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跑来戴眼镜的老马

标签:
文化 |
虽然今年的牧草根据当地的说法不是很盛,然毕竟实实在在的草原所带给人的生命感悟是不同的。老马在草原上恣意地游走,(很遗憾,已经没有了奔腾的体力),在似曾相识的蒙古包前反复的徘徊,(当然不会是因为肚子饿),骑上了枣红色的草原骏马(很忐忑,估计身子底下那匹马会抱怨:今天驮的这位戴眼镜的家伙也忒沉点了吧),老马像蒙古人一样用手撕扯着手抓羊肉(很豪爽,也觉着很好吃),端起了60度的“草原白”酒杯(太有劲,老马喝得脸红脖子粗且身形踉跄)。当听到粗犷的男声和女声唱起那悠长、浑厚、充斥着不羁之情的草原牧歌时,老马当时的唯一感觉就是想哭,也想向他们一样,对着这大天苍穹,喊出高亢,喊出激情,喊出那心中的一腔真切。
腾格尔的《天堂》好听是好听,可当初老觉着用情有点过,甚或还有点咬牙切齿的意思。直到现在才终于明白:这才是真正来自草原的声音,在这样广阔的草原上,就配有如此天堂回响般的歌声,像是深情的呼唤,又像是生命的呐喊。
刚翻过山口,引入眼帘的这一望无际和蓝天白云令老马顿感兴奋。
在距离草原还有五公里的地方,就是希拉穆仁小镇,镇上有一个普会寺,藏传佛教的寺庙,当时日照很强,使寺庙通体发散出一种鲜艳的光芒。
蒙古族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周围随时可以看到矫健的蒙古马,右侧那匹枣红色的,暂时做了老马的坐骑,只是有点作孽,枣红马运气不好,碰上老马这样一个顶仨的。
举头便是摄人的牧区景色,
这是在蒙古包内,饭前有点当地的小点心,基本是乳酪之类的东西,是沾着小碟里的白糖吃的。同时端上来的还有奶茶,而真正意义上的奶茶是咸的,一股奶香,却要根据需要加上一点盐。
这里几乎所有的蒙古包里都要挂上一幅成吉思汗的画像。
卫生间设在远处,走向卫生间的路上,就是一幅好景色
这是我们就餐的一个接待区域,记得这地方叫红格尔
客人来了,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接待标准,手抓羊肉,烤羊排等等,第一次吃,感觉很好吃。
这大概是蒙古民族的习惯,酒一喝,就会有人提议唱歌,内蒙自治区发行局的领导老徐立即就展开了歌喉,一曲《呼伦贝尔大草原》唱得人情意悠悠,也唱出了草原的宽阔和博大。
60度的“草原白”啊,喝一口火烧火燎。然而,当美丽的草原姑娘跪姿举着哈达,递给老马一碗白酒时,老马只得毕恭毕敬起立,双手捧来。
这种情景,这种场合是容不得人有任何犹豫的,老马尽管已经喝得脸红心跳,也毫不迟疑的举杯就干。
这是屹立在草原上的一个车轮形态的物事,像是地标,又像是一种图腾。
饭后,突然看到走过门口的男女骑士,服装鲜艳,姿态洒脱,令人好生羡慕。
在草原上偶然看到的两只小羊,唉,草不好啊,否则应该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一种壮美之感哦
这是全内蒙最大的一座敖包的门前,关键是门前的这一条路,笔直向前伸展,直至天际,犹如天路一般。
这是散落在大敖包周围的一些小敖包。现在算是弄清楚了,敖包是用一些石头堆起来的,上面挂上蓝色和白色的哈达。一是寓意吉祥,一是在平坦的草原上可以起到地标的作用,故此有《敖包相会》这样久唱不衰的美丽情歌。
这就是全内蒙最大的一座敖包,数年前,中央电视台的一台文艺专场也是在此摄录的。老马因为酒喝多了,在两个人的掺扶下,跌跌撞撞来到敖包前,下意识地举起相机,咦,还真的一点没有抖动,灵光啊!
一片乌云飘来,天色顿时暗了下来。远处,能看见太阳光透过重重的云层执拗地射将下来。这时的草原大地,透出真正的苍凉之色,所谓的天苍苍、野茫茫,大概应是如此的了。
(本期图片除了拍老马的,就是老马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