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恩师郝水教授

标签:
郝水恩师创业 |
分类: 人物故事 |
恩师乘鹤归仙班,高尚品德留人间。
治学严谨授艺精,爱徒如子要求严。
拨云去雾晴朗天,杏林春风沐心田。
树欲静而风不止,清明思师泪泫然。
——赵宇明读《忆恩师郝水教授》有感
1995年我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那时起,郝教授慈祥的身影就一直伴随着我的科研、工作和生活。
郝教授心胸博大,包容天地。他创建的遗传与细胞研究所,以其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无数学子慕名而来。他海纳百川,择优从善,博士后流动站吸引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人才。我们几位从白求恩医科大学进站的博士,专业各不相同,汇聚到这个博士后流动站,在郝教授的指导和影响下,互相交流,专业互补,齐心协力,从事同一个方向的研究工作。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彼此关心,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郝教授是一位很有耐心的严师。他治学很严谨。博士后出站,我的论文和要发表的文章,他都要进行严格审阅。一遍、两遍、三遍,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看,包括表格、图片、数据、标点符号,一字一处都不放过,非常认真。科学严谨的作风,是郝教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的科研、教学,甚至创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做事要坚持科学精神,做人要讲诚信。
郝教授像慈父,他是我人生的导师。当年遴选博导,我信心满满,由于某种原因我落选了,很委屈,一到恩师办公室就哭了。他好像早知一切,不等我开口,就对我说:“你还年轻,年轻时太顺利了不好。今年没遴选上,明年再争取吗“。他和我一起去专家楼招待所吃饭,叫来师母何孟元教授,边吃边聊,晚饭后我的委屈烟消云散。第二年我顺利地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年轻时做事太顺利了也不好”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常把这句话讲给儿子,告诉他人生要能经受得起挫折。
04年我离开军队,不知深浅办起了企业。05年下半年至06年上半年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一段日子。一部分产品国家批准文号下来了,生产需要场地,车间需要GMP认证。资金紧张,无法建厂房,没有厂房就无法进行GMP认证,不通过认证就不能生产、销售,不销售资金链就断了。贷款带不来,借款借不到,度日如年。那时,我对自己选择创业后悔至极。
有一天郝教授打电话,说他来北京开会。我一听是他,哽噎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在电话里听到后说,“你下班来我这儿好吗?”。他对我说,“你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干什么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困难是暂时的,坚持过去就好了。”他接着说,“你相信我对你说的那句话,你一定会成功。”他为了给我进一步增加信心,又说“我看人不会看错的,相信我,你一定会成功。”正是他的鼓励,使我重新鼓起勇气坚持了下来。现在,我们企业发展得很好,用户遍及全国,产品远销国外,在美国筹备设立研发中心。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没有郝教授的不断鼓励,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儿子和郝教授还有一段故事。儿子大约10岁,上小学。和别的孩子一样,经常有人问“你将来长大做什么”。他说“当科学家。”在孩子心目中科学家很伟大,也很神秘,有时又是遥不可及。春节到了,我们去看望郝教授。告诉他去见一个很有名的科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进了郝教授家,他问候:“爷爷好!” 落座后,儿子小声问:“这个老爷爷就是科学家?”我们说:“是啊。”郝教授坐在那里,微笑地看着他,儿子也上下打量眼前这位慈祥的老爷爷。也不知想到什么,他就跑去看郝教授家每一个房间。一个接一个仔细观察。郝教授陪着他参观并“讲解”。这件事对儿子有什么影响,我们不知。后来儿子上大学,自己选择了生物专业,现在美国读生物学博士学位。
郝教授有时很可爱。那年在北京开院士大会,他突然打电话说牙痛。我把他接到部队医院。李院长、佟副院长陪着,口腔科侯主任亲自给郝教授看牙。在看牙期间,郝教授疼痛难忍,让我给何教授打电话让她尽快来北京,大家都笑了。第二天,何教授乘飞机来到北京,见面就对郝教授说:“你让我来,我又不是牙医,也代替不了你牙痛“,又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郝教授是内蒙古通辽人,何教授是四川成都人。50年代初他们在北京相识、相爱,后走到一起。何教授也是我国著名生物遗传学家,她和郝教授一起在国际上首次创制了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为应用冰草有用基因改良小麦奠定了基础,并育成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小冰麦33”。何教授和郝教授一起搞科研,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郝教授一刻也离不开夫人何教授。不只是在生活上,工作上,在精神上也一刻离不开何教授。前年秋天,何教授因病去世,对恩师打击很大。这可能也是恩师过早离开我们的一个原因。
恩师已于2010年11月27日永远离开了我们。清明之际,我深切地怀念我的恩师!
1997年6月与郝教授及夫人何教授(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