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宣城—敬亭山、桃花潭、谢朓楼

(2011-03-06 21:0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走遍中国

    20101112,我们驱车从上海到安徽宣城,住宣宾馆。到宣城还早,我们稍作休息,乘出租车去敬亭山。出走车司机家住宣城泾县,人很好,很热情。陪我们登到山顶,沿途帮我们照相。返回途中,去了宣城酒厂,买了宣酒。13日一大早,出租司机开着我们车,和我们一起去桃花潭。下午3点多,他带我们去他家和家人一起吃饭、喝酒。大家都很高兴。14日我们登谢朓楼,然后驱车去安徽巢湖庐江金孔雀温泉度假村。

    敬亭山:在宣州(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桃花潭:桃花潭在宣城泾县陈村镇境内,之所以著名,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辙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留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

    谢朓楼:谢朓楼位于宣城市区,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494-496年)出任宣城太守,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曰“高斋”,在任期间理事、生活于此。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朓,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月兆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朓楼”。此后在楼的周围建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等亭阁。历代文人名士慕名而来,登楼观赏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我们登谢朓楼是因为李白的“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这首诗。

 

安徽宣城—敬亭山、桃花潭、谢朓楼

宣城敬亭山

安徽宣城—敬亭山、桃花潭、谢朓楼

宣城泾县桃花潭

安徽宣城—敬亭山、桃花潭、谢朓楼

宣城谢朓楼

安徽宣城—敬亭山、桃花潭、谢朓楼

宣城酒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