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奥运会选址:“临港新城”和“复兴岛”二选一?

标签:
浦东临港新城南汇新城上海奥运会奥运村 |
分类: 临港/南汇新城全视角 |
铁南注:对于国际社会普遍预测中国会由上海举办第二次夏季奥运会的说法,上海地方政府一直并未给出肯定的回答。而随着2015年即将最后确定2024年第33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未报名此次申办的上海最早也要在2028年才有可能举办奥运会。

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远期事件,现在探讨奥运会主赛场、奥运村、奥运公园选址问题也许为时尚早。
不过最近同级大学黄怡教授(杨浦区规土局挂名副局长)一篇《全球城市目标下上海奥运会可行性初探》文章对未来上海举办奥运会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提到了很多人都很关心的奥运会选址问题。
虽然黄教授在文中提到了“临港新城”和“复兴岛”两个选项,但从行文倾向性来看,作为杨浦区规土局挂名副局长的黄显然倾向于杨浦区复兴岛地区成为奥运会主赛场所在地。整个文章像是在努力把临港新城从上海市确定的奥运会主赛场第一选择位置上拉下来。

考虑到2028年甚至更遥远的未来,上海也许会有很多变化,黄教授的很多观点明显缺乏可验证性。而其虽然对杨浦区复兴岛地区非常看好,但复兴岛也显然不是排在临港之后的第二候选,还有很多区域比复兴岛更有竞争力。
关于奥运会选址,首先要明确的是,由于上海已经有了很多大型体育基础设施,尤其是市区内大型体育设施更是密集,理论上上海奥运会完全可以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不需要新建。

而市里把临港作为奥运主场馆、奥运村和奥运体育公园的选址地,也是考虑加强临港地区的体育设施薄弱情况,为临港新城开发建设提供助力。除了新建少数场馆外,大多数场馆即使仅限浦东新区范围也可以满足,除了源深体育中心(含室外足球场、游泳馆、保龄球馆等)、东方体育中心(含游泳馆、月亮湾跳水中心等)、南汇体育中心(含游泳馆、乒羽馆等)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浦东还有海事大学、海洋大学、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大学的高校体育馆可供使用,各种专业体育场馆更是数不胜数。根据规划,浦东地区还将新增多个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如川沙地区规划新增一座可容纳数万人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
而在现有的规划中,临港本就有建设一座大型体育场的计划,这对于规划人口100万的临港新城来说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如果与奥运会举办结合起来,是一种双赢的做法。

至于黄教授所担心的交通问题,确实是临港地区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铁南的看法是,可通过加快落实临港地区的磁悬浮、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规划升级,加快两港公路、南六公路-南芦公路、S2高速扩建等工程加强公路交通能力,加快实施芦潮港一级渔港和国际邮轮码头加强水运能力,来破除临港这座“未来之城”面临的交通困境。
磁悬浮南延伸(浦东机场~临港)、沪通铁路(上海东站)、机场快线临港延伸线(上海东站~临港)、新增浦东南北地铁线(外高桥~张江~迪士尼~临港)、临港地区有轨电车系统等规划完全落实后,临港的交通问题将迎刃而解。
至于文中提到的临港“人气不足”的因素,对于一个奥运会举办地来说,并不需要把场馆设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区域。悉尼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奥运会,除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址在距离市区中心较近的北四环,其他各国均把奥运会设在郊区或者待开发区域,一方面减轻奥运会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城市新区建设开发。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赛场选择了距离中心城区20多公里的奥本市,为了保证交通顺畅,澳大利亚政府还特意修建了新修建了一条连接市区与奥本市的轨交线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赛场选择了距离市区10多公里的郊区,雅典城市比较小,官方统计人口只有不到80万人,而上海仅闵行区就有100多万常住人口。2012年伦敦奥运会选择了欠发达的伦敦东区,主赛场“伦敦碗”位于泰晤士河入海口附近,距离伦敦发达的西区市中心需要1个小时左右车程。这些国家的共同选择也为上海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现在市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活动面临越来越多的阻力,亚信峰会、上海马拉松等活动都曾因为封路堵车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备受诟病,资源过于向市区集中也导致了人口过于密集多发重大踩踏安全事件。上海一直力图实现的多中心城市格局迟迟不能成形,而奥运会选址滴水湖湖畔对带动上海城市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上海最东的临港新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城市,奥运会选址在临港正体现了这座新兴滨海城市、上海大都市副中心的重要地位,上海完全能够在滴水湖畔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