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们爱历史
我们爱历史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506
  • 关注人气:1,8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是曹操心爱的儒将,仅活了三十六岁,却被称颂为“军中长者”

(2017-09-22 16:23:14)
标签:

杂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icKuudx3bk0Kk0ltc2pqoj5z7pUkHjqf3ELK2xDMM1ib9OnpY9WBicxj2L7M5xR4wAChG2CgvaTmRwv0x1FDwf6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一本《三国演义》不知让多少人痴迷于三国的历史,刘备在这本小说里拥有著名的“五虎上将”,作为实力最为强劲的曹操也配置了“五子良将”。

当然各位看官先不要激动,文中既不会提张飞、赵云,也不会有张郃、徐晃。如果大家小时候打过街机的话,那么《三国志》想必一定会有印象,这部伴随不少人青春的游戏里有一个战将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第一关的BOSS李典。

作为曹操队伍里比较出名却又不是一等的将军,李典的事迹究竟如何呢?

一、山东大族

曹操队伍中勇将、谋将不在少数,却缺少儒将。而李典恰好补充了这一短板。

他出身于山东巨野的大族,本身崇尚学习,尊敬儒雅,史书上记载其:“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看来在文学追求上与关二爷也有相同的爱好,都爱看《左传》。

可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下,想要安心读书几乎是不可能的。李典的伯父李乾比较有胆魄,自己率领几千食客跟随曹操,先是在寿张打败过黄巾军,之后又攻打袁术,征讨徐州。后来吕布突袭兖州,李乾带兵回援。结果被吕布手下张辽大败。

因为李氏为当地大族,为了消除隐患,张辽带兵屠杀了大批巨野李氏,从此李典与张辽结仇,一直到最后也不和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icKuudx3bk0Kk0ltc2pqoj5z7pUkHjqfiaWeibyyBibQOlIm32AK0r1iaZGYzZmrVq7uJx1VbDycq6fuyFO1tdYGA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二、心细立大功

李典接手了伯父的部队之后,工作大多数都是屯田、运粮。官渡之战后,曹操追杀袁氏余孽,与袁尚决战于黎阳。曹军此战的粮草供应主要依靠水路,这样既快捷又节省消耗。

可当时水路完全由袁军把持,曹操对粮草官李典不放心,赶紧修改了命令:如果水路不通就改走陆路。但是李典拒绝了,他带领手下先期在运粮道路上观察,发现袁军虽然人数众多,却不穿盔甲,每天就是奔走打闹,完全没认识到水路的重要性。

李典估算了一下认为,以曹军的攻势和袁军目前的状态,等到水路粮船走过来的时候袁军早就败退了。果不其然,后方粮草船运往前线时,袁尚的军队早已四散奔跑,这样曹军及时获得了粮草补充,没有出现前几次战役中断炊的窘况,可以说李典的心细和决断为后勤保障立下了大功。

在曹操攻击袁尚的同时,刘备趁机北伐,曾一路打到了叶县,距许昌只有一步之遥。曹操派夏侯惇为主将,李典、于禁为副将率军进行反击。三将协同合力将刘备一路推了回去,战线一直打到博望附近。某天,刘备带领少量兵将进行挑战,刚刚交手便转身逃走。

曹军一路追赶至博望坡前,心细的李典发现前面山路越来越狭窄,草木越来越密集,担心怕有伏兵便进言道:“穷寇莫追”。

可是连日来的胜利早就让夏侯惇、于禁忘乎所以,夏侯惇埋怨李典胆小,命令其带兵回去守大营,自己和于禁脚一滑继续朝前追。后面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一场“火烧博望坡”让刚烈的夏侯惇差点壮烈。

幸亏李典观察形势,及时率兵来援,杀退了伏兵将夏侯惇、于禁救了出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icKuudx3bk0Kk0ltc2pqoj5z7pUkHjqfvISQHKs4FGYbCWsE0Y9bYbAUIMYT9PuRuWp2F5icIa8eicWfa6ia3EMA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三、大将之风

此战李典受到了曹操的夸奖,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李典却表现出谦虚的品格,完全不争功,同时对待文官同僚没有武将那般的粗鲁无礼,被全军称颂为“长者”。

几年之后,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杀得大败。退回许昌之前,他安排张辽、李典、乐进带兵防守合肥,并且严令不可轻易交战。

当时三人的军队只有七千人,而孙权引兵数万来攻。曹军虽是新败,三人却同时认为应该趁着孙权立足未稳及时予以反击。

可奥妙的是主将为张辽,前文介绍过了,张辽与李典有灭族之恨,而乐进与二人也吃不到一个锅里。张辽怕三人不和睦造成战时指挥失灵,所以迟迟不敢下出击的命令。

忽然李典挺身而出,说道:“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意思是舍弃私仇,专管公事。在李典的大度之下,乐进也发表了团结的意见,于是乎李典与张辽率领八百勇士突然从城里杀出,大败孙权军队。

此战非同小可,它让在赤壁吓破胆的曹军重拾信心,南线也从守势变成了攻势。直到曹丕即位之后,仍然对此战赞不绝口,他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icKuudx3bk0Kk0ltc2pqoj5z7pUkHjqf4srhiasAcp1tOcpX3OOuYdSficfSAJQJu0zFhmoJDVkClYHCrJf3iag1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四、魏之耿纯

前段时间播出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中,曾经展现了权贵之家在家乡圈地,为非作歹,甚至胁迫当地官府的景象。

曹操起初为了鼓励战将对自己的效忠,允许战将自行招募兵勇。这种形式决定了一些部队连曹操都是调遣不动的,需要依靠手下的大将。所以大将与曹操成为了互相依仗的态势,等北方平定急需治理内政之时,权贵们尾大不掉的情况就如鲠在喉了。

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恶化,只有将这些人的家族从家乡迁到都城才可以。一则权贵离开家乡就失去了盘根错节的根基;二则都城的治安严格,可以防止他们乱来。

然而这种政策怎么可能得到下边将军们的响应,这时只有李典站了出来,主动将部下家族三千多户将近一万三千多人迁到邺城,让曹操抚掌称赞。

因为在东汉时,刘秀手下的大将耿纯就主动带着家族脱离家乡,于是曹操赞李典为“当世耿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icKuudx3bk0Kk0ltc2pqoj5z7pUkHjqfoG4ayib4O3KCIqmXt145KXU4Du1hxuWpsnYZFFU9nVSkZolUZR5TS9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然而如此的儒将却遭“天妒英才”,年仅三十六岁便匆匆离世,死后被追封为愍侯。虽然他没有另一位英年早逝的郭嘉名气大,但是却留下了自己“军中长者”的光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