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陆续成立疾控局,释放了什么信号?

分类: 生活一角 |
近日,多个省级疾控局挂牌亮相——
5月26日,浙江、四川、广东三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
5月28日,黑龙江、湖南两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
5月30日,江苏、海南、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
……
据潮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5月中旬以来,已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这也标志着,继两年前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建,我国疾控机构改革开始加速进行。
从“疾控中心”到“疾控局”,改名的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在人们过往印象里,疾控部门似乎“存在感不高”,如今,与疫情交过手,我们又该如何思考它在公共卫生系统中的角色?从机构改革的新起点出发,拥有更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疾控机构还面临着哪些新课题?这些问题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把‘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许多人深刻感受到疾控部门的作用是因为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各层级的疾控中心作为监测预警的前哨、疫情防控的主力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实际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已运行了近70年。1953年,浙江省设立省级卫生防疫站,上个世纪50年代各地陆续成立的防疫站就是疾控中心的前身。鼠疫、霍乱、天花,寄生虫病……这些听起来有些遥远的传染病,从控制到根除的过程中,疾控部门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时代变迁,过去的防控体系已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病毒持续变异,防控也需升级。”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告诉潮新闻记者,人类仍然面临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我们此前更多在讨论传染病如何“控制”,希望新机构成立后,更多地从预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