点赞,还有博物馆官微在留言里推荐自家的展览。
多年前的一次“找茬”,他用镜头帮助武汉博物馆弥补了展陈中的不足,由此和家乡
的博物馆结缘。此后,武汉博物馆邀请他为馆里的精品文物拍摄了“艺术照”,通过其独特的构图和视角,重新诠释了文物之美,这一批文物也成为观众们经常来打卡的“网红”藏品。


5月18日,动脉影的首个摄影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幕。选择在家乡的博物馆举办首展,动脉影有着自己的坚持:“虽然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得知我想做摄影展时,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但作为一个武汉人,我最想的还是在家乡的博物馆里做这个展览。”
这次展览所展示的150幅摄影作品由动脉影精心挑选,按色彩归类,分别以“德居中央•黄”、“赤阳为尚•红”、“贤正清寂•白”、“云破幽蓝•青”、“翠竹猗猗•绿”五种色调为基础,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又展示各种色彩的代表性文物,配以各具特色的摄影作品,会带给观众一场视觉上的享受。
“不按历史朝代分类,那样会滑向学术专业领域,从美的角度来看,色彩最直观。”动脉影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