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挥杆技巧——“剧烈制动”不是“发力挥杆”

(2013-04-26 15:23:28)
标签:

高尔夫

挥杆

技巧

发力挥杆

旅游

分类: Golf文化

“剧烈制动”不是“发力挥杆”

挥杆要保持放松,注意节奏,不要发力挥杆,保持75%的力道刚好。

大家往往把职业们身体剧烈的制动理解成为发力挥杆这其实是错误的。

制动是物理中的近端制动远端加速的惯性表相,就像助跑着的标枪运动员突然蹬地停下后,奋力把标枪投出去一样。同样的物理现象还有:高速行驶的汽车撞树后,副驾驶破窗飞出车外一样,惯性使然。

高尔夫挥杆中的身体制动(针对摆式)-----在挥杆中,通过蹬伸(身体踝、膝关节、胯关节角度的杠杆变化)完成了对身体的加速,然后通过腿部、胯部、肩部的有序制动(关节角度停止变化+身体部分肌肉瞬间收紧形成了制动)完成了能量的转移,最后达到了以左臂以左肩为轴的摆动

外在的形体表象就是教学中的撞墙理论”“头在球后” “踩西红柿

挥杆技巧——“剧烈制动”不是“发力挥杆”

    撞墙理论——在挥杆中,仿佛左侧有堵墙,坚决不能超过(不知道教练们的表述能力太差,还是故意要把学员弄糊涂,非得把墙弄进来,其实的目的就是要在合适的时机完成下肢的制动)

头在球后——头要在球后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下肢、胯制动后,头部不能移动,以保证所有的能量(惯性)都能用在对左臂的加速上(如果头部移动的话,就会消耗掉大量惯性);头部不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是,通过保证头部的稳定来稳定左肩(左臂稳定的轴),进而保证左臂稳定地摆动。还是用冠军唐纳德的图说明吧:

挥杆技巧——“剧烈制动”不是“发力挥杆”

1、请看图567中唐德左膝盖,图5还在蹬伸过程中,右臂在延迟释放;图67膝盖角度相同,为已经制动,同时左臂带动球杆进行了释放;

2、图67为身体制动后,左臂摆动的明显形态;图67中,身体姿态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左臂以左肩为轴进行了摆动(释放)

3、头部在球后的技术要求,(还有不抬头)

4、同撞墙理论形体相同。

踩西红柿---其实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腿部肌肉瞬时收缩用来制动(不知道为什么不直说,非得要把西红柿加进来,约搞越乱,最后以讹传讹了(我听过轻踩西红柿的,听说过碾踩西红柿的,还挺过脚后跟踩西红柿的))

所以说,职业们是通过一个剧烈的蹬伸制动来完成一个平顺快速的左臂摆动,理论上制动的越猛烈对于末端的加速约有利,例如,汽车没有减速地撞树的话,副驾驶飞的会越远。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不要看职业们的形体变化是否激烈,关键是看左臂是否顺畅摆动。不要把剧烈的身体制动理解为用力挥杆了

当然,也一定存在着,职业们的控制能力超强,也就是说---他们具有在保证精准度的情况下,做出最剧烈的制动,来换取高速的摆动,已达到长距离击球的目的。

还有一个原因——用转式挥杆来驱动的挥杆模式,就是需要快速的挥动,不存在身体制动的因素,这恰恰是转式要求身体有非常好的柔韧性的原因,也恰恰是一种完美但难操作的挥杆模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