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自以为是怎么办?(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

标签:
珠海帮达心理珠海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珠海市心理咨询珠海心理曹泽能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 |
“近来和孩子聊天时,孩子会表示自己聪明,有点自以为是。我觉得这样不太好,想着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肯定太概括了,让孩子有点傲慢和膨胀。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呢?”近日,在珠海特区报教子有方微信读者群中,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8月10日,记者就家长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曹泽能,由专家为家长们“支招”。
分析
曹泽能表示,首先要了解“自以为是”的含义,即自我感觉良好,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事情,总以为自己的所思、所行都是对的,非常主观,不够虚心。主要表现有:一是喜欢感性而非理性地处世做事,爱冲动、情绪化、不务实,做对的时候较少;二是做事总凭经验、重感觉,不实事求是、辩证看问题,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听不进他人建议,盲目自信。
随后,曹泽能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孩子“自以为是”的原因。一是父母源自放任型的教育,其特点是允许孩子充分自由,对孩子不作要求,从不惩罚孩子,极少监管孩子的活动,在这种教育下,孩子往往“自命不凡”;二是可能因为达克效应,这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越弱的人,越容易缺乏正确认识自己与别人的能力,越容易沉浸在自我幻想的优越感中,从而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也难以看到别人的优点,因此妄自尊大;三是极度自恋、自尊过剩,这样的孩子会绝对化以自我为中心,夸大自己的成就,感觉不到别人的厉害,容易“出风头、博眼球”;
建议
那如何帮助孩子不自以为是呢?曹泽能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理解孩子的自以为是,这种情形也是一种自我探索,他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想急于得到鼓励,所以在表达的程度上可能拿捏不准,但对自己、他人的影响不大,这种善意与自信的性格表现总比自卑、敏感要好。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自以为是有分寸的时候,父母无需过度担心、过多干预,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呈现。出现这种情况,只需给孩子一个理解的微笑即可。当父母发现孩子自以为是的时候,可巧妙引导,不要猛然批评。比方孩子在
第二,孩子若大一点到了青春期,他的有些自以为是属于正常情况。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典型性格特点之一就是性格张扬、自我认知强、常极端化看问题,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品问题”。家长不用焦虑,等过了这个时期,状况会不治自愈。若父母矫枉过正,一味地打压孩子的积极表现,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亲子关系僵硬与紧张,反而容易伤害到孩子。如果父母愿意退一步,以平常心、宽容心与孩子平等相处,那么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主动去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
第三,父母在肯定孩子时,不要模糊化说“你很棒”“你好厉害”,而是要具体化、有针对性的表扬。譬如,“你在做事时,很认真、想了很多办法,竭尽了全力,妈妈为你的坚持而高兴!”又譬如,孩子比较爱干净整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十分整齐,此时你可以表扬:“我都要向你学习你这个爱干净的习惯!”
第四,父母尽最大可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学习新鲜的事物,见识更大的世界、更优秀的人群,让孩子明白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在哪,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第五,鼓励孩子养成多看书、写日记、适当反思的习惯,总结一天的收获与不足。学会反思,孩子会变得更包容他人的不足与生活的差异,同时变得更加理性,知道不同的人有分歧是必然的、正常的。
第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参加同龄人的人际交往活动,以及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因为,同龄人不会像长辈那样有意识地照顾孩子的感受,同龄人只会正常地交往。如果孩子在同龄的团体中颇受欢迎,那就不会存在自以为是的问题。反之,孩子就会遭受挫折,可以检视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成长。
老师简介:
曹泽能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已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8年,辅导各类心理咨询案例达11000人次以上,曾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金奖、2011年珠海市政府优秀技能人才三等奖。
心理师-曹泽能手机:1332665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