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过一种淡定的生活(一)
标签:
《大国之基》城市化贺雪峰贫民窟土地制度 |
分类: 杂文随笔 |
读书(2020.5.2)
昨天“五一”,我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大国之基》,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
留意贺雪峰的研究很长时间了,我也特别关注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命运。
这些年我去过世界上近80个国家,对人们常说的北欧五国“假资本主义,真社会主义”有所了解。去过中欧、南欧大部分国家,看看欧洲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去过东欧前苏联集团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还有波罗的海三国,对这些以前是社会主义,现在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也有了一些了解。去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看看巨变后的人们生活得怎样。我去了南部非洲,对哪里的历史有了一些了解。也去了南美洲、中美洲,亲眼看了看从十五世纪末起,西班牙等欧洲列强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掠夺和长达四百年的殖民统治。我去过大洋洲,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前英国殖民地有了进一步认识。我去过东南亚大部分国家,还有日本,亚洲国家是列强最后想征服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但列强始终没能把中国全部征服。
有五年时间我每年在美国待过半年,对美国也有所了解
去了这么多国家,我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农村,想从比较中去理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的命运。
我去西单图书大厦买贺雪峰的《大国之基》,因为他的许多观点印证了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像为什么南美的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国家,南非的开普敦、约翰内斯堡,还有非洲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等城市,我在那里都看到大片大片的贫民区。那是人类的灾难。
这些国家有一个特点,大都是欧洲列强的前殖民地。无论是阿根廷里约基督山上高高的耶稣像,还是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三权广场,还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留下的武器广场,无一不显示着西方殖民统治对这些国家的影响。
这些国家还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西式发展道路。结果,兔子不在那老窝卧了,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都背上了贫民区的巨大负担。
读过历史的都知道,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也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靠“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实现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过大量贫民窟,它们通过对外掠夺扩张,转嫁部分危机,再经过上百年消化吸收,现在不那么明显了。
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没有出现大量的贫民区?
贺雪峰在《大国之基》中讲了,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就是进城创业失败,还可以退回农村。因为农村还保留着他们的宅基和承包地,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这种保障的基础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建立在它之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拉美、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农村土地是私有的。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差距诱使一部分农民放弃或卖掉自己的土地进城谋生,一部分人辞去农场工作进城打工。一但他们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遇到经济危机或创业失败,就再也无法回到农村,只能在城市漂泊,最后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贫民区。
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贫民区,谢天谢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