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理论观点
特性--因素论基本上是一种以经验为导向的指导模式,其主要焦点就是人—职匹配。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差异心理学的思想。
特性因素论认为个别差异现象普遍的存在于个人心理与行为中。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性(即特质);而某种能力模式及人格模式又与某些特定职业相关。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适应的职业,人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机会,人的特性又是可客观测量的。职业指导就是解决个人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根据帕森斯所揭示的职业指导三要素,职业指导的过程有三部组成。
(一)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通过心理测量及其他手段,获得有关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的个人资料,同时通过谈话、调查等方法获得有关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
(二)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
其包括:
1. 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
2.求职的最低条件,诸如学历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身体要求、年龄、各种能力及其他心理特点的要求。
3.为准备就业而设置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及提供这种训练的教育机构、学习年限、入学资格和费用等。
4.就业的机会。
(三)人---职匹配
指导人员在了解其志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个人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