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子宫情事》之间的那些小故事

(2016-09-30 16:59:34)
标签:

杂谈


各位朋友,下午好!我是谭先杰,北京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女性健康科普《子宫情事》的作者。

首先,感谢搜狐健康的袁月女士和她的团队公益组织新书介绍会。其次,特别感谢师弟,其实是师兄冯唐的鼎力支持,他今天专门从广州坐最早的一班飞机赶回北京。还要感谢我的同事,马良坤教授和她肚子里的二胎宝宝一起来给我捧场。也要感谢我的老乡袁钟先生,出差前特别录制了视频。最后,特别感谢各位与健康有关的媒体朋友,在国庆前夕能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子宫情事》介绍会。

http://ww3/large/72e559cbjw1f8bpolh00wj20sg0lcjvh.jpg

​刚才播放的微纪录片《致母亲》和《子宫情事》介绍短片,解释了我从医、当妇产科医生和热心医学科普的原因,以及创作《子宫情事》的缘由。但是,我还是愿意借此机会,谈一谈我和《子宫情事》之间的一些小故事。

2013年3月,我应江苏卫视的邀请录制了4集女性健康节目,节目名称夺人眼球:《宫心计—子宫保卫战》。2013年8月,我在《生命时报报》《健康时报》《健康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发表了多篇关于女性健康的的科普短文,后来又在湖北卫视和腾讯网健康频道录制了健康节目。这些文章刊登和这些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好,我也有言犹未尽的感觉。

2014年年初,向阳教授和我共同主编的《协和名医谈妇科肿瘤》出版了。尽管这本书很快成为领域畅销书,但我个人认为它的风格偏于传统,不容易引起大众读者的兴趣。与此同时,我在微博和微信上发表的一些科普文章被多次点“赞”,于是,我萌生了用较为轻松的语言写一本医学科普的念头。

但是,到底怎么写呢?这让我有些犯难。我知道,将临床工作中的病例故事变成小说的形式来写科普最为生动活泼,每次到电视台做节目,编导们最想挖掘的也是千奇百怪、夺人眼球的患者故事。但是,我是一个很注重病人隐私保护的人,我是在职医生,无论我如何嫁接改编,总会牵出实实在在的患者,在帮助了一些人的同时,可能会伤害一些人。作为从医了20多年的妇产科医生,病例故事不少,但我多半会让编导们失望。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现有的能力,把握不好。

那有没有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的其他方式呢?比如用前卫、新潮,甚至偶尔带些不雅的词来写医学科普,是否会更引人入胜。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的老乡 也是好友@成都下水道 写的关于男人那点儿事儿的科普,点击量总是让很多人望其项背,难以超越!

然而,男医生写男人的那点儿事,写起来可以得心应手,即使用词有些过分也是潇洒、酣畅;女医生写女人的那点儿事,可以无所顾忌,甚至用词再过分都被认为前卫、新潮。唯独男医生写女人的事儿,绝对不可以为所欲为,用词稍微不当就会被认为流氓、猥琐……

所以,我不可能太自由、太新潮。于是,我决定狠狠地“装”一次,反其道而行之:复古一回!

http://ww3/large/72e559cbjw1f8bpm9fgkvj20qo0k0768.jpg

​我来自三峡库区的土家族山寨,我的族人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长编顺口溜喝彩。小时候当放牛娃的时候,在红白喜事的场合,我也喜欢编顺口溜,尽管不能七步成诗,但只要给些时间,就某个事件或事物编个顺口溜是不成问题的。而我看过的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其回目连起来就是一首诗,于是我计划借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和逻辑来讲述医学科普。

在书中,我围绕子宫,用演绎一场战争的方式来讲述女性生殖健康问题。因为人与疾病的博弈就是战争,病人是主力,医生是友军。在讲述某些问题的时候,我还有意无意地用男女之间的事儿来打比方,尽管没有达到弗洛伊德大师那种将万事万物都以性来解释的程度,也没有“以文字打败时间”的诗人@冯唐那种对于男女之情写起来驾轻就熟的“不二”能力,但是我认为,男女之事确是人世间最能吸引人的事物之一,否则八卦情色为什么总是夺人眼球?

《子宫情事(上卷)》出版后,得到了读者们的肯定,给了我很大鼓励。为了配合出版社,我在微博和微信中写了一些介绍《子宫情事》的文章。《中国青年报》《健康报》《健康时报》《北京青年报》等进行了专题报道,我还到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和《养生堂》做了节目。

对于书籍的推广而言,这些工作当然很好。但对我个人而言其实也有负面影响—所作所为,似乎就是为了去卖书!于是知识分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劣根性,让我有一段时间完全停止了响应任何与《子宫情事》有关的话题,包括微博、微信,还拒绝了一些与这四个字相关的科普节目录制,甚至产生了放弃继续写作的念头。

然而,时不时总有读者拿着书来找我签名,并询问我下卷到底什么时候出版。其中触动我最深的一次,是一个患者拿着她记满了笔记的书来找我,和我热烈讨论。从她真诚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责任”二字的份量。

http://ww2/large/72e559cbjw1f8bph2c3vkj20qo0k040i.jpg

还有一件事也对我触动很大。一名医学生从微博上发给我私信,说她很感谢我的《子宫情事》。她说她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阶段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大。面试的时候,她就是用书中的句子回答老师的,结果得了高分,顺利被录取。

这让认识到,不低调也罢,炒作也行,都不重要,我的心是善的,我的行为能帮助他人,同时又不损害旁人,这就够了,为什么不呢?

于是,我年初重启了《子宫情事(下卷)》的继续写作。写作地点是在租住房屋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一家特别适合写点东西的咖啡馆,但写作时间只能是每天晚上孩子作业完成入睡之后。但儿子并不是我写作的障碍,他是鼓励我继续写作《子宫情事》最积极的人。

http://ww3/large/72e559cbjw1f8bpjvgtoxj20qo0k0jt3.jpg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对我能开刀做手术非常惊讶。他喜欢摆弄我的微创手术练习器械,我编辑手术录像时,他总会在旁边看,妈妈轰他都不走。另外,大概是看过几次老乡聚会时我签名赠书,他对我能“写书”也比较惊讶,于是总是问我第二本书什么时候出。儿子很淘气也很黏人,但有时他会说“爸爸我不烦你了,你写书去吧”。我知道,儿子所在的班级,家长中有能力和有资源的很多,且能经常参加班级活动,而我就非常惭愧—因为职业原因,我很少能在学校出现,不能给他带来“爸爸来了”的自豪和激动。于是,他可能认为,爸爸唯一“有出息”的地方,就是“会开刀”和“会写书”。我不能让他失望!

全书为什么是112回?这与《子宫情事》写作提纲的完成时间有关。2013年12月,在协和妇产科每年一次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的会议期间,我完成了写作提纲的编写,而那年恰好是林巧稚大夫诞辰112周年!因此,有以此作为纪念之意。“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林巧稚大夫教导郎景和院士做科普,而郎景和院士又指导我们写科普,我们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之一。

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老师、同事、学生和家人。感谢为本书写推荐的领导、同行专家和媒体朋友。书中的医学知识其实都是北京协和医院前辈们和同事们的成果,只是经我之口、以我的风格讲述出来而已。如果对某些知识把握不当,不是前辈们传授有误,而是因为是我理解偏差。

最后,希望《子宫情事》能让女人读后心疼自己,男人读后关爱女人。希望更多女性拥有健康,希望更多家庭少些遗憾!再次感谢朋友们!

2016年国庆前整理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