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婷:天津爆炸报道,他们引用了我的《暴风雨过去之后》

(2015-08-30 20:25:09)
标签:

文化

分类: 稿件
 
 
 
15日上午10点半,诗人舒婷坐上卓尔书店3楼剧场台上,读者、诗歌爱好者、摄影记者们蜂拥而上,闪光灯持续闪烁。

文/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坐到舒婷对面的是《中国诗歌》主编、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按程序,舒婷是首届武汉诗歌节第一位与读者“面对面”的诗人,阎志是这场”面对面”活动的主持人和对谈者。今明两天共有7位著名诗人要与读者“面对面”。

63岁的舒婷一身深色衣装,语言舒缓,对谈间不时冒出活泼的话语来。

后台读者走上台,席地围坐在舒婷周围
舒婷首先用“我的朋友,亲爱的读者“致以问候,她说自己刚从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活动回来,还没来得及回家,就被阎志喊到首届武汉诗歌节。武汉诗人很多,她在武汉有很多诗歌记忆,刚才很多读者请她签名,说是读她的诗长大的。

“我已是一个过时的人,阎志是我的朋友,他请我与读者见面,有互动环节,我同意了。”

舒婷说,在剑桥碰到徐志摩的长孙,他已不会说中文,他问我,中国有没有和他爷爷一样的诗人,我说有啊,闻一多就是。读者们说是读我的诗长大的,我是读闻一多先生的诗长大的。

我对这场诗歌节很好奇,我也有问题要问阎志,为什么连续办了多届闻一多诗歌奖?为什么想到要在武汉举办一场诗歌节?

阎志回答:大姐问了,我一定回答,这个奖是7年前卓尔与闻一多基金会共同发起的,闻一多是湖北人,是与徐志摩有交往的同时代的知名诗人,他们是现代中国诗歌的代表人,办一个闻一多诗歌奖可以传承闻一多的诗歌精神。

昨天和舒大姐聊到书店的话题,舒大姐有很多感概,她说国外书店的活动,大家经常席地而坐,我们现在也可以,请后面站着的读者到台上席地而坐。

话音刚落,后面挤站的读者纷纷上台,围坐在舒婷与阎志周围。

天津这场爆炸,大家都应该思考

舒婷展开国外书店的话题,她说,我在国外许多书店做过活动,如两次在莱比锡的书店,在美国、土耳其的书店和图书馆,都做过活动。在国内的书店,这是第一次。在书点做活动是很聪明的想法,人们不是批评许多中国人是看手机的低头族吗?欧洲、日本、韩国人在火车飞机还能看到抱着一本书看,在中国很难了。在书店的好处,一是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其次是对鼓励读书,对增进读书习惯有帮助。

接着舒婷话锋一转,她说,今天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天津这场爆炸,相信大家每天在手机里都能看到相关的新闻,北京一家新闻网站,报道天津爆炸时,引用了我多年前的一首诗——《暴风雨过去之后》,那是当年为纪念渤海2号钻井船遇难的72名同志而作的。

“当年我和叶延滨参加第一届青春诗会,那是《致橡树》传播出去后,所有人都认为我只会写爱情诗,我不服气,《暴风雨过去之后》是我的一个证明。“

“35年以后,媒体还引用这首诗,我心中不知是该悲,还是该喜!”

“天津这场大火、爆炸,大家都应该关心,都应该思考!”


舒婷现场建议读者用武汉话朗诵她的诗

一位中年男读者急着上台朗诵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声音高亢洪亮。

两位女读者随后上台朗诵《致橡树》,舒婷打断她们,请她们用方言朗诵,全场立时骚动起来。

其中一位女读者果然用武汉话朗诵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读者们乐坏了,有读者说:“方言朗诵舒婷老师的诗,还别有一番韵味呢!”

舒婷笑着说,《致橡树》虽然是我喜欢的作品,但让一个老太太经常朗诵或听她20多岁写的作品,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也是不合适的,我先生要是听到这首诗,一定捂着耳朵逃跑,会说心脏病要发作。在德国、在剑桥,朗诵作品中,我没选《致橡树》,他们也硬把它加进来。

“在我家的门口,导游们拿着扩音器,也在讲《致橡树》。”


武汉一企业家要求公司员工必须会背舒婷的诗

有一名读者兴冲冲上台,他是武汉本地企业家朱建斌,他说自己大学时代读舒婷的诗,今年60岁,比舒大姐小几岁,他的企业招聘员工要求能背诵出舒婷的诗,在职员工要求能背诵20首舒婷诗,用舒婷诗打造企业文化,从他企业走出的好几位员工后来成为武汉大学的文学博士,有的进入媒体工作。

读者们大呼,既然你能背舒婷的诗,现场背。
朱建斌果然完整背出舒婷的诗《也许》。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

读者们鼓掌表示信服。

朱建斌看上去确实是三四十岁的样子。

阎志说,看来舒大姐的诗有养颜功能。


舒婷说,我的诗如果真有养颜的效果,朱老师要给我企业的股份。读者又是一阵狂笑。


诗歌交流现场读者和媒体 摄影/许巍巍

舒婷回忆在汉创作《神女峰》的情形

舒婷说,当年与艾青、臧克家一起获过奖,能拿到800元奖金,很想到长江走一走。在江轮下船,遇见一当时罕见的女研究生,她穿着不修边幅,黯然神伤,说找不到她的橡树。后来又是一次下船,遇见的是一位很漂亮的女广播员,也说自己找不到橡树。

“好像我在经营一个橡树的苗圃!我感觉哪里出了问题。恰好船过神女峰,到了武汉,我就写下了《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

舒婷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经历,不同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诗,你们朗诵别人的诗,是按你们自己的情感经历和理解去朗诵的,所以从你们嘴里朗诵出来的我的诗,如同嫁出去的女儿,这些诗已属于你们了,你们是这些诗的婆家。

什么才算是好诗?
今天的诗歌才回到了诗歌本身

舒婷说,30多年前写诗,也许是真能得到诗以外的东西,诗写得好,你能从农村调到文化馆,你诗写得好,还可以得到爱情。

今天你写诗,别人会说,多酸啊,你有饭吃吗?

今天诗才回到了诗本身,你不能从诗里得到诗以外的东西。

“写诗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写给自己的诗就是好诗,如果你真诚对待诗,就不会在乎它能带来什么,它首先是能滋润你的心灵,令你勇于与孤单、恐惧为伴。”

一男读者问,写诗是否要像古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舒婷说,并非所有诗像完成作业,至少她的《致橡树》是一气呵成的,之后重感冒了几天,那是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一位自称53岁的女读者问,年轻时的追求现在感觉如过眼烟云,问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

舒婷说,这个问题很哲学,她自己的诗一直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很多事不如意,不可强求,她本人很长一段时间不接受采访,不演讲,不为人写序,是为了有一个内心真实的自我,不说假话,也许这样可以获得一个安宁的晚年。


读者排队请舒婷签名 摄影/许巍巍

朦胧诗之后的诗读不懂了,为什么?
每一代的诗歌形式不同没有优劣之分

一位男读者问,朦胧诗之后的诗读不懂了,为什么?

舒婷说,我认为自己在诗歌界是一个老太婆了,已经过时了,但还是想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诗人和受众,一代代年轻人追求不同诗歌形式与视野,它们没有优劣之分,都是优秀的作品,而且现在精神生活的方式很多,不是所有的人需要写诗,也不是所有人需要读诗,音乐、绘画也能给人带来安慰。

一名女大学生问,现在是读图时代,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舒婷说,正是现代生活嘈杂浮躁,才需要诗给我们宁静,让疲乏、痛苦、失望的心灵能得到休息,当然有很多种途径休息,但如果你热爱诗,无论生活多么不安全,诗还是安全的。

一名男读者问,诗人最重要的情怀和责任是什么?

舒婷说,诗人是很本能的,不是设计出来的。诗人对肩上担什么,眼前看什么,每个人是有他自己的理解的。如我眼前,总是看到诗人,他们是优秀的,他们的诗也是优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