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p3a.bytecdn.cn/large/15390002ea25b724fb34?imageView2/2/w/475/h/270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1月17日,是个常出爆炸新闻的日子,只看二十世纪,爆的全球震惊的军事事件就有不少。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某年这天,一个今天已消失的“地区霸国”偷拿中国领土,被中国海军一顿老拳揍进南海里喂鱼。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年这天,某超级大国突然发飙,轰炸加导弹的雷霆打法,把一个号称世界第三的中东强国轻松打躺下,全新战术理念,瞬间震惊全球。
而对于中国古代史,乃至华夏民族的强国史来说,汉景帝前元三年,即西历公元前154年1月17日的这条爆炸新闻,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长期霸道且富得流油的实在亲戚,汉景帝的好叔叔吴王刘濞,彻底翻脸变了恶魔,先是大刀片子狠砍,把治下所有两千石俸禄以下的汉朝直派官员全杀光,接着下总动员令,境内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所有男丁,都要披甲从军,眨眼间聚起二十万大军,高调向全天下宣告:造反了!
当然造反这话,他当时也没明说,冠冕堂皇的话,叫“清君侧,诛晁错”。也就是汉景帝身边的晁错是个奸臣,叔叔我打进长安宰了他。但别管怎么说,打仗是一定的。
当消息爆炸般传遍时,汉朝上下一致的惊叹就是:承平了四十年的汉朝,竟然又打仗了。确切说,怂包了四十年,还是逃不过打仗。
那个年月的汉朝,史料上通常叫“文景之治”,在后人的眼里,出名的国泰民安,但在当时好些人眼里,却是出名的窝囊:自从刘邦过世后,一统天下的大汉王朝,一直是夹着尾巴做人。
北方骄横的匈奴?当然是不敢打,出点麻烦事,自己被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人,甚至曾在国内呼风唤雨的铁腕女强人吕后,被匈奴单于赤裸裸写信性骚扰,都是打落门牙往肚子咽,陪着笑脸送钱送女人换和平。当然也有拍案一怒,大规模出兵防备匈奴的时候,却也就是摆个样子,一路尾随,却干看着匈奴烧杀抢掠。比如那位汉文帝十分欣赏的名将周亚夫,带兵抗击匈奴,就是一路跟着送走,比送亲朋还热情。
https://p3a.bytecdn.cn/large/15a00001038ccece129f?imageView2/2/w/824/h/329
对外如此怂包,对内也好不到哪去,比如对那些诸侯王们,那更是常年怂到没尊严,就说这终于扯旗造反的吴王刘濞。那就是个常年横着走的角色,从来不拿皇帝当领导,莫说是平日私开铜山铸币,自己造的钱哗啦啦往市场扔,闹的国家通货膨胀,军队更是成天扩充。而且连诸侯王分内的入朝朝拜,也是从来摆谱不去。如此嚣张,汉朝从文帝开始到此时汉景帝,都是好言安慰,半句重话也不说,可怂到这地步,还是翻脸了!
常年蹬鼻子的刘濞,这次彻底上脸,而且阵仗十分大,汉朝各地诸侯,和他一条战线的,保守估计十多家,连他算上一起扯旗翻脸的,更是多达七家,单是动员军队,数量就多达六十多万。这刘濞本人更是嚣张爆棚,直接一篇战斗檄文表决心: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备兵革,聚谷实,夜以继日,三十余年,凡为此。这话粗点翻译:叔叔我节衣缩食备战三十年,就为打死汉朝这个怂蛋!
这是忍辱负重的西汉王朝,励精图治近半世纪后,遭遇的最残酷国难危机!史称“七国之乱”!
https://p3a.bytecdn.cn/large/15a100035d916f8987c8?imageView2/2/w/640/h/469
当然,此时得意洋洋的刘濞,大概没有想到,贵为朝廷的西汉王朝,为什么会长期怂?说白了,还不是为他们这些诸侯王。
西汉开国,制度上一大创举,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这个制度对汉朝早期休养生息,乃至拱卫皇权,都曾起过大用,汉文帝本人就是诸侯王出身,也正是诸侯王的力挺,才让西汉在吕后专权时,总算没改了姓。但是,发展到汉景帝年代,这个好制度,已经成了大坑。
有多坑,看地图就知道:西汉开国,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只有十五个郡,而诸侯王占有的领地,却多达四十五个郡,中央政府从开国起,就是弱势地位。发展到汉景帝年间,长期休养生息,增强了大汉国力,却也养肥了诸侯,这些诸侯们霸着朝廷的地,享受着朝廷特权,却成了朝廷政令的最大障碍,好些人更有强悍军队,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发难。
这样的西汉,再有钱又有什么用,就说对匈奴,哪怕匈奴再凶,汉朝稍一狠,后院就可能起火。哪里可能下定决心抗击匈奴?两面夹击下的西汉,表面繁荣下,其实已经陷入到危机里,正如汉文帝时代名臣贾谊的感慨:西汉就像一个表面强壮的巨人,其实却是严重营养不平衡,诸侯的威胁,就好比大腿上的肉比身子还粗,百分百畸形!
如果一直这么畸形下去,西汉王朝的灾难,恐怕会立刻到来。所以汉景帝登基后,在其最信任大臣,御史中丞晁错的谋划下,开始向这个问题开刀,可诸侯已成气候,只有横下心来动手术:削地!动作特别大,所以也给了刘濞这样的诸侯口实,真个高调反了!
https://p3a.bytecdn.cn/large/159d0003d791e43f4158?imageView2/2/w/364/h/220
刘濞一造反,一开始真顺利,打了不少胜仗,把关中平原的门户睢阳也围了。倡导削地的晁错,更被汉景帝狠心杀掉。但是他却忘记了这个道理:西汉一直这么怂,就因为他们这些绊脚石,现在自己撕破脸,西汉还能客气?
果然,既然生死存亡的时刻,西汉王朝在一忍再忍后,终于骤然使出全力,晁错生前苦心筹划的新型骑兵军团,在确认了匈奴近期不会南下后,终于呼啸南下,几下暴烈冲击,就把几十万诸侯军队打的七零八落。下邑大决战上,本为雪耻匈奴而不惜血本打造的西汉骑兵军团,仿佛牛刀杀鸡一般,将刘濞的主力彻底歼灭,刘濞在逃亡路上被杀,其他造反诸王也纷纷败亡,这场声势熏天的叛乱,三个月就灭掉了。
https://p3a.bytecdn.cn/large/15a000010267f9234ea1?imageView2/2/w/510/h/424
说到底,还是这些王爷,错估了长期怂包的西汉王朝,面对这场战争的决心,总以为怂习惯的汉朝,还会息事宁人,完美想到,西汉是忍辱负重,忍辱中默默磨刀,这下撞到了刀口上。
而这场不作不死的叛乱,对于西汉历史,也是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七国之乱平定,反对西汉军政改革的诸侯王力量,几乎就被一勺烩,等于一脚踢开绊脚石,休养生息的西汉,这下更高速发展,军事特别是骑兵实力突飞猛进,一批新崛起的将官,更成为未来汉军的栋梁。到了汉武帝在位时,汉朝终于以追亡逐北的方式,将死敌匈奴送上了败亡之路。说起来,也正是这些诸王们的不作不死,加速了汉朝的华丽蜕变。
在一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改革面前,任何企图做绊脚石的力量,最终都会沦为笑柄。这几个不作不死的王爷,就是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