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伴同窗师生情

(2011-05-23 08:0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同窗好友

我出生在泾阳县北边一个叫高村的偏僻小村庄,高中之前我在这里生活、学习,这里留下了我儿时许多美好的记忆。

高村虽然偏僻,但那时对教育很重视,村里办了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学校——高村学校,学校只招村里的孩子。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初中我们班只有29名同学,都是小时的玩伴,从出生到初中毕业我们天天在一起玩、学习、过家家。同学之间至今都叫小名,什么铁蛋、黑牛、耀娃、猴子、大炮弹...,很亲切。

学校的老师都是“公办”老师,是国家按月发工资。他们中多数是村里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人,精力充沛、无私、敬业、对学生要求很严格。那时的校长兼数学老师是马尽忠,班主任是杨青梅老师。学生和村里人都很尊敬他们。

我们出生在一个特殊年代。

1966年刚上小学,文革开始了。记得高年级的学生忙着写大字报、小字报,串联、呼口号。我们什么也不懂,高年级学生干什么都不要我们,所以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学校学习。每天除了上课、做作业,还要用毛笔写几张大字和小字。学校有早晚自习。记得早自习冬天天不亮就要到校,有几个捣蛋的男生总是早早去,藏在刚进校门的灌木丛中,看女生过来,就学着狼或猫头鹰的叫声猛扑出来,常常把我们吓得哇哇大哭。

1972年我们初中毕业,正赶上邓小平的第一次复出。这年的初中考高中是全县统一命题,分片集中考试。我们属于云阳片,所以班里29名同学带着干粮去云阳考试,共考了三天时间。这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是12%,我们班有6名同学考上了高中。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这6名同学中:2名读了博士,成了教授;2名深造当了教师、校长;1名招工成能手;在农村的1名日子过得很好,我自认为比教授还好。

儿时玩伴同窗和老师,他们常在念叨我、打听我的情况,我也很想念他们。2011年4月30日,在红旗同学的联络下,我们师生23人终于在云阳聚会相见。一别三十多年,刚一见面,多数已认不出来。但大家自报姓名,相互拥抱久久不愿松开。仔细端详还是有儿时的摸样。聚会班长彩云主持,同学和老师踊跃发言,谈离别变化、谈人生感慨、谈儿时趣事、唱秦腔、唱歌曲,争先恐后,高兴非凡。这天,马尽忠老师来了,在我讲述往事时,他激动得流泪。杨青梅老师因有病没能来,我们打算择日去看望她。

附:黑牛昨夜有感:

五一佳节瑞气浓

师生相聚心高兴

美酒盈杯同贺庆

明日若能喜相逢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玩伴同窗师生情

2011年4月30日云阳聚会留念

(前排左起:杨雪玲、马群、吕民生、郑录信、马尽忠、王玉洲;中排左起:刘亚莉、郑当当、吕花娃、吕彩云、杨美玲、刘丽芬、吕宁国、吕黑牛、马益民、马建华;后排左起:吕焕霞、刘红旗、吕迎安、吴双喜)

201153日,我们同学8人用车拉着马尽忠老师,去看望了杨青梅老师。这天我送给他们各一副字画,请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范承斌写的,一表教育之恩。

玩伴同窗师生情
2011年5月15日杨青梅老师家

玩伴同窗师生情
送给马尽忠老师

玩伴同窗师生情

送给杨青梅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母校校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