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维尔纽斯老城

标签:
教堂街心花园老城广场维尔纽斯钟楼 |
分类: 走遍世界 |

维尔纽斯立陶宛总统府(2016.08.21)
维尔纽斯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那时,这里就出现了城堡。
立陶宛大公国王子格季米纳斯(1316-1341)建了维尔纽斯城,使它在1321年成为立陶宛大公国的首都。
1502年到1522年,维尔纽斯建成了有九座城门三座塔,具有防御性功能的城市。在波兰立陶宛大公国时期,1579年维尔纽斯大学建成,维尔纽斯成为东欧犹太人主要文化中心,其影响迅速扩张到西欧和东欧。
维尔纽斯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历史上被沙俄、瑞典、德国军队多次洗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6.5万强壮的的立陶宛犹太人,95%被纳粹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批波兰人被苏联驱逐,同时苏联又将大批立陶宛人迁入维尔纽斯。这一事件导致维尔纽斯人口构成发生戏剧性变化。
尽管历经磨难,维尔纽斯老城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很多。除古老的城门黎明门外,立陶宛大公宫殿、市政厅和大约20座哥特式教堂、4座东正教教堂、众多的犹太教堂和修道院得以完好保存。这些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古典风格、现代风格,尤其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使这座古老的城市保持着多元文化的和谐韵味。
维尔纽斯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典范。几个世纪以来,它对中东欧大部分地区的文化、建筑产生了广泛影响。维尔纽斯的城市景观和建筑的多样性差异,造就了五个世纪以来在中东欧城市发展演进中的特例。
维尔纽斯老城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原因是13-18世纪末期,维尔纽斯是立陶宛大公国的政治中心,在文化和建筑发展上对许多东欧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遭到入侵和部分破坏,它仍然保留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