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改嘴小议
GOLF音译为高尔夫,“高”有高高在上之意,“尔”在古汉语中意为“你的”,“夫”字当成年男子用,连起来便是高高在上的我辈等成年男子的运动。从高尔夫这项运动的初期发展来看,“高尔夫”似是音译和意译有效融合,高尔夫运动起源于14世纪的苏格兰,但女子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要晚至少250年。真正被公认为高尔夫第一女球手的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但是现在随着高尔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进来。随着女子高尔夫的发展,很多顶尖的女子业余球手感觉她们可以像男子一样靠打球为生。
运动项目中GOLF好像是为数不多的音译球类;保龄(bowling)也是音译,但似乎很贴意且多数时候词后会加“球”字以示运动。台球英文为Billard,如果音译成“比拉德”,不知是否还能够在中国打到大街上;还有网球,当初假设约定俗成叫了“坦尼斯”,不知现在命当几何。由此看来,一个名称似乎多多少少会影响一项运动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
高尔夫在中国的命运又当如何呢?新中国引进GOLF是由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需要。83年为改善投资环境,商务部牵头准备引进GOLF。当时国家体委说高尔夫是吸引游客的事,不归我管;找旅游部门,人家说这好像是休闲娱乐的事,也不归我管,总之高尔夫就像是烫手的山药,没人敢接。所以只经商务部批了第一批十几家球场,之后就再没发过准生证(现在绝大部分球场严格讲都是无照经营)。再往后高尔夫的命运从政策上讲就是一路打压。最可笑的是高尔夫产业的税收,进口税按高档奢侈品计,球场经营等同休闲娱乐,与洗浴中心一个税率。说实话这已经算是很幸运了,前一段时间在公安系统严打文件上看到重点领域明列有洗浴中心、KTV包房等,这可都是与高尔夫划为一类的;而且就公安关注的黄、赌、毒、黑等危害大、涉及广的严打内容而言,高尔夫至少在赌和黄上谁也不敢说没有,而且现行、非现行加总谁又敢说少。只不过高尔夫赚了一个便宜,就是现在总体参与人数太少,没什么社会影响。想象一下,如果将来参与人多了,有了社会影响;仅把当中赌与黄同比例放大,就足以引来公安的关注,再列为严打重点……,所以说高尔夫的命运算是幸运一点不为过。
现在GOLF入奥了,大多数人应该不会把它与洗浴中心列在一起了,其实Golf is one of the sports,GOLF的实质在运动上,在“球”字上,改叫高球就少了几分隔膜,少了几分生份,也就拉下了神坛。改叫高球普通老百姓是不是就会把它当运动参与了,参与人多了水是不是就会深了,大家日子会不会就好过了。
其实改嘴有时能带来巨大的利益,最典型的是婚嫁的时候。听到一个非亲非故的外人叫自己一声爸或妈,同时得个半子或儿媳,大人少不得有一种完成使命的成就感,也就少不得破费点钱财。对改了嘴的人来说这点利实在是太小,更大的利来自凭空增添了另一个家族的人丁、财富和势力等等。退一万步说这一切都没有您还是得了个名份,即所谓名正乃言顺;日后最少也得是子嗣属正根,家庙有位置。【改编自北京国际高尔夫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忻学庆的“高尔夫?高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