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应长江日报的邓青主任、武汉工业大学的程丛喜教授之邀翻译过武汉市及周边部分高校旅游系、博物馆、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汽车公司、旅行社简介及湖北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景区景点的导游解说词,由他们将我与程教授、湖北大学的冯玮教授的译作结集出版了《武汉旅游指南》一书。他们很谦虚,署名译者时把我排在了第一位。
近日,又受到恩施州旅游界邀请,出席鄂旅投恩施大峡谷景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峡谷活动。为了通过交流增进双方的了解,我做了一些必要的功课,恶补了一些与地质地貌相关的知识。
在做功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绕不过去的坎,比如与Karst(中文音译为喀斯特,意为岩溶)地貌相关的“天坑地缝”问题。在百度里一查,真是百花齐放,莫衷一是!
而在网上,有备考的英语导游直呼:天坑地缝英语怎么表达?网上没有,(教科)书上也查不到啊!
有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认真做一番探讨。
1.百度翻译最直接,就用汉语拼音Tiankengdifeng,百度文库里有一篇称为《天坑地缝英语导游词》的称其为Tiankeng
Difeng, 还好在天坑后面加了个说明heavenly pit、sinkhole。
2.有道翻译:天坑地缝Tiankeng
sewn;Xiaozhai
Tiankeng 中文:天坑地缝;英语:Xiaozhai
Tiankeng(小寨天坑的音译?);
3.爱词霸直接引用网络:天坑地缝Xiaozhai
Tiankeng
......
天坑,通俗地讲就是岩溶地貌中地层由于不断风化、水流侵蚀下渗,天然形成的大坑。一般地下必有溶洞、暗河之类,在地质上的解释是“岩溶漏斗”,即被地下水掏空后地层下陷在地表形成的天然大坑,简称天坑,十分生动形象,而且往往由于地下通向未知,充满神秘感。奉节小寨天坑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岩溶漏斗。而笔者所见,还有一处奇观--湖北神农架大九湖,也有典型的岩溶大漏斗--甚至可见水从中漏下时形成的漩涡,可见水潜入地下,形成南水北调中线丹江水源头之一。笔者认为,位于恩施利川的腾龙洞洞口“卧龙吞江”奇观,在早期也应该是一个大岩溶漏斗。于是有人称这种地质上漏斗为生活中用的漏斗funnel,虽然形象,但不准确。
另一种天坑,是地表被天体碰撞所形成的坑,被称为astrobleme或impact crater,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Meteor
Crater(crater本指火山口、喷火口、天文学上的巨爵座、月球上的环形山),其实月球上的环形山,已知就是impact
crater,因为虽然周围是山形,但中间就是个坑。
而地缝有多种,有的是因地层纵向断裂而形成,有地则是因地下河被向上掏空,正上方覆盖物整体崩塌而形成的。恩施云龙河地缝正是后者,它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截面为U字形的地缝。
在网上能搜到的对“ 地缝”的英语翻译,有Difeng,fissure
gorge等。
那么,对于天坑地缝,不说绝对“标准”,到底有没有比较靠谱的与之对应的英语表达呢?
答案是:有!
我认为,岩溶地形中的天坑,可以用比较通用的sinkhole,但是,相对于Karst地貌的天坑,还有一个以岩溶天坑出名的地方命名的英语对应词cenote,也可以使用;小天坑也可以称为karst uvala
地表被天体碰撞所形成的坑,可称为astrobleme、impact
crater及Meteor
Crater。
而类似湖北恩施大峡谷里的云龙河地缝,可以用ravine,fissure
gorge,我更倾向于用geofracture.
结语:四川、湖北境内的天坑地缝连起来,用英语表达可以是sinkhole and
ravine,可以是sinkhole and fissure
gorge,更可以是cenote and
geofracture或sinkhole and
geofracture 。
欢迎地质、翻译行家拍砖、切磋、 指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