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上的今天:一位铁腕强人去世,后人却多记得他柔美如女子的词

(2017-02-27 12:01:15)
标签:

杂谈


http://dingyue.nosdn.127.net/jelvfwOFjOJRZiMNP4jUeYRCvsX49H9hNopk73cv9wV1x1488167831360.jpg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2月27日,对于西方世界的文艺粉丝们来说,是个沉痛的纪念日,法国在1892年的这一天,失去了世界时尚大师路易·威登,而2013年的这一天,美国钢琴大师范·克莱本,也在德克萨斯州平静的闭上了眼睛。每一个姓名,都意味着一种优雅至极的感受,令人在流连回味之间,深深一叹。

而北宋宋仁宗至和二年,即1055年2月27日,却是星光灿烂的北宋词坛,巨星沉痛陨落的日子,一位六十四岁的重量级词人,在这一天与世长辞。他一生才思,永远喷薄如清泉,书法文章皆有精品流传,但最璀璨当属词篇,一万多首词作传世,篇篇秀丽缠绵风格,字字扣人心扉,昔日南唐的花间词风,在他手中焕然全新生命,震撼两宋词坛的婉约词派,更视他为不二祖师。也因这柔美风格,至今好些半瓶子醋的文学青年,竟常把他当做女子。

而在这一天,这位重量级词坛大师的离世,引发的更是举国沉痛,宋仁宗为他辍朝二日,亲自为他题写墓碑。然后整个两宋年间,一代代后人对他的怀念,也从来源源不断,无数后辈学子读到他的秀美桥段,纵是从未谋面,亦是不由自主心向往之。那种思念的情怀,一如他那一句千载之后,依然不停打动现代人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http://dingyue.nosdn.127.net/qorPmTidNhCYwpH1yxncjOUh4=ukXxyo3i=RFmOdo6ofl1488167822217.jpg

没错,这位在这天与世长辞,深深引发感怀,至今是无数文学青年大爱的北宋词坛牛人,正是这句词的主人——晏殊!

但是,现代人读到的晏殊,常是满篇词作扑面而来的风雅,那怦然心动间,幻想里的风雅俊男。但是在宋朝人的记忆里,写得秀美词章的晏殊,非但毫无柔美做派,相反堪称正气浩然的铁汉。那个公认文明繁华的北宋王朝,更有他慷慨担当的身影。认识晏殊,所谓婉约柔美,只是表面风情,真正该认识的,就是这样一位慷慨热血的男儿。

晏殊的风采,早在十四岁那年,也就是大宋景德元年(1004),就一气惊了北宋朝野,这个当时号称神童的江西少年,轻松就在大宋殿试中名列前茅。甚至在诗赋考试中,他竟主动给宋真宗说,这些考题之前自己都做过,请求换卷另考。一身正气才华,引得群臣纷纷议论,宋真宗却乐开了花:又老实又有才,人才啊!

从此以后,晏殊就进入了升官的快车道,不但做了太子赵祯,也就是后来宋仁宗的陪读,更是宋真宗当时极度信任的心腹臣子。当然如此风光,自然也遭妒忌,最初考试时,宰相寇准都对他十分看不顺。但宦海浮沉里,这位神童更迅速证明:自己的本事不单在读书,更在情商。只凭一个独特风格:持重,多少大风大浪,都顺利扛过去。

何为持重?看晏殊的日常做派就知道,二三十年如一日的淡定,从不开口乱发议论,尤其最忌夸夸其谈,要害的公务,更是极少发出不负责任议论,官场的日常交际,更是十分谨慎,哪怕对他不友善的同僚,对方有值得自己学的地方,就会耐心学,好些看他不顺眼的前辈,最终都被他的品质折服,人缘越发好。

当然比起能力来,这类持重,都是表面文章,二十年宦海浮沉,晏殊真正修炼成的,正是这关键持重的本事:不管多么棘手的公务,从来不慌不急,别看极少发言,但简单一句话,就能抓住要害事务,出手就是最简单的话,解决最头大的问题。他令晚年宋真宗最喜爱的,也正是这本事。那时宋真宗健康恶化,想问题都常焦虑,但每当晏殊的奏折送来,一两句话就解决,立刻就不焦虑!

http://dingyue.nosdn.127.net/EuoAqH9H2fo5KaYus4Pzuq=1LcPotudGzB=lN5B7AQkW31488167859009.jpg


但他这本事,真正叫群臣们震撼,却是在宋真宗驾崩时,当时即位的宋仁宗才十二岁,宰相丁谓,也就是那位大科学家,亦是把寇准都坑惨的大奸臣,一下来了精神,拉上枢密使曹利用,猴急着要联手抓权。这二位强强联合,百官谁人敢拦?可要是拦不住,大宋国务就姓丁了。关键时刻,晏殊平静站出,一句“垂帘听政”,立刻叫丁谓哑然。你再有资格,敢和太后争?果然刘太后顺风顺水抓权,丁谓狼狈贬走。晏殊在其中,堪称劳苦功高。

这一番表现多重要?照后世一致评价,简直是高水平舵手,叫突遭国丧的北宋王朝,有惊无险的度过政治暗礁。但立下大功的晏殊,很快就惹刘太后生了气,只因反对刘太后提拔亲信,被刘太后一怒贬出了京,但晏殊却毫无怨言,轻松就上任了:别看扶上了太后,那是为了大宋江山,绝不是为了依附太后,别看学会了持重,但晏殊依然是老实人。

带着这样的觉悟,老实人晏殊,走到哪里都有声有色,贬到宣州后,在当地建了睢阳书院,不但发展成北宋四大书院之首,还引进个特殊人才——一位正守孝的小县官来讲学。这位小县官,就是后来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提拔这位人才,在晏殊一辈子里,只是小试牛刀,其他诸如韩琦,富弼,这一群开创宋仁宗盛世的团队,几乎都是他慧眼发现。老实人晏殊,看人也是这样持重,简单细节就发现人才!

http://dingyue.nosdn.127.net/S1AV1aom47ZMyW9AghSgIcOTB6gyFgASztgzykmjkWqh=1488167873381.jpg

当然大宋诸多莘莘学子们,最感谢他的事,还不是办学校,而是改教育规矩,待到宋仁宗亲政时,已是宰相的晏殊,大胆推行官学制度,官学教育从此免费,太学还增加经济补助,是为中国古代史划时代教育福利。后人常赞北宋文教昌盛,其实正是晏殊这事打底。

如果说这类事,还只是锦上添花,那么北宋景佑年间,当西夏突然崛起,凶悍的西夏军连连在边境重创宋军时,满朝文武都哑然,却是身为三司使的晏殊站出来,火速四条对策:撤内臣监军,边境训练弓箭手,宫廷节省开支支持前线,追讨各衙门欠债补充军费,件件戳到大宋马蜂窝,立刻引炸锅。尤其第一条,简直是掀大宋军事制度老底,但晏殊斩钉截铁:必须这么办,出事我负责。于是真这么办了,果然战局好转,西夏乖乖求和。

而在多次默默担当后,晏殊的健康,也终于到了尽头,六十三岁那年,他主动求退,并且给宋仁宗说,自己年岁已高,不值得宋仁宗挂念了。就像他一直以来的持重表现一样,仕途的尾声,他依然这样持重,持重的默默退去,并在第二年病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d1iBggITKjO9okcG8=XRI2yg6Gv58BM6WbVgh8SpGKt8c1488167896261.jpg

这就是这位词人的一生,一万首词的创作,是他人生里的调剂,真正的热血挥洒,只在国事辛劳。北宋多名相,后人多记住的,是那些关键时刻风光表现的名相们,但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道理,真正的英雄,不止是沧海横流的英雄本色,更是晏殊这般,深藏功与名,却以坚决的担当,默默的支撑。任何一个王朝,强大的时候,总有晏殊这般默默担当的人物,而灭亡时候,一个教训却也同样:担当者少,作秀者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